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8323444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模拟测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试卷(430内部共享)一、 名词解释 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2. 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也就是说,影响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是自变量,需求数量是因变量。3. 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也就是总效用的增量。4. 总收益:指生产者在市场上出卖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乘积,记为

2、TR=P*Q。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6. 需求定理:需求定理反映商品本身价格和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常商品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曲线与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即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相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这就是需求定理7. 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8.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

3、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替代效用是递减的。 (当某物品的消费量增加时,该物品的边际效用趋于递减)9. 个人收入: 指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10. 总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二、 简答题 1. 分析价格管制的原因及其影响 西方经济学认为,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因而具有自动地调节供求使之一致的内在功能。因此,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完美的,对价格形成机制的干预和破坏,将导致供求比例的失调,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但是在西方国

4、家,政府出于某种目的经常通过规定价格的上限或下限来干预某种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固定价格的经济学分析干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可能出现的结果,从而论证政府对价格管制政策(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所产生的经济问题。(1)最低限价与过剩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价格地板(price floors),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限价总是高于该产品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在西方,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和农民的特殊利益,最低限价政策经常被用于农产品的价格上。它有时也被用于要素的价格上,如最低工资法。最低限价必然会导致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问题。主

5、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产品实行长期的最低限价政策,支持了农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低限价实行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政府如何处理过剩的农产品。政府按最低限价收购农产品,对于剩余农产品,政府要么储存起来,要么销往国外。为了减少储存开支,政府也会采取限制种植面积,使供给曲线左移到均衡价格等于支持价格为止。但这样6会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二战后,美国政府通过“援助”、“粮食用于和平”、“粮食武器”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扩大剩余农产品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2)最高限价与短缺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政治或社会原因会对某些产品、劳务或生产要素价格强制实行限

6、制价格。最高限价,又叫价格天花板(Price Ceilings),是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和要素价格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如西方政府为了增加贫民的福利,经常采取房租限价政策,规定房租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标准。再如,对垄断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也通常采取最高限价政策。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短缺和过度需求。由于价格被限制,不能上升,从而不能通过价格上升减少过度需求,因而出现该商品供给的短缺。解决短缺的办法是:第一,排队;第二,实行配给制。但是这两种办法仍不能消除过度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认为,最高限价必然导致黑市交易的出现和利用最高限价和均衡价格的差额进行投机活动。另外,供给短

7、缺又会造成卖方市场,使商品质量和服务态度变坏。二战后美国纽约市实行房租最高限价政策,使房主无利可图,不仅出租房屋数量急剧减少,而且房主拒绝投资修缮房屋,致使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房租最高限价政策对城市建设的破坏作用比希特勒的炸弹还要厉害。2.比较消费者行为理论及生产者行为理论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为供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也作为供求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3)消费者

8、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3.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用同样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或将同样资源投入另外一种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价值。机会成本虽然有些抽象,但却是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又叫选择成本,它是人们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它可以被推广到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决策过程中去。比如,如果你必须在A、B之间作出选择(A、B可以是两种活动,也可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任何东西),你既可以选择A

9、,当然也可以选择B;但是结果4.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特征答:完全竞争市场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收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控制力量;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完全信息的,即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相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三、 论述题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以弥补收入与消费的缺口,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凯

10、恩斯就业理论要点可概括为如下定理:(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准,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D1)和投资支出(D2)两部分构成的(D=D1+D2)。(4)在均衡时,总需求(D)等于总供给(Z)。因此,总供给超过消费有效需求部分等于投资有效需求(D2=Z-D1)。(5)在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与投资量。因此,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函数、消费倾向和投资量。(6)总供给函数主要决定于供给的物质条件,它与消费倾向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就业波动主要与投资量有关。(7)投资

11、量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8)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与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9)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状态论述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内容8.答:西方经济学把收入的不平等分为两种:一是来源于机会不均等的收入不平等,二是在机会均等情况下出现的收入不平等。收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在两5方面发挥作用:第一克服机会不均等,为每人提供均等机会;第二直接调节收入水平,调整收入分配差距,以实现微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即收入均等化。(1)解决机会不均等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采取的措施有;政府要为公民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主要调节措施有:第一,创造和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充分就业。一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

12、济增长;二是通过国有化,兴办私人不愿意办的基础公共产业;三是通过提供资助和减免税收刺激私人企业,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四是限制移民,特别是外国移民。第二,促进人力资源流动。人力难以流动,不但造成严重失业,还会扩大工资差距。为促进流动:一是用财政手段对失业率高的地区给予就业征税;二是提供就业信息,重新培训,资助迁移;三是清除人力流动的障碍。第三,为实现平等就业,消除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如美国就有公正就业立法,在就业中防止由于种族、肤色、信仰和性别的原因而受歧视。普及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促进财产占有的机会均等缩小财产差别的措施:一是征收遗产税,这是促进机会均等最简明武器之一;对非劳动收入即财产收入

13、(如红利、利息等)按较高税率征税,对劳动收入实行低税率。财产占有均等化不触及私人财产制度。(2)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目标,除机会均等化政策之外,还有直接调节收入水平,其政策手段有: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政策降低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帮助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一是累进所得税,收入越多,交税越多。比如美国个人所得税最低为14%,最高为70%。二是对奢侈品征收消费税。转移支付政策。转移支付是通过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的。转移支付主要流向低收入家庭。比如,对由于失业、残废、患病、年老等不能得到收入者,政府通过社会保险提供津贴或补偿;为保证全国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政府实行公共救济计划,比如

14、提供免费食品、食品券等;通过医疗保健的社会福利计划,为穷人、老人提供医疗照顾等。价格政策。这里的价格指广义的价格,除商品价格外,还包括工资与利息率。价格政策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商品价格政策。通过控制价格水平促进收入均等,对购买商品,实行低收入者付低价、高收入者付高价政策。第二,最低工资政策。规定最低工资,使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最低工资虽由劳资双方议定,必要时政府要干预和调节。第三,利息率政策。政府通过优惠贷款方式促进收入均等化。如向低收入阶层提供低息住宅贷款,改善其居住条件;向农业部门提供低息贷款,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负所得税政策。对政府转移支付,许多学者提出批评,他们

15、认为:一是这样不公平,富人收入转给穷人是不公正的。二是这样做有损于效率。为此提出负所得税政策。按规定,如果某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就应得到负所得税,即得到一笔津贴。还规定参加工作的人的总收入(工资+负所得税)要高于不工作人的总收入。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答:第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形成五个方面的效应。(1)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通货膨胀发生时,对不同人们的收入和财富影响也不同,有多、有少,有快、有慢,会出现一部分人得到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受到损害。因此,产生了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效应,即对收入和财富起着再分配的作用。(2)经济资源配置效应。通货膨胀发生时,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价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会使原来的资源配置状况和方式发生变动。如果在一定条件下,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使经济资源不合理状态转向合理或趋近最优状态,就是经济资源配置的正效应。如果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不仅没有改善资源配置,反而使资源配置更不合理,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不稳定,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