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272291 上传时间:2021-06-02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5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现代公司治理培训教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公司治理讲座培训,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与内涵,国内外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主题 (1)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 (2)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国外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如何控制公司经理人员行为以保护股东利益 人们普遍对经理人员与日俱增的高报酬感到不满 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 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增大 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恶意收购中如何保护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国内公司治理研究的主题,国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围绕两个主题展开: 主题1: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管理者腐败问题。 主题2: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1、在职消费膨

2、胀; 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 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 ; 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 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 ; 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 ; 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搞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 8、抵制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政策层面: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关注的重点: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如何

3、分配与制衡。,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一) 国外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 (二) 国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 (三)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国外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综合而言,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主要是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员行为以保护股东利益、保护包括股东在内的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两个主题展开的。,围绕着控制和监督经理人员行为的界定,(1) 股东、董事和经理关系论。马克J洛(1999) (2) 控制经营管理者论。斯利佛和魏斯尼(1997) (3) 对经营者激励论。梅耶(1994),围绕着保护股东利益的界定,(1) 控制所有者、董事和经理论。普罗兹(1998) (2) 利益相关者控制经营管理者论。

4、希克(1993) (3) 管理人员对利益相关者责任论。布莱尔(1999) (4) 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 狭义:钱颖一(1999) 广义:科克兰和沃特克、李普顿,国内对公司治理内涵的争论,(1) 公司内部权力机构相互制衡论。 吴敬琏(1996) (2) 企业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同论。 张维迎(1996) (3) 保护所有者利益,监督激励经营者论。 周小川(1999) (4) 公司利益相关者相互制衡论。 杨瑞龙(1998),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公司治理给出了多种解释,但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是把公司治理的目的理解为相互制衡,而忽视了科学决策。二是只关注公司治理结构,

5、而忽视了公司治理机制。 要准确地把握公司治理的内涵,必须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观念转变。一是从相互制衡转向科学决策;二是从公司治理结构转向公司治理机制。,所谓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债权人、经营者、雇员 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在公司中相关当事人所形成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公司治理的架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内部治理是公司法所确认的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构成公司治理的基础,主要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

6、博弈均衡安排及其博弈均衡路径。 公司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外在市场的倒逼机制,市场的竞争压迫公司要有适应市场压力的治理制度安排。公司的外部治理活动场所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等。,公司治理模式的类型,(1)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2)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 (3)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亚洲的家族式治理模式,这种模式也可称为股东决定直接主导型模式。 这种家族式治理模式体现了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主要股东的意志能得到直接体现。 其缺点是很明显的,即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大量资金从家族那里是难以得到满足的。而在保持家族控制的情况下,资金必然大量来自借款

7、,从而使企业受债务市场的影响很大 。,日本和德国式的内部治理模式,在日本和德国企业里,银行、供应商、客户和职工都积极通过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参与公司治理事务,发挥监督作用。这些银行和主要的法人股东所组成的力量被称为“内部人集团”。 日本、德国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形成的长期稳定的资本关系和贸易关系所构成的一种内在机制对经营者的监控和制约被称为内部治理模式。,英国和美国式的外部治理模式,英美等国企业特点是股份相当分散,这样,公众公司控制权就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外部监控机制发挥着主要的监控作用,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自然相当发达。 公开的流动性很强的股票市场、健全的经理市场等

8、对持股企业有直接影响。这种治理模式被称为“外部治理模式”,也被称为“外部人系统”。,内部治理,股东权益保护 董事会运作 监事会运作 管理激励与约束,20,股东权益及其保护,股东权利的种类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 监督决策权 优先认股权 股票转让权 优先股股东的权利 利润分配权 剩余财产清偿权 管理权,中小股东及其权益,中小股东 社会公众股股东 大股东(“一股独大”),中小股东权益的维护,纵观世界各国,维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举措大致有以下几种制度: 累计投票制度 强化小股东对股东大会的请求权、召集权和提案权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 建立有效的股东民事赔偿制度 建立表决权排除制

9、度 完善小股东的委托投票权 建立中小股东维权组织,董事会的职能,商业圆桌会议(The Business Roundtable,企业总裁协会之一)代表美国大公司对董事会职责的描述如下: 挑选、定期评估、更换首席执行官(如果需要的话);决定管理层的报酬;评价权力交接计划。 审查、审批财务目标、公司的主要战略以及发展规划。 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建议与咨询。 挑选董事候选人并向股东会推荐候选人名单;评估董事会的工作绩效。 评估公司制度与法律、法规的适应性。,我国公司法第112条、第46条对董事会职权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

10、东大会报告工作 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 拟订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第四十六条: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也有相似的规定,除了第七种职权为“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以外,其它都相同。,董事会的模式,董事会模式的分类 双层制董事会的特征 单层制董事会中的次级委员

11、会,董事会模式的分类,单层制董事会,单层制的董事会由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组成,这种董事会模式是股东导向型的,也称为盎格鲁撒克逊治理模式。 双层制董事会,一般来说由一个地位较高的董事会监管一个代表相关利益者的执行董事会。这种董事会模式是社会导向型的,也称为欧洲大陆模式。 业务网络模式(business network),或者说日本模式,特指在日本公司的治理结构。,单层制董事会,英美模式的董事会结构,双层制董事会,业务网络模式或者说日本模式,双层制董事会的特征,真正意义上的双层制董事会以德国模式为代表,它建立在“共同决定”原则基础之上,并以监督职能为中心构建董事会。德国公司之所以具有双层制的董事会,

12、是因为: 历史传统的影响;德国证券市场不发达 ;作为大股东,主银行在德国公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单层制董事会中的次级委员会,监事会的设置与运行,公司内部不设监事会,相应的监督职能由独立董事发挥,设立监事会,且监事会的权力在董事会之上,设立监事会,但监事会与董事会是平行机构,也叫复合结构,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报酬激励机制 年薪制 股票期权,高层管理者的激励机制,高层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经营控制权激励机制 剩余支配权激励机制 声誉或荣誉激励机制,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内部约束 公司章程 合同约束 偏好约束 机构约束 在激励中体现着约束,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

13、外部约束 法律约束 市场约束 道德约束 新闻媒介的约束,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二)公司外部约束机制 市场约束 债权人约束 法律法规约束,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经理股票期权:高层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实现形式,高层管理者激励与约束的长效机制,高层管理者约束的制度安排 高层管理者约束在此特指董事会、监事会等基于公司治理结构框架的对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结果、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审核、监察和督导的行动,这种约束是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 包括对高层管理者的监督问责机制、业绩考核安排、罢免安排以及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外部治理,股票市场 公司兼并与收购 强制性信息披露 机构投资者,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