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3290868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合作企业考察小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作企业考察调研报告2011年12月8日至29日,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作企业考察组一行4人及相关学院领导、老师,对参与我校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湘潭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大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与企业进行了直接地、较为深入地探讨和沟通,感受颇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经验1.学校高度重视。本次考察活动得到了有关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李明副校长和杨伟军副校长曾亲自带队赴企业考察,教务处对本次考察工作进行了精心周

2、密的组织部署,相关资料准备充分,活动安排紧凑有序,达到了预期考察调研的目的。本次考察对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检查、指导、沟通、宣传和推动作用,可谓一举多得。2.企业配合密切。本次被考察的5个合作企业均为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企业领导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意识,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意识较强,中高层领导中有一批我校校友,都有曾经与我校合作办学的经历和经验。3.学院工作扎实。各学院都很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在与合作企业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形式规范,内容各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相关实施制度文件。交通学院:学院和企业有各自独立的教学文件,教学计划体现了企业实践环

3、节四年不断线,已初步进行了课程的结构重组。学院对卓越班学生考研愿望已有关注和考虑,企业已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考察中,企业对学校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建议学校要特别重视对结构或系统的认识;鼓励学生多动手,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开始,不要怕做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电气学院:对全部课程按性质分成人文社科、工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外研学等五大类,规定了相关学分的控制要求。从理论到实践的每大类课程或环节,都有在企业学习的内容,且贯穿四年。企业老总承诺,将把培训任务下放到各部门,并进行绩效考核。经管学院: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经验丰富,学

4、生第四学年到企业实习已成常态。企业既有需求又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如:企业导师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对实习学生有生活费补助等。土建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如力学类课程开的很扎实,对学生在企业阶段的学习进行了系统设计,设置了12门课程或环节,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从操作层面上作了适当的安排。企业方强调学生一是要有宽厚的基础,以便有较强的后续发展潜力;二是要能吃苦耐劳,安心基层施工单位。能动学院:院长、书记亲自带队,倾听企业和专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标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解,如:知识能力的细化大纲、实现矩阵等等,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5、具体。合作企业的培训中心有一支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教学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明确,并形成共识。对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还有认识上的差距,学院、企业、教师和学生均不同程度的存在。2.部分教学计划尚不完全符合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贯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理念缺乏科学的、深入的探讨,甚至存在某些削弱基础课的倾向。3.有的培养方案设想虽好,但与企业合作的协调环节难度较大,可操作性尚需有得力措施保证。4.部分卓越班教师积极性不高,投入不够。教材、教案等配套教学文件尚无长远打算,有如“新瓶装旧酒”。此外,相关课程内容承上启

6、下的衔接尚未深入考虑。5.不少卓越班学生对培养定位、自身发展和就业前途有些茫然。对部分教师的教学不满意,担心到企业学习会影响考研,怕到时还不如普通班同学。总之,缺乏目标明确的学习动力。6.合作企业的积极配合均依靠“校友、师生关系”等因素维系,其可持续发展是为隐忧。三、几点建议1.明确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是指在毕业几年或十几年后,有望成为某行业或某领域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学校培养的是工程师的毛坯,但具有优秀工程师的潜质,并非一毕业就可“无缝对接”到某个具体的技术岗位的技师。因此,围绕培养“卓越工程师”这个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顶层设计。(1)重构人

7、才培养方案。要有别于现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要更加重视学科专业基础。要扎扎实实地开好几门核心课程,以帮助学生构建宽厚扎实的基础。二是要整合专业课程。树立系统的观念,专业课要介绍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发展趋势。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腾出时间加强实践教学和进行企业培养。三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在校内完成基础、单元操作训练(实验),在企业进行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精选一组具有工程教育价值(要素)的实际工程项目(案例),作为工程教育(训练)的素材(案例应具有基本的工程教育价值,并非一定要高、新、尖),培养

8、学生的工程基本素养。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真实的工程训练,让学生感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技术与工程的关系等。工程教育可以不局限在一个企业,应该整体设计工程教育计划,根据训练的要求,到不同的企业参加训练。(2)改革教学方法。一是采取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采取探讨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表达(书面和口头)能力。三是部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3)改革考核方式。部分课程可以采取课程小论文或讨论辩论的方式进行。2.加强对操作层面的过程管理,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效。(1)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是卓越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应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9、应有与普通班相应计划的对照说明)。同时应有专家审查、学校批准执行等程序,以示严谨,并作为日后检查评价的依据。(2)建立具有卓越人才培养特色的评价指标和教学文档,纳入教学目标管理指标体系,并作相应的督查评分。力求指标简明扼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是否按计划实施以及企业与学生的反映。(3)加强卓越人才培养的横向教研活动,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课程之间、院企之间、师生之间等沟通、交流和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4)教学科研课题的立项向卓越人才培养倾斜,主要研究: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质量标准及其考核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理念的培养计划、及其配套的教学大纲

10、、特色教材、教案、课件、试题库等教学文件;卓越班与普通班培养模式的对比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等等。(5)从多个渠道入手,促进并建立一系列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学院、企业在培养卓越人才方面的积极性,以利可持续发展。3.坚持以学生为本,妥善处理好读“卓越班”与考研的关系。对卓越班学生的学业发展要进行系统思考本科毕业、就业、考研学业发展的衔接,可以预见到,卓越班的大多数学生将来可能会继续读研。因此,在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既要自成体系、符合本科教育的要求,又要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好基础。4.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能力使卓越工程师合作培养教育活动得到可持续发展。

11、学校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而不是面向某个具体企业培养人才学校对企业的回报不是简单地输送毕业生,学校可能会给合作企业输送几个优秀毕业生(但这还要看学生愿不愿意),学生可能会成为合作企业产品的潜在用户或产品推介者,但也可能成为企业的竞争者。学校是为社会或行业培养输送人才,本科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或在某一领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而不应具有某个具体企业的属性。本科教育不是对岗培训,尤其是我校的“卓越班”。因此,在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好的中,学校不能承诺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合作的条件,因为这种承诺事实上很难兑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要从长计议。一是要依托同学、校友的支持;二是要加强校企科技合作;三是要选择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第四,政府、学校要给企业方适当地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补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