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30分)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298222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文言文阅读(30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文言文阅读(30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文言文阅读(30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文言文阅读(30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文言文阅读(30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文言文阅读(30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文言文阅读(30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言文阅读(30分)(一)默写(10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 ,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5. ,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相)(二)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78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 曲中的“断肠人”指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秋思”就是指在秋天里的思绪情感。 B.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C. “古道西风瘦马”是对游子生存状态的具体描写。D

2、. 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9、本文选自_,作者_ ,是 南朝宋人。(2分)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2分)(1)期日中 期 _ (2)相委而去 委_311、翻译句子,注意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词:(2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3、礼 _ 12、元方是从哪几个方面批驳友人的?(2分)_(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知举:主持考试。 白:下对上告诉,陈述。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1)别致人言( ) (2)取舍汝当自决(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于是宋白用自己的名义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B. 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来告白上级。C

4、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报告皇上。D于是宋白先写上自己的姓名报告皇上。14宋白“乃先具姓名以白上”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这一故事给人的启示是 。(2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4分)发问的精神 我们中国的孔子,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可见发问的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yn 藏( )其中。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事物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

5、。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

6、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我们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有人也许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

7、和道理所能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得正确的定论。 更进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

8、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和习惯里去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在参照比较中,发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把握,知道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16读拼音,写汉字。(1分) yn 藏 ( )17.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18. 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请简要概括这几段的论证过程。(1+3分) 19.作

9、者在文中举出的反面观点是 (2分) 20.本文-的论证结构为( )(1分),这几段的作用是 (2分)A.总分 B.层进 C. 对比 D.并列2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的标题“发问的精神”既是本文的论题,又是本文的论点。B.第段划线句中的“往往”二字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C.本文的论证结构(或整体,或局部)既有对比,又有层进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三个反问句能使语气更强烈,强调了“能发问,勤发问”的必要性。(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16分)请系上保险绳 女老师正在神采飞扬地讲课。学生们大张着眼睛,如饥饿的小鸟,正翘首期盼着鸟妈妈的哺育;又像一株株干枯的禾苗,正渴望

10、着雨水的滋润。 刘雅的目光本来也是紧紧追随老师的,像一盏明亮的聚光灯。可是,突然,她不经意瞥见了窗外的那个女人对面教学楼外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个女人正在吃力地攀爬。刘雅的心随着她艰难的攀爬,被牵扯得越来越疼,像被尖利的钢针刺着一样。 深秋的风肆虐地刮着。女人背上吊着一根细细的保险绳,这让刘雅稍感安慰。她沿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左一下,右一下,屈身,展臂,弯腰,终于爬上了中点。 在那儿,一只涂料桶正从空中吊下来,晃晃悠悠,像飘荡的秋千。女人眼疾手快,左手抓住脚手架,右手抓住晃动的桶,将它稳稳地放在自己脚边的木板上。然后,女人站在木板上,竟小心地解开了背上的保险绳。她左手抓着脚手架的钢管,右手麻利地拿

11、着一把大刷子,弯腰在桶里蘸了涂料,挥手在墙上涂抹。左一下,右一下,刷子不停的挥舞,女人像一个豪放派的画家。片刻,墙上就是白晃晃的一片。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在半空中。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 这样想着,刘雅的心就生生地撕裂般的疼起来。她的眼前出现了另一个女人的形象,那个与她心心相系的女人,那个让她放心不下的女人。 想着想着,刘雅的泪水就像一眼刚刚开掘的泉水,迅速地涌出来。开始时无声无息,后来就控制不住地有了嘤嘤的哭声传过来,刘雅被罩在惊诧和关切的目光里。女老师温柔地走上去,轻轻拍拍她抽动的双肩,爱怜地问:“是哪里不舒服吗?”同桌说:“我陪你去医务室吧?” “

12、不了,我自己去!”刘雅终于勇敢地抬起脸,老师看到一张满是泪水的脸。刘雅擦了一把泪,在老师关注的目光中走出了教室。 她并没有去医务室,她只是心病。那块心病,多少年都无法根除。她跑到学校的电话亭,快速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那边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小雅,有什么事吗?妈妈正在脚手架上忙着呢,说话不太方便,等会儿打给你好吗?” “不,我就要现在跟你说话!”长这么大,刘雅第一次在电话里那么放肆地和母亲撒娇。 “你怎么了,小雅?”母亲听出刘雅的哭声,紧张地问。 “妈妈,你系保险绳了吗?” “没有呢,系了绳子,干活碍手碍脚的,不系,干得快一点。”母亲平静地回答。 “不,你赶快系上保险绳,赶快!”刘雅在电话里冲

13、妈妈吼道,“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在学校里看到一位和你差不多年纪的阿姨也在脚手架上,她也没系保险绳,我担心死了!你( )也没有系吗?妈妈,你快系上吧,我害怕!”刘雅的哭声在电话里那么凄惨无助,像深夜里无法归家的孩子的哀哭,撕心裂肺。 “妈妈知道了,我马上系,我听你的!小雅,妈妈的乖女儿,你长大了!妈妈真为你高兴啊!”母亲在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起来。 “妈妈,为了小雅,你一定要记得系保险绳,每天都系,好吗?少挣点钱没关系,妈妈,我再也不乱花钱了,不要手机了,不穿名牌衣服了,我只要妈妈好好的,永远和我在一起!” “妈妈知道了!为了小雅,我每天都系保险绳!一定的!你放心!小雅,衣服穿厚点!天冷了,别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