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一)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83165527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语文(一)教师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

2、料一:“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论点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近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均有“加强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提高城市韧性”等相关表述。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

3、危机,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对城市如何在日益增长且变幻莫测的风险和挑战中正常运行并保持韧性这一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一方面,突发疫情的出现,给当下城市空间的定义与使用带来巨大冲击与影响。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疫情期间,城市服务与供给模式发生了全面线上化转变,城市居住、就业、游憩与交通等空间的功能形态与使用模式均面临重新定义。另一方面,新兴技术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空间的正常运维使用起关键性作用,实质地支持了政府和城市的正常运行、社区层面的管理、个人层面的适应性生活与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对一系

4、列泛智慧城市技术的检验。其最终为各级治理者的高效精准治理、医疗工作者的药物研发和病情诊断、公司企业的远程运维以及公众群体的积极参与和反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大幅减少了城市各方面所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而在平灾结合下城市空间的弹性与健康使用、脆弱地区或人群的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空间)的韧性。在当前技术塑造的“新”城市背景下,多方应对疫情的手段相比17年前的非典时期有着千差万别。比如,大数据不仅是对海量数据的应用,更是对应着思维方式或城市与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从疫情整个应对中,可以看到大数据已经成为居民生活、城市运行的重要参与媒介。比如,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医疗资源、社

5、会资源与城市空间很高的匹配,大大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自助咨询服务等则体现了其“科技向善”、人性化关怀的一面。再比如,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使得大量日常事务得以线上运行,通过虚拟连接与空间隔离大幅提高了疫情时期公众居家生活的“耐力”。韧性城市下,不同的城市子系统、不同的研究视角必然导向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过就未来城市空间的创造而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传感网与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智能建造等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关注,让我们的城市更有韧性,也让我们在风险和挑战应对中更有信心。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会主体

6、应该留意的。(摘编自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材料二:新冠肺炎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深切体会到“韧性”的重要性。面对风险,城市要披上一件高强度、高韧性的现代化“金丝软甲”。提升城市韧性,不仅是个热门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最近,许多地方都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强调要重建城市“免疫系统”。这固然让人欣慰,但也值得提醒:建设韧性城市,要谨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注意从概念化走向实质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从应急化走向常态化,从被动、静态、单一的“冲击-反应”型风险应对,走向建设主动、动态、系统的城市韧性体系。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为城

7、市披上现代化“金丝软甲”,是一篇提升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文章。缺乏风险意识,不注重城市韧性建设是任性的,把韧性城市建设“概念化”“口号化”“形式主义化”,同样也是任性的。建设韧性城市,既不能搞“刻舟求剑”式的保守僵化,又要避免“叶公好龙”式的表面文章。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只有真刀真枪、实抓实干,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真心为城市披上一件现代化的“金丝软甲”,城市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摘编自2020年4月13日新华日报,为建设韧性城市添件“金丝软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3分)( )A韧性城市指能够凭自身能力有效应对突然发生的各种变化或冲击,并合理调配资源,从灾害中快速恢复的城市。B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既检验了泛智慧城市的技术水准,又为管理者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的韧性提供了样本。C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等新兴技术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保障,使人们能更从容迎接挑战。D对于韧性城市建设,人们有不同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但泛智慧城市技术的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泛智慧城市技术的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是人类的共识”错,原文在材料一种的表述是“泛智慧城市技术应得到更加广泛的

9、应用和关注”“当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何让泛智慧城市技术趋利避害,让科技向善,也是每一个社会主体应该留意的”,可见,原文并未阐述“是人类的共识”这样的观点。故D项错。故选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韧性城市”是在今年疫情危机下出现的新理念,它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演进。B没有新兴技术的支持,面临灾害时城市的正常运维效率可能会大大降低,非典时期就是例子。C漠视城市韧性建设或只停留在表面的“韧性”都是不正确的,这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新挑战。D材料一说理论证,条分缕析,逻辑性强;材料二比喻生动贴切,大量的引用使语言形象活泼。【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

