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289643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88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研究当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__刘建琼(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大家听讲,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QQ:798159725 13974972989,2013,刘建琼,教授,博导,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专家。湖南省教育厅史志办副主任、省教科院教育史志研究所所长, 院学术委员。,2013,研究:应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一种风格,标题关键词1,风格:这里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教师的区别性标志。 观察校长的风格,可以在办学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体制、学校持续发展制度和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健康的教育教学高质量等方面,来识别和把握其面貌和特质。 观察大学教师的风格,可以从教师群体的专业生活方式着手,它决定

2、着大学教育的质量与高度。当大学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取得了突出成就时,一般说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面貌和特质,可以说这个教师具有某种“风格”。 怎样来形成教师自己的风格呢?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 怎么来研究?质疑、反思、验证、呈现。,张楚廷教授“研究什么最重要”的启示 从个性探求共性是值得的,从众多的和不太优秀的大学探求某些相似性是值得的。 提供共性,提供相似性,是提供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原理。提供原理,充其量是让别人“照着去想”,提供模式是让别人“照着去做”。 前者提供思想,后者则只提供方式,或者说,后者只是为没有多少思想的人提供某种装在模式里的思想。,狄拉克

3、(P.Dirac,1902-1984)大物理学家。在普林斯顿 大学演讲。一听众说:“我有一个问题请回答:我不懂怎么 可以从公式(1)推导出公式(5)。”狄拉克不答。主持人 说:“狄拉克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 没有问问题,只是说了一句话。” 会问问题,首先是发现问题,会表达问题!,第一节 研究从发现问题开始,1.问题的表征: 从语用学视角:(1)字面意思,需要解答的题目。 需要研究解决的疑难和矛盾。有人说,是理想与现实的 差距。(2)语言呈现:特指、是非、正反、选择等四种。 从逻辑视角:不相信某个命题。用发问这种形式来 质疑、反思。,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质疑 第一,您清楚自己学

4、科专业课程开设的原理吗? 第二,您知道本学科教育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吗? 第三,您了解学科知识能力和学科教育知识能力是怎样完美结合,从而获得学科教师持续发展的呢?,2.善于质疑是研究的关键,化学元素与化学学科发展,1.化学源于古代的炼金术化学一词Chemistry源于练金术alchemy一词。 2.1772年前燃素学占主导地位(牛顿之后半个世纪了)。1772-1785,拉瓦锡推翻了燃素学,建立了氧化学(按理化学晚于力学)。 3.1869年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周期表,留下了四个空格,他预见这里有四个未被发现的元素;1871年第二张表留下了6个空格,他的预见都被证实了。 元素到底有多少呢?1969年

5、门捷列夫发现69种,1955年101种,1990年109种,今天人们总共发现112种。,到学科发展史里去质疑,寻找学科真理,化学的极端丰富性,从而导致相关的多种学科产生: 有机化学、天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动态学、化学地理学、高分子化学、放射化学、地球化学、海洋化学、环境化学、宇宙化学、星际化学、结构化学,等等。 在学科发展史中,可以找到某些研究的渠道!,以专业为例: 学习了多少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是用来干什么的? 他们之间有多少联系?,公共课: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研究、核心价值学说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文化与基础外语,课程相关元素:目的、内容、文本意义与构成、学习

6、环节与要求、沿革、原则、任务、内容、方法等,基础课:教育哲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专业课: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学校管理、基础专题研究,方向课:校长专业化、教育史、学校文化、课程与教学论等,以大学师范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与语文教育课程设计比较,弄清语文学科教师提升自我的给力方向。,文学作品课程,文学史课程,文学理论课,理论著作选读,古今汉语课程,外语课程,语言著作选读,语言学概论,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哲学理论课,逻辑学课程,马毛邓概论,通史类课程,其他类课程,学科专业化发展的给力途径质疑,语文教材比较研究,语文教育史课程,语文设计学课程,语文课

7、堂管理学,语文课程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哲学课,语文心理学课程,语文社会学课程,语文文化学课程,语文课堂评价学,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小结 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与中小学语文关系;语文课程教学论与中小学语文关系。,学校校务常规管理,学校教务常规管理,学校总务常规管理,学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教研常规管理,学校师生常规管理,学校公关常规管理,学校时间常规管理,学校环境常规管理,以学校管理工作为例: 内在含义、价值意义、元素构成、推进环节、实施要求、任务内容和方法、评价与资讯、沿革追溯等等。,全面发展、主体意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三维课程目标,课堂内容的生成性,课堂活动的设置,现代教育技术的

8、运用,以教学理念为例: 这些理念是如何来实施的?,3.质疑的立场、视角和观点暗示了问题的价值!,先来看看自然科学家 研究风格,实验,惟象理论,理论构建,数学,(海森堡),(狄拉克),狄:简单、直接 海:朦胧、不清晰,(爱因斯坦),再来看看社会科学家 研究风格的形成,张楚廷,数学教学,学校管理,(工作经历),数学教学论,教育管理学,课程哲学,数学研究,4.选择问题的几种实用策略,1.争论就是论题(问题的热点) 2.任务就是论题(围绕现实任务) 3.矛盾就是论题(揭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矛盾) 4.移用就是论题(从其它学科理论中以类比和应用来发现问题) 5.方法就是论题(用新方法来寻找论题) 6.错误

