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171340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8.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新融合应用 畅享信息未来 合作共赢,务实推进物联网应用的发展,2010年5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目 录,1,中国电信对物联网的理解,2,中国电信物联网行业应用,3,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的实践,4,物联网应用合作推进建议,国家将物联网列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MIT在1999年提出: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知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承载体,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智能网络。此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机器设备的联网成为可能 物联网被称为

2、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国家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科院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将物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资源科学等列为国家五个新兴战略性产业,强调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 国内相继成立国家标准组、工作组等,物联网产业开始兴起,2010年代表聚焦物联网的发展,吴邦国: 扬长避短 发展物联网等国家战略

3、产业 李毅中:物联网研究 我们在国际水平线上 陈德铭: 物联网和互联网相结合建设现代流通网络,2010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物联网,众多代表委员也聚焦物联网,并建议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来抓,成为今后夺取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 关于政企合力,突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 发展物联网,推动信息化:“今后要把TD无线城市与物联网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各项应用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金建忠: 发展物联网应用、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各

4、级政府要舍得花大本钱、下真功夫,要耐得住寂寞,不能争一时长短 嘉定区已明确与科研院所联手打造物联网研发中心、物联网应用中心及国际交流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 紧紧抓住物联网与TD结合的历史机遇,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国家信息战略安全,加快自主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电信总经理张新建: 中国应将物联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要掌握国际话语权,温家宝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各地政府加快推进物联网的规划与发展,4月19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092012年)(沪经信办(2010)162号),应用示范工程,环境监测

5、智能安防 智能交通 物流管理,楼宇节能管理 智能电网 医疗 精准控制农业,世博园区 应用示范区和产业基地,上海,4月1日,省政府下发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苏政办发201035号),江苏,打造“一个产业核心区(无锡)、两个产业支撑区(苏州、南京)、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 重点产业领域:物联网核心产业(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物联网支撑产业,物联网带动产业 推进十大示范工程:智能工业、智能环保、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灾害防控、智能农业、智能公共安全、智能医护、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家居,近日,正式出台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闽政办20

6、10142 号),福建,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 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鼓楼示范区、武夷山示范区 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重点产业,物联网:广泛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核心:信息获取 信息控制 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则依靠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产业发展,技术发展,市场发展,云计算:通过资源共享、快速弹性、海量处理和应用云化等,未来云计算作为物联网平台将会产生更大价值 多接入融合:包括有线、无线、WiFi等 发展公共中间件:有效降低应用开发难度,促进产业发展 IPv6:引入IP

7、v6满足物联网地址需求 标准:制定基础技术标准、重点行业应用标准进行规范,新兴企业抓住机遇,借助物联网得到快速成长 传统大企业纷纷推出物联网应用、服务和解决方案,物联网率先在一些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重点行业领域实现突破,并形成规模 物联网得到不断发展和纵向延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真正成为用得着、用得上、用得起,物联网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颠覆性的网络革命,而是对传统网络潜力的挖掘和网络效能的提升;不是网络的彻底重建,而是“无序网络”的创新性优势与“有序网络”的管理性优势的结合,传感器网络技术,近程通讯技术,M2M技术,是由使用传感器的器件组成的在空间上呈分布式的无线自治网络,它常用来

8、感知环境参数,如温度、震动等等。传感器网络最早是从军队的应用环境演化而来,目前也应用在很多民用领域。,近程通信是新兴的短距离连接技术,从很多无接触式的认证和互联技术演化而来,RFID和蓝牙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代表。,M2M一般认为是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有时也包括人对机器和机器对人的数据传输。有多种技术支持M2M网络中的终端之间的传输协议,目前主要有CDMA 、GPRS、IEEE802.11a/b/g WLAN和Zigbee。,泛在网又叫U网,来源于拉丁语的Ubiquitous,是指无所不在的网络。,物联网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

9、势新任务”;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是工业相关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二是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 四是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建立工业现代流通体系 五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 六是推进工业经济的延伸发展,创建新兴产业,两化融合的六点要求,首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工信部成立是力促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战略举措,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是我国未来经

10、济发展战略的核心,两化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物联网成为产业两化融合的重点,M2M,物联网:将植入传感器的物体联入网络,深入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应用,全面的感知:二维码,RFID,传感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基于无线/有线通信技术的全业务接入,8,国外物联网发展趋势,物联网的主要倡导者和战略研究机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年度技术报告指出“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并在此后陆续推出泛在传感网未来的互联网等系列报告。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11月,美国IBM公司总裁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的讲话; IBM同时把中国作为“智慧地球”的重点目

