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5158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自考题库(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年4月北大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4) 1、味觉 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上的味蕾,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 有4种基本的味觉:咸、甜、苦、酸。 2、嗅觉感受器是位于上鼻道和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上的嗅细胞。嗅觉的适宜刺激是具有挥发性的有气味的物质。 3、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所产生的感觉叫触觉。 两点阈是测定皮肤触觉绝对感受性的指标。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相邻的两个点,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 第四节; 知觉 1、知觉的组织 图形-背景的相互关系是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知觉组织的原则之一。 另一组织知觉的原则是分组。分组的规律有封闭性规律、连续性规律、相似性

2、规律和接近性规律 2、彭瑞祥等的汉字特征抽取实验证明: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随着呈现时间逐渐增加,字的左上角的笔划才被抽取。对结构上属于包围或半包围型的字,被试先写下字的轮廓,然后再填充其内部细节。 3、深度知觉 (1)深度知觉产生的肌肉线索有:睫状肌对水晶体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 (2)深度知觉产生的单眼线索有:物体的大小、遮挡、线条透视、结构级差、运动视差。 (3)双眼视差及其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 双眼视差是当人们观察一个物体时,由于每只眼从不同角度观察,而使两个视网膜之间产生了轻微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双眼视差,它是深度知觉的基础。 (4)婴儿的深度知觉 吉布生利用“视崖”的装置

3、测量了婴儿的深度知觉。吉布生等人给深度知觉下的操作定义是:“避免爬到视崖深的一边”。即如果母亲站在深的一边喊婴儿,而婴儿不向深的这边爬,而向浅的这边爬的话,就认为他有深度知觉。实验结果是,6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深度知觉。 用心率变化作为因变量来证明婴儿的深度知觉,甚至证明24个月的婴儿也有深度知觉。 4、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当观察条件,即远端刺激(外界物体)和近端刺激(投射在感受器上映像或能量)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艾宾浩斯的工作 1、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制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4、 2、艾宾浩斯的工作 (1)音节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2)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3)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4)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艾宾浩斯记忆保持曲线。它证明学习后开始遗忘的很快,约一天后遗忘速度放慢,间隔越长,遗忘越慢。 (5)重复学习和分散学习的影响,睡眠对记忆保持的影响,等等。 第二节; 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及其研究途径 1、斯波灵对视觉形象贮存的部分报告法实验 斯波林用一张有三行,每行有四个字母,共12个字母的卡片作实验材料。用速示器给被试呈现卡片50毫秒。接着给被试一个声音,由声音来指示他报告哪一行字母。高音只报告他看到的第一行字母;中音只报告第二行字母;低

5、音只报告第三行字母,三种声音是随机呈现的。被试听到声音后能报告的字母至少有3个,那么,整个卡片上他能看到的字母应该在9个以上,大大地多于全部报告时被试报告的字母数。但是,斯波灵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只保留不到1秒钟的时间。 2、短时记忆 (1)7加减2,即9个项目是短时记忆所能容纳的,通常认为这也就是记忆广度。 (2)小单位(单字)联合成较大的单位(双音合成的词)的过程叫组块,较大的单位就叫做“块”。由此可见,通过组块的方式可以把较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记忆的容量。 (3)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 有许多5个字母组成的字母串,

6、以视觉和听觉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给被试,但两种方式下字母串的字母顺序不同。呈现完毕让被试任意按两种顺序中的一种再现。结果是大多数被试按听觉呈现的顺序再现,并且听觉呈现的比视觉呈现的记得更准些。 (4)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的自然衰退,时间是遗忘的原因;另一种认为遗忘是干扰造成的,新进入的信息使刚才记住的信息强度减弱,因而导致遗忘。 彼得森认为他的实验证明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他让被试看完三个字母后便算从三位数中连续减三的算术题。结果在18秒后被试再现字母的比例就大大降低了。 凯佩尔用彼得森的方法证明,彼得森的实验并没有排除干扰的因素。 3、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研

7、究方法 自由回忆法:给被试呈现一系列单字一次,让被试以任意的顺序再现出来。 对偶联合法:学习时呈现有一个刺激项目和一个反应项目组成对的项目,测验时只呈现刺激项目,要求被试回忆出相应的反应项目。 再认法:把已学习过的项目与未学习过的项目随机混合起来,逐个呈现给被试,或整个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指出哪些是已经学习过的。 保存量认对旧项目的百分数认错新项目的百分数 重学法: 节省的100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重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 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 知觉辨认:学习一系列的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 (2)长时记忆的遗忘:原因

8、是干扰;干扰有两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设计一个实验,检验是否有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存在。 程迺颐对材料的相似程度和倒摄抑制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他证明,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相似程度高或不相似时干扰作用小;插入材料与原有材料有初级程度相似时,干扰作用最大。 4、系列位置效应应: (1)系列位置效应: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被试对材料开头的项目再现得很好,中间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 将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的结果,以项目的系列位置为横坐标;以再现的正确率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2)用自由回忆的方法绘制一条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3)系列位置曲线被认为是对两种过程的记忆理论的强有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