10、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推断的能力。A.“它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错,原文的表述是:“历史上,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不断重塑城市和社会,并间接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诞生及其演进。”可见,疫情下并不是促使先进城市规划诞生,而是历史上,时间错位,故A项错。故选A。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的一项是(3分)( )A某市完成了48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未来还将制定城市安全风险电子地图。B某新区从选址之初到规划建设,开展了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应对专题研究工作,提出了符合新区特点和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C某市从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出发,

11、开启突发事件应急教育,让公众懂得应急自救知识,以期面对突发事件能客观冷静,保持社会秩序稳定。D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某市动员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题干“下列不属于建设韧性城市行为”,考生应分析韧性城市的概念,然后用事件行为回扣概念,进行比较。文中指出“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D.“老旧小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管理,并采用各种手段堵住防控漏洞,完善了防控体系”是通过外界力量防控,并不是凭借自身的能力。故

12、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4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科学合理利用新兴技术,多维度提升城市韧性;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不搞形式,真正抓好“韧性城市”显性工程建设与隐形内涵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对“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概括,要到材料中找到建设韧性城市应注意的问题的表述。材料一主要论述科技在新的疫情背景下的运用,强调建设韧性城市要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材料二第二段提到“要跳出简单的防灾、救灾思维,确立系统、多元的风险防控理念”,建设韧性城市要跳出

13、防灾救灾思维,多方位建设;材料二第三段“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工程建设,又要注重隐性内涵建设”,即建设韧性城市不能走形式,要注重内涵建设。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参考答案】首先提出“韧性城市”这一概念,明确“韧性城市”的内涵。然后从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新兴技术对于建设“韧性城市”的重要作用。最后展望了“韧性城市”建设的前景,并作出相关提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题干明确要求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行文脉络的概括即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材料一开头段先写了什么是韧性城市,并列举

14、几个城市的例子;接下来两段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韧性城市建设,一是疫情让我们对“城市韧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及建设韧性城市的必要性;一是科技手段在韧性城市建设中的运用;最后展望未来,阐述建设韧性城市还应该注意的问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石碑无声安谅井冈山云遮雾绕,细雨绵绵。我们从茨坪镇红军南路出发,沿山路逶迤而下,车行约4公里,就到了半山区地势较低,海拔400多米的一个平坦洼地,这就是五井中“小井”了。云雾缭绕之中,群山环抱之间,满目峰峦叠嶂。有溪水淙淙流过,令这一片天地更显秀美。蓦地,就见到前方一栋古色古香的楼房了,坐北朝南,全木结构,质朴得如同普通

15、山民的居屋,但又有一股子庄重的特质,令人肃然起敬。那是1928年的秋天,红四军在三湾整编之后,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战斗频繁而激烈,伤病员自然也增多。为此,毛泽东决定在小井建造一座医院,经过红四军党代会审议通过后,就开始了兴建工作。红军官兵纷纷倾囊相助,他们的钱款是自己的零用钱,还有从每天菜金结余中分得的本来就微薄的部分,当时就叫做“伙食尾子”。费用不够,大家都投身建设工作,用心出力,就地取材,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把一个大约900平方米,上下共两层的楼房迅速建成了。这就是红军第一家医院,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医院。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潮湿,条件十分艰苦的地方,成百上千的红军伤病员在此疗伤。有一张年轻人的相片,挂在屋内的墙壁上,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走近一看,影像虽然略显模糊,但相片的年轻人抿着嘴唇,目光坚定,英气逼人。这活脱脱一个小帅哥!还来不及我们想象,相片下方简短的文字,已让我们屏气凝神,什么话都说不上来了。及至讲解员生动地述说后,我们的眼眶已满含热泪。这位毛泽东极为赏识的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叫张子清。他作战英勇,有才有识。在一次战斗中,脚踝部中了弹,由于毫无医疗条件,子弹不仅没能及时取出,伤口也发生了严重的溃烂,他不得不住进了红军医院,设法治疗。但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