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299385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郓城一中初三语文组 修仁华 (274700)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8分)1、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祈祷q 偌大nu 玉帛b 惟妙惟肖xioB、 署名sh 畸q形 朔shu东 讳j疾忌医C、深谙n 显赫h 始龀chn 目不暇给jD、应分yn 拮据j 陛b下 不省shng人事2、填空(1)亲顾茅庐的意思是 ,出自 的故事。(2)我国古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是 ,代表作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

2、虑写出来的。C、2001年教育部放宽高校招生报考条件,各高校对大龄考生和应届生等量齐观。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经过这次有趣的试验,我爱上了生物。B、能不能战胜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任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C、我对雍正王朝这部电视连续剧有较大的兴趣。D、通过这段时间的复习,使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算提高。5、对数量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近几年,我国电信事业发展很快。某市电话普及率5年前为45%,今年已达90%,今年比5年前提高了45%。B、北山村绿化荒山,近年来取得可喜成绩,去年新增绿化面积1000亩,今年新增绿化

3、面积2000亩,今年比去年新增绿化面积多了整整1倍。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好减少1倍。D、在希望杯篮球赛中我校球队以54:50败给了阳光中学,但我们全体队员毫不气馁。6、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秋林中学的校园里出现了这样一条标语:“细节决定成败”。请依据你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照这一标语,请你再写一句鞭策自己刻苦学习的警句(10字以内)。(1) 对这句话的理解: (2)警句: 7、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

4、中感觉到春的气息;希望是 ;希望是 。8、默写:(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3)陶渊明的饮酒一诗中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4)李白的行路难反映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名句是:9、赏析乡色酒 ,完成后面的问题(2分) 乡色酒 舒兰(台湾) 三十年前 三十年后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我正年少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圆 你满人也圆 乡愁也满(1)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你”指故乡,“我”

5、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互相思念。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2)对这首诗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上下两节运用了对比艺术,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的主题。B全诗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C诗中运用第二人称写法,使诗歌带有对话色彩,如同诗人在对着对方倾诉感情。D诗的句式长短交错,上下两节结构齐整,重章叠唱,在反复中使诗的主题得到升华。二

6、、文言言阅读(10分)(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1、文中加点词“开张”的意思是_;“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意思是_ 2、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用原文填空)3、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

7、(处罚)”的是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的人。(用原文填空)5、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6 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二)阅读范仲淹作墓志,完成后面的题。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

8、,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宋毕仲洵范仲淹作墓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已封将发( ) 不可不使( )后世所取信( ) 赖以示子(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日以示尹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 余尝求古仁人之心C诚为清佳 帝感其诚D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赖以示子,不然,吾几失之。 4

9、、从“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可以推断出什么信息? 三、现代文阅读(42分)(一)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业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

10、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载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

11、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意是怎么一回事呢?”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幕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4、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5、从至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二)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发展,源远流长,错综万端。它是从古到今,全人类共同 ()造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贡献也

12、许有多有少,但是,谁也离不开其他地方人们的支援和帮助。谁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谁也不该妄自尊大。世界文明的形成,有点像是海洋。许多小涧小溪汇合而成江河;许多江海汇合而纳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树叶的叶脉,许多微小的脉丝纳入支脉,许多支脉纳入主脉。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的光辉,一幅地图上江河的风貌,一片树叶上叶脉的状态,也昭示了这个虽复杂,也简单的道理。古代世界有五大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和黄河岸边的中国文明,还有古代美洲的印加文明。试想一想,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居民,有哪一处不拜受这些古代文明的厚赐!印加帝国( )已经灭亡了,( )它的石雕和美洲金字塔,直到今天还足令世人震惊。( )没有印加文明,世界各地的居民今天( )没有玉米、番薯、马铃署、火鸡、辣椒、巧克力可吃,没有橡胶、金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