9、就是论题(发现理论和实践中的错误) 7.空白就是论题(在理论环节中寻找理论空白) 8.总结、前瞻、拓展就是论题,第二节 呈现需要清晰的方式,1.问题会表现为对“概念、命题和推理”质疑,故辨析 会让研究者清晰内涵和外延。(A包含了A1A2A3等特定意义) 2.问题会隐含在事实里,故用调查法来获取事实依据, 从而佐证事实的存在。(A原来是B,A应该是B,A可能是B等等) 3.问题会包含学理或者违背着学理,因而学理的推导又会 使其变得清晰,从而找到化解疑难的办法。,1.为了认识清楚问题,研究者需要辨析“概念、命题和推理”!,例举1:五个教育学概念的辨析,五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

10、抽象的,它在总体上制约着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相对而言,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是对教学规律的应用,并在不同程度上使教学规律具体化。 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准绳”,“它是主观见诸客观,理论见诸实践的中介”。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中总结、提升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且具有特色的一种教学活动的模本。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可能包含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相比,它更加具体、可操作化了。,教学方法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且是为教育者熟知的一些教与学的方式,任何一种可取的教学方法都可从中体现出某些教

11、学原则的渗透。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规律的指导下,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通使用,它的稳定性相对来说不足,而更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因为在具体使用时“灵活多变”,教师在运用它时就更需要一种技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不能总结出它的一些共性,而目前对教学策略的认知与研究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2.为了认识清楚问题,研究者需要调查事实! 工具的制作,起源于问题。 文字呈现方式,也是研究。,例举2:湖南省农村教师队伍调查,一、基本情况 二、教师待遇 三、教师结构 四、教师管理 五、教师补充 六、教师培训 七、教师专业发展,3.为了认识清楚问题,研究者需要学会以学理推导

12、(移用理论、更换方法)。,例举3:香港梁伟民校长办学,社会学视角,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需要会认知、会做事、会生存、会生活的人! 学校教育培养视角,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让学生受到训练,养成学识和人格。,(移用一种理论来研究某个问题),例举4:唐诗与数学,1.唐诗的形式结构与数学的联系 2.某些唐诗内容涉及的数学背景 3.从数学角度欣赏唐诗 4.唐诗与数学共同使用的思维模式 5.唐诗的名言警句对数学思维的其实 6.唐诗与数学有共同的审美情趣 (总共10个方面),4.为了认识清楚问题,研究者需要学会以基本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1.行动研究:行动者用行动研究如何行动。 前期诊断策划方案实施结果,2

13、.叙事研究:讲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要求:真实;自然;统一主题;可读性。 体式:记叙文;日记式;自传式;书信式; 随笔等,3.案例研究:以案“例”理。 要求:围绕一个真实的事实;以概念来提升归纳。,4.质性研究:基于“田野工作”(草根)的研究。 要求:从经验资料基础上建立理论;保留资料的原始性;对隐藏在资料深处的学理作细致的开拓。,5.调查研究:寻求事物的真相。 方式:问卷、访谈、测验、观察、电话和网络调查。制作草拟重要。,6.实验研究: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要求:注意A和B间的关系变化。,7.文献研究:把文献当作事实来研究。 要求:清楚两个事实,即被文献记录的事实和记录这件事本身的事实

14、;注意使用信息推理、内容分析、心理分析和层次级别。,8.历史研究:历史思维学方法。 注意:抓住根本生成在历史发展之中。,9.系统研究:要素分析和结构分析。 要求:注意深入事实内部。,10.逻辑研究:概念运动和逻辑自恰。 要求:概念辨析,概念间矛盾的揭示,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揭示。,研究者,观察事实,概念1,事实解释,事实行为,行为结构,结构系统,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概念n,概念2,“研究的层次结构分析”图示,5.一般性质的基础教育研究者需要熟悉下列五种成果表达形式。,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一:教育日志 日志不是罗列事实,而是聚集事实,让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多的认识和反思。至少每周要记录

15、1次。 表现方式有: (1)备忘录 回忆记录,先后清晰; (2)描述性记录研究过程特定的情境和个人言行,是描述的重点; (3)解释性记录重在感受、解释、创见、思索、推测、预感,时间的解说,理论的发展等。,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二:教育叙事 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其特征:一是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尽量多多收集资料;二是包含于故事相关的具体人物,注重人物细节;三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把准事件主线;四是关注事件的分析阐述。 表现方式有: (1)按照时间顺序逐件陈述; (2)夹叙夹议陈述事件的全过程;,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三:教育案例 一个好的案例,应该讲述一个个具有现实生活场景、富有

16、身临其境之感、且备有一个中心议题的故事;应该是面临一个疑难问题且拥有了解决问题方法,还要有对解决问题决策的评价;应该做到叙述具体、特殊,不应是笼统描述 ;应该反映出研究者的态度、动机和需要。,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四:教育反思 狭义的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资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既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性的记录和白描,也不同于案例有着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强调思考和评判。 教育反思的类型: (1)专题与整体反思(有明确地问题取向) (2)即时与延时反思(活动立即分析批判) (3)课前与课中及课后反思(强调整体性) 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 : (1)秉承新的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2)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 (3)联系个人经验,形成个人化理论 (4)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地系统化思考 (5)注重将反思的结果用于实践之中,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之五: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是“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是“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教学课例要注意典型性,注意详尽介绍教学设计和理念转化,录音录像、记录各种信息。 表现类型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