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

上传人:洛** 文档编号:183237014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课程考核说明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年1月)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自学指导、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和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考核要求分为

2、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每学期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占考核总成绩的20%(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由教学班或工作站选择成绩最好的两次计入考核总成绩中)。5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取“半开卷”考试方式。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

3、并加盖专用章的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可正反面书写。6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0%、30%、%。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0%、20%、。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

4、、“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考试时间为分钟(两个半小时)。二、考核内容和考检目标第十讲 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一)了解:1 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得“赵树理方向”的背景和原因。2 赵树理在建国前后创作的不同情况。(二)掌握:.赵树理在0年代后期获得的广泛赞誉和当时人们认识上的局限。2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树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3.“文革”后赵树理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者们的主要观点。(三)分析:1.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点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家

5、自身的局限。2三里湾在50年代受到批评的原因。第十一讲 “样板戏”及对它的评价(一)了解:1.“样板戏”在中国的戏剧性遭遇。2.戏剧艺术家和观众在京剧现代戏和“样板戏”创作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斗争哲学和道德理想在其中的作用。(二)掌握:1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2“样板戏”的产生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3 江青对于“样板戏”的作用。4 “样板戏”为了适应表现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而在艺术上对传统京剧进行的主要改革。(三)分析:1 “样板戏” 的艺术成就和辩证评价。2 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的形象。第十二讲 朦胧诗及其叙述(一)了解:1 由朦胧诗的“朦胧

6、”所引起的论争情况以及发展结果。2 朦胧诗进入文学史的情况。3 江河、杨炼的创作对于朦胧诗的发展和变异的作用。(二)掌握:朦胧诗以及论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2.朦胧诗对新生代的影响和新生代对它的反叛,特别是海子等“后朦胧”诗人和韩东、于坚等“第三代”诗人的情况。(三)分析:.舒婷、北岛、顾城创作的风格与特点,并比较他们的异同。2.朦胧诗发展和变异的特点和必然性。第十三讲 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一)了解:1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观和他在小说文体创造上的自觉意识。.汪曾祺在废名、沈从文,与阿城、贾平凹之间承前启后的作用。(二)掌握: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散文化的结构和由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

7、感形成的语言风格。2通过受戒在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它在中国0世纪小说散文化传统中的地位,说明汪曾祺小说对当代小说文体的意义。3.汪曾祺小说在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的个性特征。以受戒或大淖记事为例,分析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第十四讲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一)了解:.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和创作主题、题材的发展变化以及其中的重要作品。2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以及其中出现的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二)掌握:1“女性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女性写作”等概念。2.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王安忆小说描写城市变迁与都市女性命运时叙事空间开放性的特点。“三恋”和岗上的世纪的主要内容特

8、点和王安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三)分析:1.作为最重要的女性写作者,王安忆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的文学经验。2.以长恨歌为例,分析王安忆作品中都市与女性的关系。3叔叔的故事在叙述手法上的变化和王安忆小说观念发生的变化。第十五讲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一)了解:王朔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2.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重要性。(二)掌握:.王朔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和矛盾现象,以及人们对王朔截然不同的看法。2.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包括消费与娱乐、批量与复制、利用大众媒体等。3.王朔作品的反叛精神。(三)分析:1 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王朔作

9、品的调侃语言,并以此说明王朔作品的主要特征。1 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王朔作品中的“玩主”形象。第十六讲 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一)了解:1了解现代主义在“五四”时期和2世纪0年代出现时的异同及意义。余华小说的主要内容以及发展变化。3.马原在先锋小说从发生、发展到变化的作用与意义。4.先锋小说解除体后,余华、北村、吕新等其他先锋小说家的情况。(二)掌握:1.“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先锋”概念和特点为理论依据,说明余华与先锋小说的悲剧性命运。3余华小说的主要特点、研究者对余华的不同态度,以及余华创作发生变化后的情况。(三)分析:1.先锋小说发生变化的原因和趋势。2 余华小说从先锋到世俗的变

10、化对于先锋小说的象征性意义。第二部分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 ”的结合。.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 年。.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 移植的。5.在20世纪8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 在传统要发扬 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6.180年, 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

11、了长达一年的讨论。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 与琼花的爱情描写。8. 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9.赵树理因19年9月创作的 而一举成名。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 。11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 。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 和阿甲。“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 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 的失去平静之后。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

12、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年召开于大连。1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 上发表过。.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18.于坚的 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1.20世纪0年代后期, 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20.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 的诗。 1“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

13、国女性主义理论家 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2.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史著作是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 23“样板戏”海港的前身是淮剧 。 24.小说“锻炼锻炼”中的所谓“锻炼锻炼”,只是作品中争先社老主任 的一句口头禅。 2.1981年甘肃的 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26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 。 27.在20世纪9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 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民间立场”。 2.从58年到“文革”结束这期间盛行的“三结合”写作方式,是指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 。 .“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 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路单帮去了。 30.186年10月由 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 1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 和周立波。 32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 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