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

上传人:阳光****活 文档编号:183264229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9月湖北教师资格真题(高中教育学)1、【单选题】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基他事物之间所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2分A、教育规律B、教育经验C、教育现象D、教育方针答案:A2、【单选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教育名著爱弥儿中系统阐述的教育思想是2分A、绅士教育B、自然教育C、和谐教育D、武士教育答案:B3、【单选题】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而在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社会是2分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4、【单选题】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

2、与资源的是2分A、遗传B、环境C、个体的能动性D、教育答案:B5、【单选题】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2分A、社会变迁功能B、社会流动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A6、【单选题】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2分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7、【单选题】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2分A、课程标准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教科书

3、答案:B8、【单选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2分A、锻炼B、榜样C、说服D、陶冶答案:C9、【单选题】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实行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2分A、个别教学制B、班级上课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答案:D10、【单选题】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及其系统,组成了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的是2分A、基本知识B、基本技能C、基本技巧D、基本方法答案:A11、【单选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为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的是2分A、地方B、国家C、学校D、班级答案:B

4、12、【单选题】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的2分A、滞后性B、长期性C、隐蔽性D、复杂性答案:C13、【简答题】教育(狭义)4分解析:教育:指学校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14、【简答题】教育制度4分解析: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5、【简答题】

5、课程4分解析: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广义上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或者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等;16、【简答题】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性。5分解析:1)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指向性,规律十分明显,每个阶段都有发展的重点和特点2)人的活动既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一团混乱,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盲动,而是有着一定的因果性、必然性、基本轨迹和规律的。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

6、所不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7、【简答题】简述启发现性原则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5分解析: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是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18、【简答题】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5分解析: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

7、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的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5)自主性:学生就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的,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19、【简答题】简述培养集体的方法。5分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确定集体一致

8、认同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团结和凝聚处在懒散、分散状态下的个体。应该注意抓好建立一个有威信的班集体领导核心的工作;要注意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0、【简答题】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新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同学,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同学。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同学很特别:性格孤僻,回答问题被动,眼光躲闪,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

9、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老师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犹豫和自卑的阴影中无力自拔。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依据同学们的业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在班上多次展示

10、,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久违的自信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恢复。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涵义及其基本要求。10分解析:含义: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的品德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进行因材施教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是德育的前提和基础,也

11、是正确地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对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内心的精神世界的学生,要必须有的放矢,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因材施教。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思想认识与品德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因而进行德育有必要研究和弄清每一个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1、【简答题】“照本宣科”的张老师张老师教高中历史课。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带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

12、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魏老师是学校新分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替换下来。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

13、有关系了呢?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报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案件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9分解析: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会计职称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