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83227913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Word最新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3篇信息技术只是教化技术中的一个,或者说是实现教化技术的技术基础,以提高教化技术运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OK范文网带来的教化技术专业培训的心得体会,欢迎查看。教化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一:为期一个多月的教化技术培训将近结束,我的收获甚多。在线培训为我们供应了一个合作沟通的平台,一个增加自我学习实力的平台,详细收获(一)对本次培训的理解理论上的教化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化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从探讨对象看,教化技术包括两个部分,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从探讨范畴看,教化技术包括设计、开

2、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从应用目的看,教化技术指运用技术支持与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优化教化教学的目的。通过老师对各模块的深化剖析,不同小组精辟见解的介绍及同组成员的集体探讨,共同作业,我对教化技术有了新的想法。即把教化技术当作手段,把思想和观念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上来,老师利用各种教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培育高素养的应用性人才。而信息技术只是教化技术中的一个,或者说是实现教化技术的技术基础,以提高教化技术运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为本次培训供应了一个学习、沟通、评价的平台和技术支持。(二)感受新理念教学的独特魅力1、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培训过程,队员间的合作与互助

3、组、团队内、团队间的热情探讨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值得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借鉴运用。2、信息技术为过程性评价供应了高效、简洁的平台,每次的探讨,每次的反思,学习全部记录在相应的网络空间中,将学习的点点滴滴记录了下来,帮助我们记录了这次“培训的成长历程”,在我培训结束的时候回顾一下,成就感骤升,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不行替代的重要作用。可想而知,假如能把这样的平台真正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那么对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爱好必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给学生的自主空间,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变“要我学”为“

4、我要学”给学生供应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通过探讨、沟通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化效果。(三)新相识和学习了一些好用性极强的软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本次培训中用到的思维导图软件、网页设计软件,特殊适用,有效的降低了教学备课时的负担。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对于教学技术的理解更加清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肯定会更加努力,将所学到的学问充分应用于教化教学的实践中,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化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二:信息时代对教化提出了挑战,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要适应这种要求,肩负起推动教化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育跨世纪人才的历史重任,就必需醒悟地相识到除了驾驭本学科的专业学问外,

5、还必需学习和驾驭现代教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运用方法。新课程改革强调老师要变更教学方式,现代教化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帮助老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化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12天的教化技术实力培训教程的培训学习,我相识到了现代教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问的传播者,而在将来教化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品德的示范者等。老师既是学生的长者、引路人,又是挚友、伙伴。在现代和将来的教化中,教化不再是指学校教化,它包含家庭教化和社会教化,老师的眼光不仅限于课堂,更要放眼社会。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6、学问不断更新,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学问、技能不行能满意学生终生的须要,因此老师必需树立终身教化思想,相识到学校教化的任务不只是传授一些现有的学问,更要教会学生学习,驾驭不断获得学问、加工信息的实力,保持剧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终身受益。现代教化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化领域的引入,在要求老师驾驭这些新技术。现代教化技术媒体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增加了教学法直观性。现代教化技术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以其直观可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抽象变得更加形象,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手段炯然各异的优势。现代教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老师来说,是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老师只须依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课堂教学的课件,

7、课前在网上多运用“拿来主义”,将已有的东西用于自己的教学,只要便于学生理解与驾驭,就应当说是所需的;如此一来,老师削减了因学校要求必需运用多媒体或课件教学,而免去自制课件所需大量时间,从而间接地减轻了工作量,把更多精力放在教学探讨之中,有利于提高教化教学质量。如此的优势,对于教化教学和老师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现代教化技术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激发创建力,提高学习效果。现代教化技术的运用,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丰富想象、减轻学习难度。如在教学分数“平均分”的概念时,运用已有课件可将一个圆分成所需的平均份数,简洁明白、直观形象,很简单便于理解和驾驭。同时,学生对计算机上的图形能依据其运动而

8、绽开丰富联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建力的培育,学生喜爱运用现代教化技术媒体上的课,简单接受新学问,便于学习的提高。通过教化技术实力教程的培训学习,我相识到现代教化技术在教化教学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教化技术前进与变革的须要,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爱好,对提高教化教学质量具有不行估量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主动运用现代教化技术,整合教化资源。为造就新一代人才而努力。教化技术专业培训心得体会三:通过培训探讨,使我对教化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相识和理解,教学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我们老师团队来说,培训本身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使我们对教化技术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现将学

9、习收获和感受总结如下:这次培训采纳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以教化技术培训教程为主要内容,包括相识理解教化技术;学习利用教学媒体与资源;授导型教学的设计;探究型学习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成果的梳理与作品展示等。通过八大模块的学习,让学员在完成每个模块的任务和作业中理解学问、驾驭技能,同时依托网络培训平台、配套光盘和案例光盘,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观摩与研讨、设计真实的任务等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培训采纳小组学习的方式,现场通过活动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教龄和经验的老师组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在研习探讨时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使问题的

10、探讨更加全面、深化。同时还能有效地调动小组各成员的学习主动性,让大家体会到团队学习的优越性,自觉地培育团队协作精神。事实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任务都是必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我们惊喜地看到,在团队精神的驱使下,各小组都能充分发挥各自成员优势,凝合出很多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学员们精彩纷呈的作品中就是最好的证明。学习过程中我们把每一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又由若干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又通过做嬉戏、引入案例、小组研讨、共享沟通等环节,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爱好,引导学员主动参加。学员们在高强度的学习中仍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忱,这当然是由于老师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采纳

11、活泼好玩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化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难。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同等,更易于理解与接受。我收获最大的是教化观念的更新。我们传统的教化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现代教化是要学生学习变为学生要学习,教学中老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意学生学习学问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驾驭学习的方法。同时真正认清了“教化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12、教学设计”等概念。弄清了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当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当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当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当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总之,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肯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化技术学问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老师。我最终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全体教化工作者,要尽快行动起来,利用现在教化技术和国际互连网,以适应当今教化形势须要。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