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3228281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Word最新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所理解的物权法学习心得能与各位沟通探讨和学习物权法的心得,我感到很荣幸。我今日的发言分两个部分:一是物权法立法进程的简洁回顾;二是有关物权法的体系。一、物权法立法进程的简洁回顾物权法已颁布,并自XX年10月1日起施行。那么,在物权法颁布之前,我国现行法上包括全部权和他物权在内的物权体系是否已初步形成?一般认为,民法有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之分,前者专指系统编纂的民事立法,即民法典;后者则是调整同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包括民法典(在我国是民事单行法律),还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说明中的民事法律规范。物权法属民事法律规范,这点应没有异议。民法通则设“财产全部权与财产全部

2、权有关的财产权”一节,规定了事实上属于物权的一些权利类型及其取得与爱护。但该法回避了“物权”的概念,另仿照前苏联的法律体系将抵押、留置设在债权一节中,作为担保方式而加以规定(同样是抵押与质押不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房地产开发、土地运用权出让和转让、房地产抵押等作了规定。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全部权和土地运用权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了规定。担保法对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作了系统的规定,另最高法院的担保法司法说明对此作了完善,初步建立了担保物权体系。另外,森林法、草原法、水法、渔业法、海商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爱护法、海疆运用管理法等法律文件中,也有很多具有用益物权性质的权利规定。可以说,我国现行

3、法上包括全部权和他物权在内的物权体系已初步形成,只是欠缺形式意义的物权法而已。1998年3月,民法起草工作小组成立,该小组的成员有六位教授、一位退休法官、两位退休人大法工委干部。1999年10月,由梁慧星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完成了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拟定;XX年底,由王利明教授负责的课题组也完成了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的拟定。在两个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的基础上,全国人大法工委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看法稿),并印发广泛征求看法。后由于立法安排的变动,物权法以单行法的形式制定、出台的方案被修改,该物权法征求看法稿经修订后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审议稿),于XX年12月23日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常

4、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因“不少常委会组成人员以及有关方面认为,民法涉及面广、内容困难,一并探讨修改历时较长,以分编审议为宜,当前应抓紧制定物权法”,故十届全国人大复原了以单行法的形式先行制定物权法的立法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进行七次审议后,物权法于XX年3月16日由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在物权法(草案)三审和四审之间,巩献田教授于XX年8月12日通过网络渠道发表了题为“一部违反宪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物权法(草案)为宪法第12条和86年民法通则第73条的废除写的公开信”一文。“违宪说”最主要的四大理由是:第一、物权法(草案)对宪法和民法通则核心条款的废除是违宪的;其次

5、、“同等爱护”原则与“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行侵扰”冲突违宪;第三、物权法(草案)背离宪法和1986年民法通则的社会主义原则违宪;第四、物权法(草案)未规定“依据宪法,制定本法”违宪。但巩献田教授并未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进行学术性的论证,只是以“三问物权法的某些起草者”和“关于物权法四答友人”的方式通过网络渠道发表观点。后部分宪法学者也加入到“违宪说”的阵营。现物权法已通过,是否违宪?信任各位可作出推断。其实,关于公有财产的同等爱护问题,民法学者内部始终存在“一元论”与“三分法”的争辩。前者认为物权法不应当规定全部制,后者则坚持确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种不同的全部制。假如各位看过两个学者建议稿及相

6、关的论文就清晰“一元论”与“三分法”并非水火不容,全部权的类型化与同等爱护之间是可以做到兼收并蓄、相得益彰的,理由是:采纳全部权类型化与同等爱护原则相结合的立法方案,不是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更不是出于迁就现实,偏向于对公有财产特别爱护的须要,而是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相识和宪法及其他法律现有规定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是基于对全部权一编整体结构设计方面的技术斟酌。已颁布的物权法就是采纳这种立法方案,在总则编第一章“基本原则”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爱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扰”,又在全部权编第五章规定了国家全部权和集体全部权、私人全部权。二、有关物权法的体系大陆法系民

7、法尤其是德国民法的编纂体例及法律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引入,对我国的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把德国民法的思维方式称之为“法律的形式理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后来被称为概念法学的缘由在于:抽象归纳而形成概念;概念与概念相互联结形成规范;把规范与规范根据肯定的逻辑结构,协调平衡地、一层一层地根据不同的对接将其搭建起来构成一个体系。当这个体系达到完整的程度时,就出现了一部法典。为何在介绍物权法体系前谈概念法学的基本要点,主要在于我探讨和学习物权法时的一些体验和感觉。无论承认或不承认,无论自觉或不自觉,一个无庸置疑的事实是,我们探讨和学习物权法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仍旧是概念法学的方

8、法。当然,我们应清晰概念法学的弊端在于其所主见的逻辑崇拜和逻辑万能。我们要超越概念法学,但超越的前提在于对它的驾驭和理解。下面谈4个问题。1、物权法上的概念问题。我国民事立法和民法理论继受以德国民法为代表的大陆法系,这点应当没有异议。因德国民法在整个法律表达的过程中充溢了抽象思维,而这种抽象思维,它和我们所面对的生活现象是有肯定距离的,故物权法上的概念比较难懂。依据物权的标的物为自有还是他有,物权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自物权是权利人对自己全部的物所享有的物权,自物权即全部权。他物权是指在他人全部之物上所设定或成立的物权,他物权均派生于全部权,是依据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使全部权中部分支配权能与

