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83175154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自考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6年4月自考“实验心理学”串讲笔记(2) 第四节 非实验的研究方法 *非实验的研究方法包括:自然观察法、调查法、相关方法和个案法等。 *非实验的方法有两个特点: 1. 我们不能操纵自变量。 2.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作出妥协。 *自然观察法的一条规则是,观察者必须作为局外人进行观察,不得干预正在进行的活动。 *自然观察法的用途:自然观察不能提供对现象的因果解释,所记录下来的只是按时间先后发生的一连串的事件。但是,详细的观察记录给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以从中提出问题、提出假想,可能的话就用实验方法来验证,这就是自然观察法的用途。 *调查法: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人们对某一特殊

2、问题的感受如何。 *调查的一个主要作用是澄清事实,扫除流行的不实传闻。 *进行调查要注意两个问题: 1. 调查对象即样本要随机选取,否则调查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歪曲事实。 2. 调查问题的设计。调查的问题必须表达准确,不能产生岐义。 *相关方法:人们可用相关方法决定两种测量是否相关。“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因为两个因素在一起并不意味着一个是另一个的起因。 *个案法:个案法强调的是个别差异。 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 费希纳: 1.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者是费希纳(G.T.Fechner,1801-1987)。费希纳长期研究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出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2. 18

3、60年他发表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为心理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他给心理物理学下的定义是: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范围包括感觉、知觉、感情、行为、注意等。 第一节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是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 *阈限值:通常是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我们把感觉阈限或绝对阈限定义为,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是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的刺激增量。 差别阈限值也称最小可觉差。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同,但它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这个比例关系由韦伯指出,因此叫韦伯定律。公式:I/I=K.其

4、中I是原先的强度(或称标准强度),I是刚刚能够引起“较强”感觉的强度增量,K为一常数。 *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学习者应特别注意这三种方法的实验程序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 *最小变化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 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的方法如下: 每一次试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

5、St)一个是比较刺激(CO)。被试可以有三类反应,。在这里我们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为下限(L1),这里我们有从=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称为上限(Lu)。上限与下限之间叫做不肯定间距(IU)或相等地带,差别阈限(DL)等于1/2不肯定间距。不肯定间距的中点称为主观相等点(PSE),它的含义是,被试在作比较时,实际上是以62.75英寸为标准刺激,而不是以规定的64英寸为标准刺激,所以叫做主观相等点。 差别阈限也是多次试验后的统计值,把6个系列的上限平均,下限平均,就可以求得差别阈限,求得的差别阈限叫绝对差别阈限。绝对差别阈限和标准刺激的经例叫作相对差别阈限,这也就是视觉长度的韦伯比例。

6、 用最小变化法进行实验,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习惯误差就被试习惯试习惯于原先的刺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因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当递增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减系列的阈限并且差异显著时,我们就可以断定被试存在习惯误差。 期望误差是被试过早期将要来临的刺激导致错误的判断。当递减系列的阈限大于递增系列的阈限并且差异显著时,被试就有期望误差。为了消除习惯和期望误差,用最小变化法测阈限时,就不能只用一种系列的刺激,而必须同时应用递增和递减系列的刺激,而且二者的次数还应相等。 *恒定刺激法 刺激通常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的概率

7、达到95%左右,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的概率只在5%左右。各个刺激之间的距离相等,与最小变化法不同,恒定刺激法的刺激是随机呈现的,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 *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 (1)直线内插法应用比例算式求绝对阈限。 (2)平均Z分数法可以避免直线内插法的缺点。 *以重量实验为例,说明怎样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 首先要确定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我们选80克作为标准刺激,72,74,76,78,80,82,84,86,88克为比较刺激。标准刺激与每一个比较刺激组成一对刺激。每对刺激按随机方式呈现,要求被试将比较刺激和标准刺激进行比较,只允许作两类回答:“重”或“轻”。 *

8、什么是75的差别阈限? 当要求被试只作两类回答时,只有50次能与标准刺激区分的比较刺激,实际上是不能与标准刺激相区分的比较刺激。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上的上限,我们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用直线内插法求得的相等地带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82.9克和78.4克。差别阈限为1/2(82.9-78.4)2.25克。这样求得的差别阈限与前面规定的阈限的操作定义并不相符,所以称之为75的差别阈限。 可以用平均Z分数方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求差别阈限。如果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允许被试做三种回答,即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进行比较时,被试可以回答“重”,“轻”和

9、“相等”时,我们怎样求差别阈限呢?这时相等地带上的限定为50%次重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相等地带的下限定为50%次轻于标准刺激的比较刺激,有了上限下限就可以求差别阈限。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别阈限时,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就可能产生时间误差。 *平均差误法,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别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别感受性。 *求平均误差的方法有两种: 1.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

10、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2. 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增均起来作为差别阈限。 *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应各占一半,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一标准刺激处开始调节的次数也各占一半。 *平均误差法的优点:是可以让被试自己动手调整刺激,因此,被试在整个实验中可以保持高水平的积极性,不觉厌烦。 *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的特点: 1. 最小变化法的实验程序和计算过程都具体地说明了感觉阈限的含义。但由于渐增和渐减的刺激系列,会产生习惯误差与期望误差。 2. 恒定刺激法的实验结果可以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加以处理,因而便于与其他测定感受性的方法进行比较

11、。在应用三类反应的实验程序时,被试的态度会对差别阈限值有较大影响。 3. 平均差误法的特点是求等值。它的实验程序容易引起被试的兴趣。但不能连续变化的刺激,不能用平均差误法测差别阈限。 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 *人的感觉知觉过程不仅涉及感受性同时又涉及判断标准。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把感受性与判断标准混在一起而不能区分它们。 *信号检测论的优点:就是能够把人的感受性与他的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以独立的数据分别表达它们。 *色子游戏的四种情形:击中、漏报、虚报、正确否定。 当色子总数是由3构成(即特殊色子是3时),而你事先也是猜特殊色子是3,那么你猜对了,这叫击中;如果你猜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把3漏掉了,这叫

12、漏报。当色子总数是由0构成(即特殊色子是0时),而你事先猜特殊色子是3,那么你是把0当作3,这叫虚报;如果你猜特殊色子是0,那么你猜对了,这叫正确否定。 *操作特征曲线 第三节 心理量表 *心理量的大小只能用心理量表来度量。 *心理量表与物理量表一样,也有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三类。 *顺序量表是将对象的某一属性排出顺序。这种量表没有相等单位也没有绝对零。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但没有绝对零。 *比例量表与上述量表相比,既有绝对零又有相等单位,因此它可以测量对象之间的差别,还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 一、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费希纳定律 1. 如果你运用差别阈限的

13、方法来制作等距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是支持费希纳定律的。 2. 费希纳以差别阈限作为心理量表的单位,以绝对阈限作为心理量表上的0点。例如,设想某种感觉的绝对阈限为10个单位,韦伯比例为1/5;每一个新的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值为前一个刺激值的1+1/5倍。随着最小可觉差数目变大,所需要的物理刺激值愈来愈大。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对数成比例关系。 二、数量估计法、比例量表与斯蒂文定律 1. 如果你运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那么实验结果支持斯蒂文斯定律的。 2.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就是斯蒂文斯提出的幂定律或叫斯蒂文斯定律。如果以S代表心理量,I代表物理量,以a,b代表常数,那么幂定律可以写作:S=bI2. 三、对偶比较法、等级排列法与顺序量表 可以用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图2-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