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7540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自考题库(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7月德育原理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A.德育特殊问题 B.德育一般问题C.德育特殊规律 D.德育一般规律2.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A.共产主义教育 B.社会主义教育C.国际主义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3.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是A.思想教育 B.政治教育C.法纪教育 D.道德教育4.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

2、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它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5.人的品德发展的内因即动力是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A.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B.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之间的矛盾C.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矛盾D.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A.语言说理法 B.实际训练法C.形象感染法 D.品德评价法7.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首先表现为A.传递社会意识的作用 B.优化、升华社会意识的作用C.控制社会意识的作用 D.创造、发展社会意识的作用8.

3、按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社会思想道德的内在逻辑和层次结构,将德育基本内容作系统连贯的安排,是指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安排的A.程式化 B.制度化C.序列化 D.固定化9.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手段或中介物是A.德育目标和德育对象 B.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C.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 D.德育评价和德育效果10.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A.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B.提高品德认识C.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D.锻炼品德意志11.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实际品德状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这一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

4、.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2.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教师是A.校长 B.政教处主任C.团委书记 D.班主任13.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评定学生操行14.班级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A.培养好班集体,教好全班学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B.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C.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协调班集体与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力量15.一个人要进行品德修养,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A.自我品德

5、评价能力和品德修养的自觉性B.知识和经验C.知识和智力D.经验和能力16.品德修养过程与德育、智育等教育过程相区别的根本特点在于,它是A.社会规范训练过程 B.教育者教育引导过程C.学校纪律约束过程 D.自我品德陶练过程17.下列关于品德测评可能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由于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无法保证,因而品德测评是不可能的B.对品德进行测评是困难的,但并非是不可能的C.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可以测评,成年人的品德不能测评D.成年人的品德可以测评,青少年儿童的品德不能测评18.德育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结束时,对德育效果或德育对象品德状况进行的综合全面性的总的测评。这种测评是A.平时性品德测评 B.总结性

6、品德测评C.全面性品德测评 D.单项性品德测评19.一个人接受品德教育的开端是A.家庭德育 B.学校德育C.社会德育 D.社区德育20.在各种能力素质中,德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A.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 B.语言能力C.开展德育科研的能力 D.自我调控能力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1.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22.简述德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23.为什么说教学是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24.品德测评有哪些基本要求?25.学校德育如何做好制度性管理?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联系实际论述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

7、活动。27.联系实际,试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的作用。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5分)28.片断一:新世纪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看的是大片、穿的是名牌”形容当代青少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深刻影响。调查表明,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是82。片断二: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改变了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话语体系,面对网上海量信息、庞杂多样的信息,青少年的选择判断能力不强;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碰撞与冲突,一些青少年无所适从,不知所向、不知所取,陷入网络以至不能自拔,有的甚至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青少年中出现了一种信息异化的情况,即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片断三: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其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在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上,在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经济容易使人们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反映在社会交往上出现了诚信缺失,反映在党政干部队伍上出现了权钱交易,即便是学校校园也不再是净土了。片断四:独生子女已成为青少年的主体。独生子女有他们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往往是自主精神和依附心理集于一体,自我期望值高和自我控制能力弱并存,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相脱节。请就以上社会状况的材料片断分析社会因素对人的品德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