9、全部权分别而产生的。全部权以外的其他物权均属于他物权。而他物权,依其对标的物所支配的内容不同,再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系以支配标的物的运用价值为内容,以对标的物的运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地上权(物权法为建设用地运用权、宅基地运用权)、地役权等属之。地役权,是指土地全部人或运用人为了满意自己土地的某种便利的须要而运用他人土地的权利(邻地利用权的定义与其相同,比较通俗,但未被接受)。用益物权的实现常以对标的物的实体加以支配为基础,故又有实体物权之称。担保物权,系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为内容,以保障债权的实现为目的的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均属此类。担保物权着重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并

10、通过对标的物的变价而实现,故又称之为价值物权。建筑物区分全部权系由日本学说与立法创设,它是指由区分全部建筑物专有部分全部权,共用部分持分权及因共同关系所产生的成员权所构成的特殊全部权。物权法上也有比较通俗的概念,如相邻关系,它是指相邻各方在对各自全部或运用的不动产行使全部权或运用权时,因相互间依法应赐予便利或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下面说一下物权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就是说,物权包括全部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等等,它的权利种类、权利内容必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可不行以自己来独创一种物权?不行以。可不行以把这个物权的内容变更?不行以。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必需由法律明文规定的,不允许当事人自由创设

11、物权和变更物权的内容,这就叫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公示原则,是指以公开的、外在的、易于查知的适当形式展示物权存在和变动的状况。我们通常讲的公示,系针对物权变动而言的,但物权存续也是须要公示的。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不动产)与交付(动产)。2、体系问题。物权的类型体系,是指在法律上、学理上对物权的基本种类所作的区分以及由各类物权的次级类型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物权法所认可的物权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编排而形成系统呢?是依据物权的标的物为自有还是他有,将物权分为自物权(全部权)和他物权,再将他物权按其对标的物所支配的内容不同,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这样的分类编排,使物权的逻辑线索变得非常清楚。

12、那么,物权法的结构、内容设计又是怎样的?有总则,有分则。总则的内容主要是对物权制度所涉及的共同性问题所作的抽象概括和一般规定,但总则离不开分则的支撑,一般规定不能游离于详细规则而单独存在。分则的内容主要是对各种物权形态及其细类所作的详细规定,其在内容与规则的设计、制度的支配上自然也不能脱离物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的统领与制约。物权的概念与性质的界定、“物”的范围的限定、物权法定主义、物权公示原则、物权的效力等基本问题的规定,均对判定某种权利是否属于物权及属于何种物权有着确定性的影响。3、体系化解说问题。依据物权变动中当事人意思的作用,将物权变动区分为“依据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和“非依法律行

13、为发生的物权变动”两大类型。先说“依据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类型。以不动产交易、抵押权设定为研判对象,涉及到的法条有物权法第6条、第9条、第15条、第20条等。“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歼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物权法第6条前段有明文规定。那没有办理登记手续呢?买卖双方签订的不动产转让合同、抵押权人与抵押人签订的抵押合同是否无效?当然不是,因物权法第15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歼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这就是物权变动与缘由行为的区分原则。在这样的情形下,买方或抵押权人可以追究卖

14、方或抵押人的违约责任。再说“非依据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类型,相对应的法条为物权法第28条至第31条。以继承或受遗赠为研判对象。其物权的取得“自继承或者受遗赠起先时发生效力”,那处分物权呢?假如标的物为不动产,则“依照法律规定须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歼灭,应当办理登记手续如前所述,换句话说,在未办理登记手续前,虽取得不动产的全部权(独自全部或共有),但不能处分不动产。假如标的物为动产且为其他继承人占有,能否依物权法第26条关于指示交付(又称返还恳求权让与,是指在动产由第三人占有的状况下,卖方将其对该第三人的返还恳求权让与给买方,以代替交付)的

15、规定转让该动产?当然不能,因物还没有特定。该动产在怎样的状况下才能确定为特定物?当然是在遗产(动产)共有人达成分割遗产合意的状况下才能确定为特定物。反过来,假如该动产由出卖人(遗产共有人之一)占有并交付,则适用无权处分善意取得规则。无权处分善意取得规则的适用。物权法第97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如共有人无权处分动产且已交付,而受让人善意及支付合理的价款,依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其他共有人只能恳求该共有人赔偿损失。那无权处分的是不动产呢?如该无权处分行为满意了物权

16、法第106条的构成要件,不存在被追回的风险,因为依据物权法第19条的规定,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更正登记,可以申请异议登记,并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但其诉讼恳求应否支持应以物权法第106条为推断标准,即物权法第19条受第106条约束;反之,则存在被追回的风险。这样的制度支配,在追求交易平安和爱护交易稳定的范围内比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和善意取得制度窄了一点。因为善意取得制度解决的是行为人无权处分时第三人爱护问题,而物权行为无因性制度解决的是缘由行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相对人及第三人的爱护问题,故无权处分善意取得规则的适用不包括缘由行为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这样支配,与我国不采纳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有关。这样分析后,各位是否产生一个疑问,立法机关可否把上述的由法律规范的生活事好用一个法条来概括、规定,当然不行。假如这样概括、规定,该法规范就不是法条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受前面所说的编纂体系的限制。因此,我们探讨和学习物权法的详细制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