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5213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自考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年自考“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8 学习建议 本章探讨的是拉斯韦尔的五W中的第二个W“说甚么”“怎样说”。这一章内容较多,尤其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方面的内容更多,也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知识在理解上面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的学习需要考生认真对待。 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的基本理论; 内容分析的一般性结论 信息 信息与信息科学的渗入; 信息的特性 信息科学的渗入 信息的分类 本章知识脉络;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信息与新闻的关系 信息量低 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 信息量高 符号与信号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 编码与译码 可读性测量 第一节; 内容分析和被

2、分析的内容 一,; 基本概念 内容分析 二,; 重点题 1,进行内容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1)分析传播内容短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趋势。 (2)各种媒介对同一问题,或不同国家的同一类媒介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3)研究传播内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 (4)了解和解决科技,文化等特殊信息在传播中的问题与困难。 2,内容分析和其他涉及传播内容的研究的区别。 (1); 内容分析不同于内容分析法。(参见第四章) (2); 内容分析不同于对文学作品,新闻作品的分析 3,内容分析得出的一般性结论 (1); 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是经过高度筛选的; (2); 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大部分是娱乐性的; (3); 大

3、众传媒在内容上力求平易,形式上力求简单。 第二节; 信息含义和信息科学的渗入 一,; 基本概念 1,信息 三种情况:(1)一般性说法,信息是情报,资料,知识等等;(2)信息概念的实质;(重点)(3)从哲学角度探讨信息的本质,本源。(美国巴克兰德提出的对信息的三种含义) 2,信息量与负熵 1956年法国布里渊引入热力学“熵”的概念。信息就是负熵。“熵”是某一系统的无序状态的度量,信息熵是解除无序状态所需信息量的度量。一个系统越无序,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一个系统越有序,熵越小,信息量也就越大。 3,信息的三个层次 (1)语法;(2)语义;(3)语用; 二,重点题 1,信息具有的特性。 (1)共享

4、性;(2)扩散性;(3)传递性;(4)扩充性;(5)浓缩型;(6)替代性。 2,传播学引入信息科学的重要意义。 (1)信息科学对传播模式,传播理论产生重要影响;(2)信息科学給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3)信心科学对传播学的理论框架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节; 信息的分类及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一,重点题 1,信息的分类 传播学分类; 信息的表现形式分类; 1,; 语言信息; 2,; 符号信息; 3,; 图像信息 传播学分类; 信息内容的性质分类; 1,; 新闻信息;2,教育信息; 2,; 说服信息;4,商业信息; 5,娱乐信息。 传播学分类; 信息对受传者的不同心理效果分类; 1,;

5、 指导性信息;2,维持性信息; 3,复原性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控制论对信息的分类; 1,; 外源性信息; 2,; 内源性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从哲学角度的分类; 1,; 客观信息;2,主观信息; 3,人工信息。 非传播学分类; 从哲学认识论角度分类; 1,; 潜在信息;2,先验信息; 3,实得信息 2,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如何判断一个信息是不是新闻) 新闻是信息的一种形态,是信息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新闻是由信息衍化而来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闻的结构和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新闻不等同于信息。新闻的特点: (1)新闻要求时效性;(2)新闻要求具有完整,连续的总体性;(3)新闻要求公开传播;(4

6、)从信息的三个层次上看,新闻在语法层次上与其他信息一样。在语义层次,语用层次上,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第四节; 控制信息流量的辩证关系 一,基本概念 1,信息匮乏 社会上的信息量流低于社会需求,难以满足机制的需要,阻碍社会的发展。信息匮乏导致社会发展受阻,科技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下降,不健康信息趁虚而入。 2,; 信息超量 社会上的信息流量超过受众的需求和接受能力,或者超过社会的需求。它会使受众变得冷漠,恐慌,形成受众逆反心理和冷漠感,并形成噪音,减弱传播效果。 二,重点题 1,控制信息流量的意义及方法。 控制社会信息流量的原因是信息匮乏,信息超量都对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信息

7、匮乏的后果:(1)阻碍社会发展,导致经济停滞;(2)导致科技落后,民族处于愚昧状态;(3)导致文化素质下降;(4)不良信息乘机而入。 信息超量的后果:(1)形成受众逆反心理,冷漠感;(2)是一种人为的噪音;(3)压抑和限制另一部分信息的流通,会产生社会群体压力。 正确控制信息流量的方法:(1)找出决定社会信息流量的主要因素;(2)善于借助社会系统的反馈机制,调节和控制信息流量。 2,当前传播新技术的应用,形成超量的信息流量,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1)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将使传播出现多样化,小型化,分散化,个人化。(2)传播新技术促进社会信息加快流通和信息量急剧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好处。 第五节

8、; 符号制作与符号交流 一,基本概念 1,符号;2,信号;3,语言符号(包括特性);4,非语言符号(包括种类);5,编码;6,译码,7,可读性;8,抽绎 二,重点题 1,; 符号的编码与译码。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要发送和接受信息,就得分别进行编码与译码(解码)。也就是说,符号的传递包括编码与译码两个环节。 2,符号编码与译码的中间性反应。 符号编码与译码中间性反应是指传播过程中,当接受者接收到符号之后,懂得这些符号,并把它们还原为讯息时所产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处于译码与重新编码过程之间,从而具有“解释者”的功能。 作为中间性反应,一方面要解释还原以后的讯

9、息的意义,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决定如何按照接受者的意愿重新进行编码。 “解释者的功能”对于传播者与接受者同样重要。 3,; 可读性对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要求。 报纸提高可读性:(1)提倡写短句;(2)少用简化专业名词;(3)用语要具体,多用常用词;(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广播提高可读性:重视广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 电视提高可读性:以视觉感受为主,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播形式。 4,; 从语义性角度看,语言的特性。 从语义学角度看,语言具有三个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客观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客观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