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298408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金山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应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1)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2)左思咏史诗中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3)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在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的一联是“_,_”。【答案】 (1). 楼船夜雪瓜洲渡 (2). 世胄蹑高位 (3). 英俊沉下僚 (4). 朱弦已为佳人绝 (5). 青眼聊因美酒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的学习中,在理解句意、

2、思想情感的基础上识记,做好积累,根据句中艺术手法、意境特征、思想情感等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1)依据下句填上句,容易填写;(2)依据“左思咏史”“与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思相近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用典”“在黄庭坚的登快阁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容易推知答案。易错字:渡、胄、蹑、僚、弦。2.按题目要求选择。(1)按序评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周瑜、鲁肃,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求田问舍唯堪笑,报国忘家烈可闻。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兴旺天下三分局,今古人思五丈原。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3、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中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名著中与经典人物相关的地点、事件、外貌和事迹等,才能对点评文字进行配对,判定出准确答案,注意题干要求“按序评点”。诸葛亮,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是诸葛亮的战死地,故句排在第一位,排除AC;刘备,历史上有刘备曾嘲笑许汜“求田问舍”,胸无大志的典故,辛弃疾词中也有“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句子,可见句应排在第二位,排除D。周瑜,江东军事英雄,苏轼有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赞其美丈夫特质,故对应;鲁肃,字子敬,“乌林”为三国古战场,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于此,

4、当时鲁肃的同心辅助是赤壁之战大胜魏军的一个因素,故选。故选B。【点睛】完成名著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名著相关内容: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3.按题目要求选择。(2)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接近的一项是(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B.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C. 山

5、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考生要逐句理解诗句思想内涵,判定出理趣“接近”的一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的哲思是:苦苦追寻不得,却突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得到了。A项的理趣: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B项的理趣:执着追寻,不畏艰难;C项的理趣:困难重重,毫无办法,通过探索最终迎来转机和美好。D项的理趣: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故C项与题干中诗句的理趣最接近,故选C。【点睛】理解诗句思想内涵,要注意抓住诗句中意象的特征、句间逻辑关联、事

6、物之间的发展关系等,明确作者的褒贬感情和事物情理。二 阅读(70分)(一)论述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手机与微信的“温柔”微信后来居上,是一个集社交沟通、检索阅读、消费支付于一体的新平台,它以加友确认的方式与抢占先机的微博群雄割据。微信不仅方便联系,还是有效的公共空间,制造了“熟人社会”共舞的幻象。“小微们”的诞生本身( )手机的技术更新,受随身听的启发,手机与平板电脑( )。触摸屏替代了按键,资讯、娱乐、摄影、交流全在轻轻一触。微信( )消费时代的需要,它只要举手之劳下载一个软件,快捷、廉价,兼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它的“利”是可以切身感受得到的;它的“害”却是( )无形

7、的,需要批判意识才能察觉,越方便越快捷的事物对我们的奴役越深,因为这种奴役越发不可觉察。对闲暇无情的剥夺和对自由温柔的谋杀,这一切恰是以闲暇和自由的名义进行的;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控制我们对于这个时代和世界的想象,成为新的意识形态的来源。就像烟瘾者的香烟不能离手一样,手机像掌纹一样镶嵌在现代人的手掌中,成为泄露现代人身体和心灵秘密的“试金石”。不信,你试试看自己能否随意将手机给旁人(包括家人和朋友)看,尤其是自己到底能够忍受手机不在身边的时间长度。这两个小小的实验就会暴露出手机对于个体的宰制力量。和其他家电不一样,手机以其体积优势与我们的身体、手构成对应,它每时每刻地伴随我们,在给我们提供方便的同

8、时控制我们,尤其是男性,没有手机就会惶恐、焦虑、心神不宁,仿佛正在与钟爱的女郎失之交臂。没有工作的瞬间就要将手机握在手里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性动作,手机不在身边就会感到不安,没带手机出门则会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今天典型的手机交往焦虑症。现代都市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但“朋友圈”以一种隐匿的方式悄悄地将“熟人”接回来了。我们足不出户却能知晓“你事、我事、天下事”,而且不仅知道对方的行踪,还貌似知道对方的表情、思想和趣味。从各人贴在朋友圈的图片,我们知道朋友的生活:有的在会议中,提供座位名、出席人员合影;有的在去会议的路上,传上如诗风景画;有的在旅行,上传历史信物供大家凭吊;有的在演讲,传来标题和横幅。

9、很多作家在写作之余,都去写字、画画、收藏去了。每天在“朋友围”都能看到朋友们传上来的新作:收藏的字画、古董、黄花梨、红木家具,自己的字画习作五花八门,全有物证贴在“朋友圈”。微信让生活“零距离”,随时处于主动或被动的“写真”之中。即便你没加入微信,也完全可能被你的朋友关照而暴露行踪。你不能掩饰说你不能喝酒,因为你喝茅台的壮举被拍摄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你不能散谎说你不在广州,因为你刚刚上传了小蛮腰前的留影。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社交冲动,更深层地迎合了人类这种动物本能的窥私癖、炫耀癖及自恋动机。人的表现欲和窥视欲共同制造了“朋友圈”的虚假繁荣。将自己的生活照上传“朋友圈”公布自己的生活,朋友的

