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3295636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学校数学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快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进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猎取、传递、处理和用法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帮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详细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依据详细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进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

2、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渐渐增多,日渐能满意同学学习信息技术和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供应了有利条件;老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改变。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教学效益,转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二、理论思索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1、学校课程:在这里指学校依

3、据上级课程方案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老师和同学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主要有三个重点:(1)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老师用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用法信息技术;(3)用法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业成就。 (二)讨论思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讨论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育同学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要求,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4、,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讨论开发一批有用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科教学课件。 撰写有肯定理论水平讨论报告、论文。 积累一批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和典型课例。 三、课题的讨论目标 1、同学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讨论与实践总结并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同学自主性猎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力量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使同学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猎取信息、运用信息、提高学习力量的方法、阅历和激励机制;讨论并探究为促进同学学习力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2、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讨论与实践,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出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教学类型的有效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5、形成一批优秀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示范课例;构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系统提高学校老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力量。 3、学校的进展目标 通过课题的实践讨论,使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培育一个现代化科研型群体,使学校向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先进学校迈进。 四、课题讨论的方法 主要采纳调查法、试验法、观看法等讨论方法。讨论的途径主要有:学习理论文章,参与媒体培训,上好试验课,撰写论文小结等。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试验法。通过一堂堂试验课来探究媒体与课堂教学的很好整合,来观看老师的教与同学的学,来讨论怎样合理有效在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五、课题试验内容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

6、强课题试验管理 为使课题讨论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试验课题由分管教学的教育主任负责。在学校试验课题之下,又依据学科教研的特点,分解出几个下级课题,主要有语文组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数学组的同学如何在信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各个课题小组定期开展讨论活动。课题组之间阶段性地进行集体活动,相互学习、沟通、研讨、总结,使课题讨论工作做得扎实而有效。 课题组分工表 姓 名 专业职称 讨论专长 分工 王志明 学校高级 信息技术 课题主持人 邹小华 学校高级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 陈梅英 学校高级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讨论 徐建祥 学校高级 数学教学 同学如何在信息环境下

7、探究性学习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促进课题讨论深化开展 为使课题讨论规范而深化地开展,学校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不定期搜集与课题讨论相关的理论文章、教学案例等内容编订成学习小册子,发给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 2、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活动,汇报试验开展状况,探讨发觉的问题,总牢固践阅历; 3、按上级要求组织老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整体提高老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 4、抓住机会派老师外出学习,听取专家的相关学术报告,听取全国的、省市各级的优秀整合课,仔细分析内化,指导自己的课题试验; 5、请教科研专家来校讲座,使全体老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把握教科研方法,提高课题试验力量 (三

8、)从学校实际动身,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扎实开展课题试验讨论 1、在传统课堂里”点亮一盏灯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历经很多岁月的淘炼而不衰,说明其中自有合理、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内涵,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时代进展、观念转变,回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在直观性、有效性和启发性等方面,就会发觉存在一些问题,适当地发挥以计算机技术为重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亮丽的完彩。几年前,我校就有一套装备在多媒体教室的多媒体设备,由于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用法不够便利,因此,用法效率不高。 (1)恰当而简明的演示,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老师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即便是在传统方式的课堂教学中,也努力利用传统媒

9、体,增加直观性、启发性,关心同学学习。如今有了多媒体设备,老师或从网络上找寻相关课件,或自己动手制作课件,针对难点进行演示,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式,在一节课上应用的时间不是许多,但应用的效果却是显著的. (2)生动而丰富的演示,扩充了容量,强化了训练,提高了效率。 随着老师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娴熟程度的提高。其功能也渐渐得以发挥,一套设备替换下了更多的传统设备:小黑板、挂图、卡片等,课堂的容量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同学的训练也得以强化,课堂效率提高了。 个别老师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动了同轨老师应用,渐渐地更多老师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 以传统作为基础,将传统中有生命力的精华继承下来,并且

10、发扬完大,同时结合时代、科技的进展,将新的内容融入传统之中,使传统合上时代的节拍,跳动时代的脉搏,形成一种新的体系。传统的悠久历史内涵使该体系广博、深刻,合乎时代节奏的新内容使该体系焕发蓬勃生气。 2、在网络环境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接入网络成为终端之后,既是探视信息海洋的窗口,也是作用于信息海洋的码头。带同学进入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给同学以更宽阔的学习探究空间,也给同学以更多展现个性的机会,由于网络是无边的,网络也是互动的。老师可以带领同学进入网络,查询资料,以补充课本教材信息的不足,还可以引导同学参与网上互动沟通 六 、实施步骤 依据课题组支配,结合本课题详细状况,拟定本课题试验讨论周期

11、为1年半,即20xx年10月-20xx年6月。详细支配如下: 阶段:试验预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1、调查分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现状,整理、收集各种数据。 2、组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接受相关学问培训,上网查询资源 3、填写课题申请书,设计试验方案,制定试验方案,培训试验老师,仔细做好试验前的各种预备工作。 其次阶段:试验讨论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结合各 学科课程的内容,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组织老师编写脚本,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培育同学的学习力量、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3、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它对同学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优化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讨论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中的一些理论、技术问题。 第三阶段:试验总结阶段(20xx年01月-20xx年6月) 1、撰写”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讨论的讨论报告和相关论文,按科目分类整理,并加以综述。 2、整理网络和多媒体软件脚本,进行教学反思,最终研制成果用多媒体教学完盘的形式向广阔老师推广。 3、分析展现试验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和专家的评审鉴定。 第 5 页 共 5 页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