[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30044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单元,第四单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全书的落脚点。因为我们在前面各单元讲“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应该如何对待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元地位,三、课文内容分析,全书的落脚点,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综合探究 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省学科指导意见第十一课第一课时社会发展的规律,生活逻辑:选用典型的正反面社会历史或社会生活事例开展探究式讨论、分析,从而明确社

2、会发展规律等知识,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唯物主义。,理论逻辑: 1、一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一个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二条规律: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马克思的一大发现,课堂探究,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第一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则不是

3、。 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2)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发展,决 定,反作用,推动 阻碍,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个基本规律在社会中的地位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哪个矛盾和规律是更为基本的矛盾和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4、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解决方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省学科指导意见第十一课第二课时社会历史的主体,生活逻辑:联系历史和现实,感悟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逻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实践意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也有人说 “时

5、世造英雄”。,探究:,你赞同哪种观点呢?,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创造了精神财富,是变革社会的决定 力量,要 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意 义,两个重要保证,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省学科指导意见第十二课第一课时价值与价值观,生活逻辑:“人的价值” 部分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建议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进行通俗浅显的讲析。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可以选用正反面的典型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探究、剖析,让学生感悟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改造世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的导向作用。,理论逻辑: 三个名词:价值、人的价值、价值观 一个标准:人生价值的

6、评价标准 一个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含义,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种类,物的价值 人的价值,“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包括个体的人和整体的人),“人”对人的积极意义,评价,价值观(断定价值有无的观点及评价标准),(包括),人的价值,个人对他人、社会的积极意义(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教学反馈环节二,含义,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属性,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不同历史 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

7、原因,历史条件不同(时代性) 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性),价 值 观,教学反馈环节三,方法论要求,华南虎引发的“公众关注”,无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一种进步的表现”,怎样看待华南虎事件?,省学科指导意见第十二课第二课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生活逻辑:建议从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入手,对这些事例进行探究、剖析,让学生感悟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方面的相关知识。,理论逻辑:,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含义:价值判断,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3、最高标准,社会历史性 阶级性(阶级社会) 因人而异(主体差异性),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2、特点:,

8、探究活动一,元代大学者许衡有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而路边恰好有一排梨树,同行的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何不摘梨解渴呢?”有人问许衡。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这样乱,梨树的主人是谁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顾忌吗?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许衡为什么能做出上述选择?,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许衡在对能否摘梨上有着正确的价值判断(他人的正当利益不可侵犯),必然作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从而不去摘梨的价值选择。,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省学科指导意见第十二课第三

9、课时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生活逻辑:建议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即: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砾自我中走向成功三个问题。,理论逻辑: 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三个)。,推举几个“感动中国”的人,讨论他们受到钦佩的原因。,探究活动一,2007浙江骄傲,共同特点: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用真实感人的行动(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社会,成为我们这个年代最可敬佩的人群。,谁成就了他们?他们又成就了谁?,探究活动二,教练 陪练 其他为他们工作的人,中国乒乓球队,(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自己,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主观条件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全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自我砥砺,叩问自己:,7、你打算怎样去创造和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综合探究,坚定理想铸就辉煌,设 计 与 实 施,目的: 1、升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2、对第十二课中没能涉及的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理想和信念予以阐述。 形式:探究讨论 课时:一课时,联系电话:0573-82990791 电子信箱:,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潘新华,欢迎大家就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一起探讨:,谢谢,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