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83237807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测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门实验初中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本试题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该科的答题卡上;并将该科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2、考生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用行楷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抄写在答题卡上。(2分)2下面各项中字词的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羼水(chn) 浮想联篇 锲而不舍(锲:雕刻)B饱嗝(g) 冥思苦想 揠苗助长(揠:拔)C泮宫(pn) 死心塌地

2、 坦荡如砥(砥:磨刀石)D玄虚(xun) 光彩熠熠 无稽之谈(稽:根据)3古诗文默写。(7分)(1)泾流之大, ,不辩牛马。(庄子秋水)(2)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3)在愚公移山中表明移山原因的语句是 , 。(4)“君之病在肠胃, 。”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扁鹊见蔡桓公)(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达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的语句是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捕蛇者说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本文选自柳河东集。B世上没有傻问题和草莓的作者分别是美国的卡尔萨根,波兰的伊瓦什凯维奇。C孔乙己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别出自于鲁迅的彷

3、徨和且介亭杂文。D诸子百家的文章我们学过出自于道家的秋水、愚公移山和法家的扁鹊见蔡桓公。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满井游记的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创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不要从人脚跟,要“独抒性灵,不拘俗套”。 B背影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构思精巧,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结合抒情。C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D苏州园林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得谨严有序,条理分明。6名著阅读。(2分)“去拿你

4、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这段文字选自 ,它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中的一篇。7请针对下面这则新闻和主题班会的内容,拟写一幅对联。(2分)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5时许,日本右翼分子派出10名代表登陆钓鱼岛,并将日本国旗插在岛上。此举激起了我国民众的强烈反响,不少民众

5、强烈表示“抵制日货”,中国10多个城市群众进行游行抗议,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群众打砸日系车辆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实验初中九年级班开展了一次“理性爱国”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其中,体育委员王成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小日本实在太可恨了!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抵制日货,将日货从中国市场赶出去!”学习委员李云云说:“听说美国也卷入其中,最近向日本冲绳配出新式战斗机,而且还调出两艘航母在冲绳附近巡行。所以,我们的真正威胁是美国。” 8短文修改。(4分)人们都知道,鸡、猫、狗等动物和人身上都是热乎乎的,蛇身上却是冷冰冰的。前者叫“恒温动物”,后者叫变温动物。恒温动物的身体像恒定的炉子

6、,为了 (保持、保护、坚持)体温的恒定,就要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变温动物的蛇类就省去了这笔能量开支。拿重量相等的猪和大蟒蛇相比较,如果猪每天消耗份重量的能源物质,那么,蛇只要一份就够了。冬眠的蛇消耗更是微乎其微,经历长达五个月冬眠期的蛇,只减轻 2 左右。1 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你的修改意见是: 2 为第句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有语病的一句是第 句,修改方法是: 9综合性学习。(6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 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 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

7、米兰 昆德拉的小说 慢 ,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 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

8、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要求语言简洁)( 4 分) 看了这则材料后,如果就“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一次社会调查,并形成报告,你认为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有用素材?请写出其中一点。(示例除外,2 分)示例:人们对现今生活方式的满意度。二、阅读与探究(共40分)()古诗词赏析(从甲、乙两首中任选一首作答)(4分)(甲)使至塞上 王 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0填空(1)表现诗人轻车简从,暗示此次出使实为贬谪的一个词是“ ”。(1分)(2)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诗人漂泊无依

9、之感的一个词是“ ”。(1分)1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乙)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0这首七言律诗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_和_融于一体。

10、(2分)11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D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二)文言文阅读(10分)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

11、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梁书范缜传)【注释】缜(zhn):指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 刘瓛(hun):南朝人,通博五经,世推为大儒。 冠: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芒屩(ju):草鞋。 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为儒家经典。 危言:激烈深刻而不顾忌讳之言。 简诣:言语简单,意思明了。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卓越不群而勤学 执策而临之 B始往从之 虽有千里之能C徒行于路 骈死于槽枥 D缜在其门 其真不知马也13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香远益清(远:远播) 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B学而时习之(时:

12、按时) 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C斟酌损益(益:增加) 瓛甚奇之(奇:对感到奇怪)D薄暮冥冥(薄:迫近) 凄神寒骨(凄:凄凉)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5文意理解(4分) (1)刘瓛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是“ ” (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理由。(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12分)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

13、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_。”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一直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曰:“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曰:“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曰:“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地步。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