11、标,制定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2009年,欧洲物联网研究项目工作组 (CERP-IoT),在欧盟委员会资助下制订了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RFID与物联网兼容模型等意见书,目 录,1,中国电信对物联网的理解,2,中国电信物联网行业应用,3,中国电信在物联网领域的实践,4,物联网应用合作推进建议,响应国家号召 紧跟战略部署,有责任,有实力,有行动,服务民生工程 推动经济发展,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 全球最大的固话网络、CDMA网络和互联网络运营商 中国唯一拥有卫星通信能力的运营商 2.1亿电话用户、6000万宽带用户、6000万移动用户、3800万“我的E家”用户和涵盖各个行业的大客户,

12、有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优势 光通信:国内最先进的网络和服务运营经验,具有大容量、广覆盖、高可靠的明显优势 IPv6:进入实用阶段,且与物联网结合的实验项目获得成功 云计算:拥有遍布全国的IDC中心,且已经开始研究和部署基于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较早涉足物联网应用的研发和运营 2004年业内最早提出战略转型,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推出了很多信息化应用,积累了 丰富的系统集成经验 2003年自主研发“全球眼”业务成为物联网最具规模的应用,目前在160多个城市,布放30万个监控点,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行业应用 从民生视角关注物联网家庭应用,中国电信以推动物联网发展为己任,以示范工程带动物

13、联网行业应用,符合政策导向 (低碳节能/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与政府密切合作,初期推动示范工程,探索规模化应用,选择成熟行业 (需求迫切/信息化程度高/商业模式清晰等),1.规模推出 宽带接入的视频监控应用,2.大力拓展 基于M2M的物联网行业应用,3.积极部署 RFID的智能卡应用,4.快速开发 移动定位的汽车信息服务,5.率先试点 IPV6的农业信息化应用,成功案例:规模推出宽带接入的视频监控应用,中国电信从2004年推出运营级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至2009年,全国已开通近30万个监控点,提供基于有线宽带、无线3G等多种接入手段的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传送、控制、分析、管理等应用,广泛应用于

14、公安、保险、环保、检验检疫等20多个大型行业。,电信级全球眼视频监控平台架构,全球眼视频监控平台下一步发展,大容量:大容量监控点和视频存储、跨省覆盖和规模互联部署 标准化:系统设备标准化、控制标准化 可集成、安全可靠:多种业务的集成管理和共享、电信级质量、可靠性 可网管:监控设备的集中式统一网管,公安行业,质检行业,公交车载,环保行业,商铺连锁,成功案例:移动定位应用,BSC/MSC/PDSN,导航应用系统,公众客户,精精度定位平台,粗精度定位平台,MPC,PDE,MALS,客户端,客户端,地图,POI,公交,路况,地图可视化,路径规划,空间搜索,地理编码,引擎,数据,第三方定位,企业综合调度

15、应用系统,行业应用系统,企业客户,自主定位,无线数据网,导航产品、调度台产品、渔信e通、司法e通、工商e通、管务e通、保险e通、环保e通、交通e通、旅游诚信通,应用系统层(产品),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数据服务 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GIS引擎服务,GIS能力层(关键技术),高精度的gpsOne定位技术(主动定位、第三方定位) 准确快速的粗精度定位技术,定位能力层(关键技术),网络层,终端层,目前中国电信已发展行业应用SP/SI约230家,调用定位次数约4000万次/月 预计1年内政企调度台发展2.5万用户,公众导航产品发展35万用户,14,成功案例:RFID应用(1),RFID(射频识别)是识别

16、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处理。 物联网细分为标识、感知、信息传送和处理四个核心环节: 标识: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普及度和便携性,移动终端可作为标识(IC卡模式),通过移动终端(含UIM卡)作为RFID标签/标识被识读设备读取 感知:移动终端作为识读设备读取RFID标签/标识(读写器模式) 信息传送:利用电信通信网络和宽带网络进行信息传送 信息处理:通过合作伙伴或自有的业务平台提供多种物联网应用服务,移动终端作为IC卡应用模式,移动终端作为读写器应用模式,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给电信带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电信正在进行多类基于RFID应用的开发和试点工作,制定了中国电信RFID技术应用规定(暂行),并进行了相关UIM卡和手机终端的定制开发,为RFID应用进行了技术准备 开发基于RFID的应用:移动支付产品正在进行试点;手机校园一卡通的应用,用手机替代餐饮卡、借书卡、上机证、考试证等校内证件,广泛应用于校园内食堂、超市、餐厅等电子钱包消费及考勤签到、门禁、图书馆等身份识别应用,已发展校园一卡通用户近10万人;四川、江苏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市政一卡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