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83241832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末模拟测验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终试卷 2015.02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不屑(xu) 睿(ru)智 作梗( n) 明眸(mu)善睐B伫(zh)蓄 翩然( pin ) 涟漪(y) 与日俱增(zn)C颧骨(qun) 皱缬(xi) 绮(q)丽 风雪栽(zi)途D取缔(d) 圩子( wi ) 隽(jun)永 绿阴(yn)如盖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敬爱的周总理,在漫长的历史中,日益获得伟大政治家的声名和举世的赞誉。B日光流泻,林间的雾气伴着鸟鸣,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渐渐消弭。C有效的沟通,并不意味着一

2、定要长篇大论,有时言简意赅才是智慧的表现。D、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校足球队表现差强人意。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A涕:眼泪 B生:使生 C向:向来 D病:困苦不堪4根据选文,最适合填入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 )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 。循着那曲折而玄秘的白墙灰瓦,斜街窄巷,低吟浅唱。诗意的江南,让人驻足流连。A花发蝶忙 B青烟碧水 C杨柳堆烟 D氤氲雾霭5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从电动自行车上一把看不见的“物联网防盗锁”

3、,到出租车上的双向感知叫车系统;从居民小区门口的智慧显示屏,到农业“智能养殖”系统,在“智慧无锡”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领域用上了物联网技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不断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A智慧城市距离我们并不遥远。B“智慧无锡”的城市建设已初见成效。C物联网技术提高了老百姓生活的质量。D物联网技术将在未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二、阅读理解(共49分)(一)繁昌县兴造记(12分)太宗二年,取宣之三县为太平州,而繁昌在籍中。繁昌者,故南陵地,唐昭宗始以为县。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历七代,为令者不知几人,恬不知

4、改革,日入于坏。故世指繁昌为陋县,而仕者不肯来。事之穷必变,故今有能令出,因民之所欲为,悉破去竹障,而垣其故基,为门以通道往来,而屋以取固。即门之东北,构亭瞰江,以纳四方之宾客。既又自大其治所,为重门步廊。门之上为楼,敛敕书置其中。自计材至于用工,总为日凡二千三百九十六日而落成焉。夏希道太初,此令之姓名字也。庆历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此成之年月日也。始繁昌为县,止三千户。九十年间,今几至万家。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可乐也。今复得能令,为树立如此,使得无岁费而有巨防,宾至不惟得以休,而耳目尚有以之为观。予知县之去陋名,而仕者争欲来。6下列句中的“之”与“事之穷必变”中的“之”的意义

5、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此成之年月日也 D予知县之去陋名7下列说法不符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繁昌,属于原来的南陵地,唐昭宗时在那里设置县,太宗时隶属太平州。B繁昌自从隶属于太平州后的百余年间,县城没有城墙,滨临大江。C夏希道任繁昌县令时,重新规划,大兴县城建设,于庆历七年十月建成。D选文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繁昌县兴造之后巨大的变化。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4分)恬不知改革 恬: 既又自大其治所 大: 止三千户 止: 田利之入倍他壤有余 倍: 翻译下列句子(4分)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译: 其江山又天下之胜处,

6、可乐也。译: (二) (4分)惜花 清姜宸英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注】绾恨:把恨绕住。10本诗第二句“浅白长红付乱流”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 1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三)(4分)人类学家Berlin和Kay调查了98种语言,他们发现,各民族在定义颜色时,都会在光谱中先找到“焦点色”比如红,以此为参照,再区分粉红、玫红、高原红。对英语和汉语来说,尽管黎明时的天空,英语划入“玫瑰红”,而汉语则作比“鱼肚白”,但红、白这些焦点色却是共同而持久的。这两位人类学家还发现,各种语言的基本颜色词不超过11个颜色范畴,并且能

7、自我进化、依序演变。如果某种语言只拥有两个基本颜色词,那么一定是黑和白。如果有第三个,红舍我其谁。要是有四个,那么非黄即绿。再加一个,那黄绿都跑不了。蓝色、褐色和紫色随之列队而来。这些颜色语言家族拥有超强的繁殖能力。根据统计,秦汉尔雅出现色彩词数量117个;到了清康熙字典,这个数字暴涨到934个。1880年以前,拉丁语里还没有“褐”。爱喝酒的英国佬为了鉴别啤酒的品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色度计,用刻度决定各种各样的“褐”到底好不好喝。酒喝干,诗来了。颜色词汇在不同文化中,承载着不同的审美偏好。台湾学者谢欣怡比较汉语新诗和英文诗歌后发现,西方人用色彩词营造崇高、悲壮和优美的美感,基本上三分天下。然

8、而色彩词到了中国人手里,压倒性地用来打造优美,君不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12请谈谈第自然段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2分)答: 13第自然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答: (四)(4分)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当地区冲突不断上演,战争和暴力屡屡击碎人们的和平梦想,如果政治精英能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饥饿和贫困的阴影仍然笼罩着欠发达国家的妇女与儿童,如果跨国公司能想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不断膨胀的感官欲望把环境

9、伤害得千疮百孔,如果每个人能想想“克己复礼为仁”即便“回到孔子”只是一种软约束,它至少能让现代人在踏上歧途时,听到内心的“咯噔”一声。当然,对于在现代化坐标中登攀高点的中国人而言,“回到孔子”不仅仅出于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神资源这个功利目的,它更意味着一个古老民族在价值和情感上的回归。当越来越多的人痛心疾首于“故乡沦陷”,满心渴望从传统典籍中找到此心安处,当一个国家把建设文化强国、塑造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都表达着上至庙堂、下及万民的共同诉求: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给养。技术的无远弗届,并不代表文化的逐渐趋同。亨廷顿早就观察到,现代化

10、并不意味着西方化,反而会促进本土文化的复兴。法国社会学家勒庞说,“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民族既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也是一个记忆的共同体;若丧失这一记忆,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民族了。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是中国所以为中国、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独特标识,“”无异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还谈什么生命力和影响力? 14阅读选文,概括“回到孔子”的深刻含义。(2分)答: 15第段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答: (五)“背叛”炊烟(15分)“背叛”炊烟,需要勇气。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

11、为命。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靠山吃山,靠山烧山,这是人类生存的不二法则。人们要想烧熟一日三餐,烧旺日子,离不开添柴加火。为了孵化出炊烟,在每家每户的日常规划中,砍柴可不是小事。人们清楚,谁懈怠了砍柴,谁就是和日子过不去,必将遭到肚子的报复。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甚至刚吃了饭,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然而,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