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御*** 文档编号:183261526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功县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交卷时只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正值“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基于对这一现象的担忧,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封建统治,孔子提出了如下思想:“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一些人把“寡”解为土地财产少当是误读,所谓“寡”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孔子的“贫”是指土地和财产少。孔子的“均”应有

2、两解:一是“平均”,如荀子君道“以礼分施,均编而不偏”;二是“公平”,相当于管子形势所言:“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这段话经常被当作儒家宣传平均主义的经典表达加以批判。有的学者指出,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确实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一,但孔子“患不均”之正确,并不能证明“不患贫”之合理;“均无贫”不合事实,“不均才贫”更不合逻辑;“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财富分配之均与不均,与财富之多少没有关系。“不患贫”是危险的,因为“贫”正是“不安”的首要原因;物贫则人争,争则不安;人所争者,正是这不足之物。“均无贫”彻底的没逻辑,其极端形式是人人都是零,也就不是贫

3、;而人人都是零,均是绝对均了,但贫还是贫。这番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不能脱离特定的语境加以解释。要知道,孔子这段话是针对季康子掌权者之流通过对外战争、攻伐等不义手段掠夺土地和人口而讲的,不是泛泛而论。他分别把“均”、“和”、“安”和“贫”、“寡”、“倾”当作两种价值,“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表面上看是只追求平均、安定而排斥土地和人口的增加,其实不然,他不过是强调通过采用“均”、“和”、“安”的手段和途径达到解决“贫”、“寡”、“倾”的问题。总之,是利用“均”、“和”、“安”的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目的。“均”作为分配形式同“贫”并非完全没有关系,它在一定程度

4、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均无贫”是说“均无极贫”,绝对平均会致贫,但相对平均却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其实,从另外意义上说,孔子又何尝不“患贫”、“患寡”呢,他对足食、足兵、民信的肯定,对庶、富、教的赞许,就是最好的说明。“贫”确实是“不安”的重要原因,但历史表明“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均贫富,并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在文化分子特别是儒家的心目中,它不过是相对的平均思想,是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持在适当限度之意。”(封祖盛、林英南:开放与封闭)一定的贫富差距在私有等级社会是必要和必然,只是孔子在肯定使各个等级的财富与其身份地位相一致、强调

5、等级分配的同时,坚决反对过度贫富差距。当季康子试图借改革税赋制度以聚敛更多财富时,孔子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孔子讲季康子比王朝的周公富有,而冉求还替他搜刮、聚积增加他的财富;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节编自涂可国也谈儒家的财富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秋时代,贫富差距已造成了社会的频繁动荡,这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忧虑,为消除社会隐患,孔子提出了“均”富的分配主张。B.孔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不能简单解释为土地财产少,而是类似于老子“小国寡民”中的“寡民”

6、,指人口少。C.有的学者认为,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是在宣传平均主义。D.反对孔子“均”富思想的人,言论虽不乏深刻,但存在诸多误解,因为他们是在脱离了特定的历史语境的条件下加以阐释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孔子强调的“均”、“和”、“安”,都是手段和途径,他的目的是想利用这些工具理性达到无贫、无寡和无倾的价值理性。B.孔子提出的“均无贫”,不是绝对的平均,而是相对的平均,这样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可以防止极端贫困、防止两极分化。C.贫富差距在等级社会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孔子主张的协调贫富差距,使之保

7、持在适当限度,则更有利于这种社会的稳定。D.季康子比周朝的周公都富有,冉求还替他不断搜刮、聚积财富,这让孔子无法忍受,他认为,季康子不应拥有比别人多的财富。3.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提出的“有国有家者”应“患不均”,这是合理的,因为“不均”也是“不安”的根源。这一点学者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B.“贫”是“不安”的首要原因,孔子理解这一点,他也因此“患贫”、“患寡”,对足食、足兵、民信给予肯定,对庶、富、教进行赞许。C.“均”是分配形式,“贫”是财富多少,二者虽无必然联系,但“贫”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富的生产和不同人所占有的财富多少。D.孔子提出了“

8、均”富的分配主张,是为了维护等级社会的稳定、和谐,本质是在强调等级分配与诸侯、士大夫的身份地位相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冯其庸的“大国学”孟宪实如何评价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这是一个难题。或许,只有“国学”这个词语,概括冯先生的学术人生最合适。众所周知,国学概念是在近代国运背景下为应对西学而产生的,国学因此成为国运的一个影子。艰难困苦,曲折沉痛,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一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末代皇帝赶出故宫。抗战时期,少年冯其庸经历过死亡威胁和失亲之痛。因为家贫

9、,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如果别人把读书当作义务,他则把读书当作享受。以冯先生的经历看,他的国学修养,不能不归功于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冯先生总是说当年书少,读不够。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都是在初中之前。有一次,二哥帮他一次性买来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还有叶绍袁、叶小鸾、沈宜修等人的作品。有一个朋友,家里富有阳书但不爱读,随手送冯其庸两册,一部是王士祺的古诗笺,一部是袁昶的安般簃诗续钞。说实话,今天的中文系大学生的阅读书目,也未必有这么多。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也离不开乡土的气息。秋天的时候,无锡各地都保存着社戏的传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一个以演昆剧著

10、称的剧团,为挣口饭吃,在前洲镇演出了很长时间。包括冯其庸在内的一帮学生,不用买票就可以入场听戏,时间久了,冯先生与一些昆曲名角渐渐熟络起来,并与他们保持了终生的友谊。1943 年夏天,冯其庸再次失学,先是回乡务农,后来以教书为业,但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其日常功课。他的国学素养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饥一顿饱一顿”地持续修炼着。 1946 年初,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接受了系统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冯先生至今仍记得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史记课和杜甫专题,朱先生会朗诵,声情并茂,引人入胜,然后备引诸家观点,在仔细对比评论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正

11、确的学问方法,很自然引得学生登堂入室。冯振心先生开设的说文解字课,让他看到了学问的深奥。有一次,钱穆来国专讲学,告诉学子要从大处着眼,称作”我见其大”,这让冯先生特感震撼。“文革”结束,在所有的运动冲击过后,冯先生留下了累累硕果。瓜饭楼丛稿分作三个部分,共三十三卷。另外,还有瓜饭楼外集十五卷已经提交商务印书馆。冯先生的国学基础,归于文学的范畴似乎过于狭窄;他的许多国学之思,在后来的新学科中,无处投放。直到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盛情邀请已经离休十年的冯先生出山,他一生的国学积累,才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他倡导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办学特色,至今都在国学院施行。(有删改)【

12、相关链接】冯其庸先生以其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 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4.下列对冯其庸成为大国学家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冯其庸虽然出身农家,家境贫困,但是他孜孜求学,享受读书过程,涉猎广泛。 B.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使冯先生耳濡目染,获得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C.无锡国专一枝独秀的系统国学教育,众多名师的指点,使冯先生登堂入室。 D.在国学院施行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

13、办学特色,深为世人学者钦叹。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冯先生通书画,兼文史,擅红学、西域学,所涉浩瀚,故国学最能概括其学术人生。 B.无锡的社戏传统,与昆曲名角的终生友谊,都促进了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 C.文中列举史震林、袁昶等人的作品,意在说明当今中文系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堪忧。 D.朱东润、冯振心和钱穆等大师的讲学,给予冯其庸学术上的启迪,使他受益匪浅。 6.文中说“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国运”对冯其庸先生的”国学”产生怎样的影响?(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

14、完成79断、忧伤远逝非鱼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只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父亲说:

15、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流的大学。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她考上了一流大学。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她给家里争了光。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个MP3:丫头,奖励你的。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看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更怕伤害。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