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83258363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摸底测验知识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学们,学习贵在坚持!加油!相信你们。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4、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5、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它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6、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

2、格;价格反映价值;二者在一般情况下成正比。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8、 哪些因素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还有经济政策,纸币发行量,商品流通环节等因素。9、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

3、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10、影响消费的因素客观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物价)根本因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

4、平和物价水平的影响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收入差距影晌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b. 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主观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观念11、消费类型: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1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13、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 从众、求异、攀比、求实心

5、理14、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表现阐释结论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一个社会消费什么,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方式是怎样消费的问题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会发生变化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

6、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

7、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区别性质社会主义性质非社会主义性质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地位国民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决定社会主义性质,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基础,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等方面,有较大作用政策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系第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所有制形式,都是为我国生产力发展服务的。第二,市场地位是平等的。对这两种所有制应该一视同仁,公平竞

8、争。第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区别侧重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提醒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用。3、公司的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4、企业(公司)如何经营成功?(做题时需要结合具体材料选择运用。)(1)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2)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

9、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4)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5)通过兼并联合,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竞争力。(6)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7)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接受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任。(8)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5、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从根本上说,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2)党和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劳动

10、者合法权益。(3)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4)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提高技能和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要求。6、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怎么办)(1)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依法诚信经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权。(

11、途径)7、理解股票投资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和红利收入,来源于公司的利润;二是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8、投资方式有哪几种?(储蓄存款、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1)储蓄存款:便捷的投资,特点是灵活方便,比较安全,收益低。(2)购买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 (3)购买债券:稳健的投资,收益高于储蓄存款低于股票 (4)购买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途径 9、居民如何科学投资理财(投资应坚持的原则)?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1、我国初级阶段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国的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公有制)、

1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公有制)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和管理等。)2、 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意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财富涌流,以造福人民。3、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1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重要的制度保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项重要举措。4、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些公平或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5、财政收入的来源?影响因素有哪些?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

14、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和分配政策。6、财政支出的渠道和财政作用财政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保支出、债务支出。(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7、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增值税对企业的增值额征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个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8、 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 偷税(用隐瞒、欺骗等手段不缴或少缴)、欠税、骗税(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抗税9、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一、公民有自觉纳税的必要。税收是国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第二、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 第三、依法履行基本义务的同时,还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