10、回复制造了某种虚拟的明星感受。微信将人群进行新的划分,并以数字化的特有方式将朋友进行再定义。“朋友圈”改写了朋友的定义,成为新的缘分的代名词。“朋友圈”的选择的确经过你的确认,但这种确认是一键认证的,是本能式的,就是一两秒钟内的事情,远远不如“桃园三结义”来得复杂。你仅仅是“认识”他或她而已,这个“认识”的程度则深浅不一。在城市里,要认识一个新人太容易了,一个朋友约去的饭局、酒会你可能会认识十个陌生人,而一个朋友邀去的会议你可能会认识三五十个人,一个在街上邂逅的朋友随手拉去的Party你可能会认识上百人。参加一次家长会、一次出游、一个会议、兴趣爱好小组、民间团体或组织你都可能会认识几十上百人。

11、我们能说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吗?因为免费,所以在加“朋友圈”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再用传统的情感去衡量这种情感的深度。不同性质的“群”瓜分我们的时间和生活,也在内部给我们提供多样化的身份认同。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交往呈平面的、浅表的、碎片化趋势。几十年未曾联系的小学同学可能通过蛛丝马迹要求加你微信,从未见面的粉丝、陌生人也可能不屈不挠地要求加你为好友。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聚会、聚餐,甚至恋爱、求婚这样神圣的时刻,如今都被手机的屏幕所笼罩。只有你意想不到的角落,没有手机无法光顾的角落。手机使一切时间意义平等:随时打声招呼,随地传一张图,举手交换彼此的“生活照”,以此作为活着的证据。生活不在别处,在手

12、机里!4. 在第一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需要、结合、符合、隐身B. 依赖、联姻、吻合、隐蔽C. 依靠、合作、切合、隐藏D. 须要、联合、适合、隐迹5. 第段画线句比喻贴切形象,请加以分析。6. 根据第段内容,概括“再定义”的“朋友”的特征。7. 下列推断与文章一致的一项是( )。A. 手机与微信对人们的奴役不可察觉。B. 手机对个体的宰制力量,导致了今天的手机交往焦虚症。C. 通过隐匿的方式,“朋友圈”能将陌生人社会变为熟人社会。D. 微信使生活“零距离”,完全满足了人的表现欲与窥视欲。8. 根据文意,概述手机与微信“温柔”的表现。【答案】4. B 5. 这个比喻

13、,把手机比喻为掌纹、试金石,把作者微妙的感受形象的传递给了读者,生动地表现了手机是现代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并泄露着现代人身体和心灵的秘密。 6. 仅仅是“认识”:不需要用传统的情感去衡量情感的深度。 7. B 8. 手机在手,就像与钟爱的女郎相处(没有手机,仿佛与钟爱的女郎失之交臂);微信制造了“熟人社会”共舞的幻像,深层次迎合了人们的窥隐私癖、炫隐私癖及自恋动机,制造了某种虚拟的明星感受;微信中不同性质的“群”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身份确认;手机使一切时间意义平等,随时发出的微信确证了自我存在(作为活着的证据)。运用比喻的手法,迷雾虚幻,而闪电刺目,形象地说明社交媒体导致真相与谎言在舆论场上

14、反差过大,造成混淆是非,真相迷失,对现代文明的共同价值观破坏力大。【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依据“资讯、娱乐、摄影、交流全在轻轻一触”说明“小微们”的诞生和体验对手机的技术更新的依赖,故用“依赖”最恰当;依据文中“共舞”“对我们的奴役越深”可见文中用比喻手法形象化描绘手机与微信,所以“联姻”最能体现这种比喻化的形象说法;依据“它只要举手之劳下载一个软件,快捷、廉价,兼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简直有百利而无一害

15、”说明微信完全符合“消费时代的需要”,改用“吻合”更好。“切合”:(1)密切相合;十分符合;十分相合;(2)与适合。“吻合”:完全符合。故选“吻合”。“隐身”:隐蔽身体,不露身份;“隐蔽”:(1)借旁的事物来遮掩;(2)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依据“是无形的”“需要批判意识才能察觉”“因为这种奴役越发不可觉察”,可见表示微信的害不易被察觉,故选“隐蔽”。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艺术手法和重要句子内涵的能力。解读此题,要明确找出比喻的的本题和喻体即本喻体特征,通过特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手机像掌纹一样镶嵌在现代人的手掌中,成为泄露现代人身体和心灵秘密的试金石”句中手机被比喻成掌纹,“镶嵌在现代人的手掌”说明手机成为手的一部分,与人密不可分。手机被比喻成“试金石”,表明手机对现代人秘密的承载和泄露。【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回归原文,第段写“再定义”的“朋友”,“这种确认是一键认证的,是本能式的,就是一两秒钟内的事情,远远不如桃园三结义来得复杂。你仅仅是认识他或她而已”表明特征是肤浅的、只是认识,没有深厚感情。“我们几乎不再用传统的情感去衡量这种情感的深度”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