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

上传人:给**** 文档编号:183176219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危险源管理(风险预控)制度8.1、目的为规范项目危险源管理,促进现场安全生产有序、规范运行,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努力减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规定,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8.2、危险源的分类1、按事故类别分类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挤、压、撞、倾覆等)、机械伤害(夹、剪、卷、绞、碾、碰、割、刺等)、起重伤害(挤压、坠落、打击)、触电(含雷击)、淹溺、灼烫(物理灼伤、化学灼伤、高温烫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山体坍

2、塌)、冒顶片帮(隧道、矿山、井下、坑洞)、透水(隧道、矿山、井下、坑洞)、放炮、火药爆炸(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爆炸)、可燃气爆炸(包括粉尘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化学性爆炸等)、中毒和窒息(缺氧)、其他伤害(摔、扭、擦、跌、撞、挂、冻、野兽咬伤等)。2、按职业健康分类可分为: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7类。8.3、危险源辨识与评估1、项目安全总监或副总监等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负责组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等对项目危险源的调查辨识工作,调查结束后填写“危险源调查表”(附表1),调查应从下列方面进

3、行:(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条件、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线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质特性(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

4、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器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和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燃油罐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部、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2、风险评价由评价小组(项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对所调查辨识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方法较多,根据路桥工程施工的实际,现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评价:(1)、作业条件危险

5、性评价法是运用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危险源的风险性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并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赋予不同的分值。见下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完全可以预料10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相当可能6极不可能0.2可能,但不经常3实际不可能0.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连续暴露10每月一次暴露2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年几次暴露1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非常罕见的暴露0.5发生

6、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重大、特别重大事故100有重伤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7较大事故40有轻伤或很小的财产损失3有死亡发生或造成较大财产损失的一般事故15不利于基本的安全要求1(2)、由评价小组成员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将D值与(风险等级表)中的标准分值相比较,若D值大于70分,即风险等级3以上,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将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附表2)内,并建立相应的危险源台帐(附表3)。风险等级表序号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1320极其

7、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2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3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4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520稍微危险,可以接受1(4)、LEC法对风险划分是凭经验判定,难免有局限性,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5)、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要填写“重大/一般危险源统计表”、“重大危险源清单”、“重大危险源情况表”(附表36),保持及时更新并报至上级公司相关管理部门。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安全评估及分级:(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1年的;(2)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而发生较大变化的;(3)危险化学品

8、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4)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5)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6)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7)出现在已辨识重大危险源范围以外的事故的。8.4、危险源的辨识范围(1)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2)危险源的辨识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8.5、危险源的辨识方法8.5.1、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

9、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8.5.2、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划分采用LEC评价法。所谓的LEC评价法即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方面分别是: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后果。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发,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集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

10、、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人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故产生得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得后果10010人以上死亡153-9人死亡101-2人死亡7严重3重大、伤残1引人注意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极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D值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级)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11、(4级)70-160显著危险、要立即整改(3级)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级)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级)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3级以上即列为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LEC法对风险划分是凭经验判定,难免有局限性,应用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8.6、危险源的管理项目部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12、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并根据已辨识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必须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检查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完善演练和告知程序,及时修改完善。危险源调查辨识评价必须提前或与现场施工进展同步进行,每半年至少更新一次并及时逐级上报。(一)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结合现场施工与管理的实际,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即:管理措施和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两类。对现场危险源的控制按以下优先顺序选择控制措施:1、消除风险。如,移动照明使用安全电压。2、降低风险。如(1)用低毒、低燃物代替高毒、易燃物;(2)将危险源与接触者隔离。如机械防护罩等装置;3、限制风险。如

13、(1)工程技术方面措施:怕撞设施外围增设防撞墙、隔离带,易坍塌部位设置挡墙、支撑或护坡等;(2)管理方面措施:轮班制以减少暴露时间。4、采取防护措施。如,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二)对于一般危险源,应按施工方案或技术交底中的控制措施/安全技术措施,通过过程进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项目主管安全的领导要组织有关人员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见附表6)进行控制,必要时要经过专家论证并上报相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1、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管理部门和负责人以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应达到的目标;2、明确主要技术方案和措施;3、“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实施计划及步骤;4

14、、检查或督察方式、频率;5、管理控制效果验证、报告。(三)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对重大危险源开展日常监控,每周填写一次“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表”(附表7),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负责检查、指导、督促。(四)重大危险源控制结束后,由项目专职安全员负责填写“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完毕报告书”(附表8)进行销号,并报上级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危险源管理的挂牌督办按照局和一公司及安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挂牌督办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附表1:危险源调查表附表2:危险源(LEC法)评价表附表3:重大/一般危险源统计表附表4:重大危险源清单附表5:重大危险源情况表附表6: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附表7: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附表8: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完毕报告书危险源调查表附表1:项目名称: 年 月 日序号评价对象(作业点/工序/部位)危险源及潜在风险事故类别备注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