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183291657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土方开挖工程技术交底(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记录施表7.2 共 2 页 第 1 页工程名称公正新村二期地块安置房工程施工单位中建七局三公司交底提要:公正新村二期地块安置房工程1#7#连接体地下室土方开挖交底内容:一施工准备1、施工机械部署采用两台履带式KOBELCO-ACERA,SK200型号的挖掘机,6辆5T自御运输车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再作适当调整。2、作业条件(1)平整场地,去除地面障碍,铺设行车道路,拉设用电线路等均在正式开挖土方前完成。(2)根据建立监理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及高程控制点,做好工程测量与基准点的初期设置工作。(3)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4)确定挖土顺序、弃土位置、运土方法等。

2、(5)地下障碍物去除。(6)土方开挖在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标志。二施工工艺1、土方机械开挖应从上而下分层分段进展,根据施工现场的基坑灰线及现场标高控制点进展开挖。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防止超挖。2、雨期施工或挖好基槽后,如不能及时进展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基底标高上留置150 300或一层土不能挖,待下道工序开场时再挖除。3、采用轻型履带式反铲液压挖掘机先进展满堂开挖至根底梁底,再改用人工独立开挖至承台或地梁垫层底标高处。同时,由于施工场地非常狭小,本工程所开挖出的土方均采用机械外排。4、由南向北行走,边挖边退

3、。5、施工流程定位放线、验线砍桩机械挖土 放基地边线 验槽 坑底找平、修整6、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场开挖。7、根据现场场地及施工安排,承台基坑和根底梁基槽四周均放坡开挖,放坡系数为1:0.75。8、基坑的土方开挖完成后应排干积水并清底,及时进展下一工序的施工。9、基坑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10、挖方的弃土,由于施工场地较狭小,对挖出的土方随挖随外运处理。 11、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展。在雨天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注意雨水冲刷边坡,以防止造成塌方。12、人工挖土时,应严格控制基底土不被挠动。因此在挖土至距基底300mm以内时,施工人员应

4、测出距基底300mm高水平线,用小木橛每隔3-5m,标注一处。当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随时检查校正槽底标高。最后由两端轴线拉通线,检查基底边线,修整基底。13、临时排水措施:据现场观测地表水较丰富及雨水原因,故须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土方开挖完毕后,在每个承台基坑底设置一条300mm300mm300mm的集水坑,采用污水泵抽至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三质量标准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项序工程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验方法主控工程1标高-50水准仪2长度、宽度200 -50经纬仪,用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工程1外表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或

5、土样分析四施工本卷须知1、开挖过程中,应派人专人指挥机械开挖,严禁挖掘机碰工程桩。2、土方开挖时,核对管桩桩施工记录,了解各桩顶标高,加强施工管理,防止机械破坏工程桩;防止超挖,根据标高及时跟进人工修底及承台土方开挖,防止土方的人工垂直运输。3、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土方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进展普查,去除平安隐患。五产品保护1、开挖前在所有工程桩桩位处插上标记,防止开挖机械碰损。2、对水准控制点、龙门桩应注意保护好,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查测检查其准确性。六平安生产技术措施1、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2、挖掘机开挖时应有专人指挥防止应操作不当所引起的质量平安事故。3、土方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进展普查,去除平安隐患。 4、做好防塌工作,根据监测情况和边坡上体位移情况作出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承受交底人交底人记录人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利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