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3289914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

2、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

3、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作总结。)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生活

4、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实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设计实验,参考课本实验2-1。) 师:我观察各小组设计实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实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不一致。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偏小,小于1/5。同时引导学生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5、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学家就是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实验2一】,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归纳总结 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十空气皇鉴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 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 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

6、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 投影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一209.9,沸点为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教师组织评讲习题,提出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l源,使学生意识到必须防止空气不受污染,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l 五、知识扩展 师:同学们,当你漫步在湖畔边、森林中,阵阵凉风吹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多么新鲜的空气呵!但是你们知道.这新鲜的空气需要人类的爱护、保护与珍惜。才能保持新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提问。) 生1:摩托车、汽车的增多,导致的尾气排放增多,污染空气。 生2:前几天报道某乡镇鞋厂发生火灾,橡胶烧排放到空气中的烟雾。 生3:臭氧层被破坏也会污染空

8、气。. 师: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从各方面回答了空气被污染的种种现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2-8中“大气污染”,总结一下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总结o) 总结 1.被污染的空气会:(1)严重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2.我们应该做到: (1)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周围环境状况; (2)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以保护大气。 六、作业布置 1.习题16 2.阅读教材第31页“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

9、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

10、身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F.蜡炬成灰 学习内容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页实验1-1(3)和1-1(4),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装置。老师做演示实验,学

11、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讨论交流】 1.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 2.请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2.生活中化学变化的几个例子:铁生锈、煤燃烧等。 【名师归纳】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都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反馈练习】 1.下列过程的原理,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C) A.蒸发B.导电C.燃烧

12、D.灭火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 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 学习内容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讨论交流】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有什么变化发生? 【温馨点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同时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熔化,但熔化的过程中却有一部分在燃烧。 【名师归纳】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反馈练习】 1.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B) A.石蜡熔化B.米饭变馊 C.汽油挥发D

13、.湿衣服晾干 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A.玻璃破碎面包发霉 B.榨取果汁工业上制取氧气 C.玉米酿成白酒铁生锈 D.煤的燃烧干冰升华 新学期初中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固体、液体的取用 教学工具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

14、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 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1、固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 1)取锌粒 2)取少量碳酸钠 【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液体药品的取用 【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