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

上传人:阳光****活 文档编号:183282810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油市太白中学高2021届一诊前模拟(一) 历史试卷1、【单选题】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4分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答案:C2、【单选题】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

2、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上述材料表明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4分A、B、C、D、答案:B3、【单选题】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4分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答案:D4、【单选题】.对右图中所蕴含信息分析理解正确的是粮食交易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增辟

3、商业路线、长距离运销兴盛大一统的局面保障了国内统一市场市场化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主流4分A、B、C、D、答案:B5、【单选题】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4分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答案:D6、【单选题】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明了4分A、郡县制因不利于统治而被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中央

4、与地方间的矛盾得到消除答案:C7、【单选题】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_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责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这一现象说明了:4分A、科举考试使官员剧增B、社会腐败现象严重C、行政效率降低D、中央集权削弱答案:C8、【单选题】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4分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

5、镇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9、【单选题】据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县志棉布谣:乾隆时“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歌谣反映的社会现象不包括:4分A、四川地区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B、四川地区纺织品远销江浙地区C、四川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很发达D、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答案:C10、【单选题】有学者认为:“被满州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的主权思想的生发。”下列各项,能佐证该观点的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分A、B、C、D、

6、答案:C11、【单选题】“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简洁灵活,实用有效使境内所有人都取得了公民地位4分A、B、C、D、答案:A12、【单选题】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4

7、分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13、【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范蠡提出“广天下,尊万乘之主;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粜(卖出)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粜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的经济思想。(4分)材料二汉高祖刘邦曾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至惠帝、高后时,以“天下初定

8、为由”“弛商贾之律”。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认为统治者颁布减轻徭役政策即为重视农业,商业就受到抑制;统治者颁布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就是重视农业发展。笔者认为重农抑商是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和商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历代封建政府重视农业。(4分)材料三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

9、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3)根据材料三,分析徽商成功的原因。(6分)材料四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4)如果你是材料四关于古代商业的观点的提出者,请说明你的依据。(4分)材料五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

10、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5)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30分解析:(1)经济思想:强调农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农商兼营,农商俱利;国家调控物价(4分)(2)原因:历代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2分)人口和土地

11、是社会发展的两大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2分)(3)成功的原因:重视文化;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和封建政府的关系(4分)(4)依据:汉代在经济恢复后也重视商业的发展;唐代的商业非常繁荣,出现了夜市;宋代商品经济繁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封建王朝都存在私人工商业,而且明朝中期,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成为主导。(4分,答出4点即可)(5)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2分)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

12、资本。(4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6分)14、【简答题】(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川、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畜之生长。”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材料二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通过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之变化,指出中国16世纪后半叶趋于寒冷,至17世纪最冷。自天启六年(1626年)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气候益转严厉,自然灾害频繁。材料三明末各

13、地灾情情况选登崇祯元年(1628年)自四月至七月不雨,八月恒雨,霜杀稼,冬大雨雪、木冰,岁大饥。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崇祯五至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图以进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浙旱蝗。河南北数千里,白骨纵横,民父子相食据明史等资料汇编材料四内城陷。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明史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了布罗代尔怎样的史学观点?(3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环境变化对明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3)崇祯皇帝认为明朝灭亡与“天咎”相关,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政治观?(4分)(4)自然灾害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试结合明朝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说明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之间的关系。(9分)22分解析:(1)肯定了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2)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6分)(3)天人感应,君权神授。(4分)(4)君主专制统治,政治黑暗腐朽,不能有效抵御、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因此自然灾害导致了明朝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9分)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