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329019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马说复习题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

2、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上:唐太宗。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正:只。(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C.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不足为外人道也D.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可诬一世之人(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_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

3、遭遇揭露了统治者_。而【乙】文中,唐太宗说的“_”与【甲】文中的“其真不知马也”相照应。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_。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

4、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消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一食或尽栗一石 _安求其能千里也 _而捐五百金 _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_(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

5、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6、。”穆公曰:“何马也?”对曰:“北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子所使求马者,色物、北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遣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注】子姓:您的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担纆薪菜:挑担打柴。纆,绳索。薪菜,打柴草。牝(pn):母马。牡:公马。骊(l):纯黑色马。(1)下列画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 又安知天下之马也B.不以千里称也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C.安求其能千里也 又安知天下之马也D.而伯乐不常有 三

7、月而反报曰(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B.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C.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D.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被识别。B.【甲】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了文章主旨。C.【乙】文中秦穆公最开始对九方皋找到马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D.【乙】文告诉我们有时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往往会对事物非本质的方面有所忽略。(4)将

8、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穆公见之,使行求马。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乌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罌

9、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选自柳宗元罴说)【注】貙(ch):古书中对云豹的称呼。罴(p):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古称“罴”。寂寂:悄悄地。罌(yng):瓦罐。捽(zu)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得四分五裂。(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罴之状,被发人立()伺其至,发火而射之()(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 而即之山B.而伯乐不常有 绝有力而甚害人

10、焉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罴闻而求其类D.策之不以其道 为鹿鸣以感其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4)【乙】文给你哪些启示?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11、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晋平公浮西河,中流而叹曰:“嗟乎!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船人固桑进对曰:“君言过矣,夫剑产于越,珠产于江汉,玉产于昆山,此三宝者,皆无足而至。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平公曰:“固桑,来。吾门下食客三千余人,朝食不足,暮收市租;暮食不足,朝收市租,吾尚可谓不好士乎?”固桑对曰:“今夫鸿鹄高飞冲天,然其所恃者六翮耳。夫腹下之毳,背上之毛,增去一把,飞不为高下。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将腹背之毳也?”平公默默而不应焉。(选自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注】翮(h):羽茎,羽毛的枝柱。毳(cu):鸟兽的细毛。(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食之不能尽其材_一食或尽粟一石_君言过矣

12、_吾尚可谓不好士乎_(2)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其所恃者六翮耳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中流而叹曰C.执策而临之 不知君之食客,六翮耶D.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得贤士与共此乐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君苟好士,则贤士至矣。 (4)用/斜线给下列句子断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参考答案1.【答案】(1)D(2)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正患己不能知,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解答】(1)A项,名:

13、出名,有名/名字。B项,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马鞭。C项,足:充足/值得。D项,安:两个都是“怎么”的意思。故选D。(2)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句,千里马。一食:吃一次。或:有时。食马者:喂马的人。(3)【甲】文第一段结尾“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千里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最后像平常的马那样死去,“也”字这一语气词充满了作者对千里马才能没有得到机会施展,而平庸死去的痛惜之情。(4)【甲】文中作者以写马来写人,用千里马不能遇到伯乐来寓意有才能的人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字里行间

14、充满着作者的惋惜之情。【甲】文中,韩愈所说的“其真不知马也”的意思是“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这与【乙】文中唐太宗说的“正患己不能知”,即“只担心自己不能识别人才”相照应。依据【乙】文中“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可知,唐太宗主张不仅要重视人才,而且用人要各取所长。2.【答案】(1)有时。,怎么,怎能。,白白花费、浪费。,犹,尚且。(2)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3)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我所要的是活马,要死马做什么?(4)【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得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