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298746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兴宁一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中段考试题(2020年11月5日)(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30分)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孔子在为政篇辩证地论述学习和思考关系的两个句子是:_,_。(论语十二章)(2)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孔子在子罕篇中提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的两句是:_,_。(论语十二章)(6)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十二章)(8)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

2、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声)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每空1分)(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n ning ( ) 。(2)铁如意,指挥t tng ( ),一座皆惊呢。(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 du b rn( )。(4)我的回答已经让她x ch wng wi( )了。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小学毕业典礼那天,我们班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B中午时分,高温难耐,步行街上都没看到几个人,真是人迹罕至。C这一天,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D学习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

3、,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千百年来,先贤哲人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许多文化遗产。(将“许多”移至“辉煌灿烂”前)B.通过学校举行的“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习了环保知识、了解了环保意义、增强了环保意识。(删去“通过”)C.广泛阅读文学名著,仔细观察多彩生活,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增强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增强”后加“学生”)D.在这次考试中,他之所以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是因为平时勤奋刻苦学习造成的。(删去“造成的”)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每题2分)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

4、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本班“感受大自然”综合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1)走近经典,填写季节。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描写的季节。(2分)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拥抱自然,书写感受-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独特的感受。(2分)二、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

5、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3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阐明了学习方法,“有朋自

6、远方来,不亦乐乎?”阐明了为人的态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则阐明了学习的乐趣。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强调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C.孔子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注释:燔:(fn)烤 讼:分辨是非曲直。 烹燔半焉:一半煮,一半烤。9.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竞斗而讼于社伯/于我如浮云B已而索雁,则凌空

7、远矣/人不知而不愠C获则烹/学而不思则罔D烹燔半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3分)昔 人 有 睹 雁 翔 者 将 援 弓 射 之 曰 获 则 烹。11. 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10分)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

8、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

9、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

10、一项是( )(3分)A.第段开门见山地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地点、人物,简洁明了。B.第段既照应第段开头“身体不好”,又体现了“我”对母亲真挚的爱。C.第段和第段描写田野的春色,主要是为了展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D. 第段通过儿子天真、充满童趣的话语展现了一家人散步时的和乐、幸福。 13.下列对句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些词语表现了“我”和妻子照顾一家老小时的小心、稳重。B.“整个世界”的含义是:母亲给“我”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

11、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这就是整个世界。C.“世界”一词大词小用,写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之重大。D.这句话在结构上只是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14.一家人散步时产生了分歧,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7分)总与一缕炊烟有关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

12、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