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83165176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 历史(十二)教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 (十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考古

2、在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答案】B【解析】殷墟考古发现里面石器、蚌器里面的大多数都是农业生产工具,说明农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故选B项;殷墟考古应该是反映的商朝时期的出土器物,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指的原始社会,排除A项;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应该是在原始社会出现原始农业的时候,而不是题干所提的殷墟考古所反映的商朝,排

3、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中提到的商朝不符,排除D项。2晋武帝始设员外散骑侍郎,隶属于中央散骑省。该职具有位高职闲的特点,且无人员限制,受到高门士族与皇室子弟的青睐。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员外散骑侍郎数量扩大,品级和社会地位不断降低。这一变化( )A助推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 B使皇权呈现弱化态势C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 D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晋武帝时士族占据位高职闲的员外散骑侍郎,南朝将该职位大量授予军功起家的庶族,庶族进入统治阶层,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选D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军功授爵趋向常态化,排除A项;南朝士族相对衰落,庶族力量崛

4、起,皇权加强,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的不足指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材料中军功起家的庶族被授予员外散骑侍郎,但品级和社会地位却不断降低,并没有成为上品的官员,排除C项。3被鲁迅先生誉为“深沉雄大”的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江苏睢宁双沟出土的反映汉代庄园的画像石农耕图中,有男女老少4人,3个大人,1个儿童,还有小狗跟随在主人身边。这反映了汉代庄园( )A实行分散经营 B统一安排农事 C农民负担较重 D生产分工细密【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汉代,材料的农耕图中“有男女老少4人,3个大人,1个儿童”可知这应该是一个家庭,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活

5、动,具有分散性,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说具体干什么农活,更没有提及安排农事,排除B项;材料中还有儿童和狗,应该还是比较轻松的,而且并没有官吏剥削的描述,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讲述了有三个大人,但并没有说明他们的分工,无法看出生产分工情况,排除D项。4明代后期,苏杭等地不仅“州地宜稻者,亦十之六七,皆弃稻袭花”,而且“米贱丝贵时栽桑养蚕的收入为种粮收入的4至5倍,最高可达10倍,以平常年景而论,养蚕也比种粮的经济效益高出2至3倍”。据此可知,当时苏杭等地( )A商业性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B政府放弃抑商政策C商业发展造成了农业衰落 D纺织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明代后期苏杭等江南

6、地区“弃稻袭花”、养蚕收入剧增,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A项;明代后期政府并没有放弃抑商政策,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农业衰落不符合史实,且商业发展应该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棉花种植,未涉及纺织业发展,排除D项。5图1为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狮身人面石刻(局部)。石刻原是泉州婆罗门教(古印度宗教)寺之物,该寺毁于元末。明洪武年间重修开元寺时,这些石刻被移到开元寺来。该石刻可以用来来佐证( )图1A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B不同宗教教义的融合C中西石刻艺术的合璧 D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石刻原是古印度教之物,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

7、兴起于唐宋,航线经过中南半岛等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最终到达东非和欧洲,而石刻正是文化交流的产物,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古印度教,并未涉及其他教会,排除B项;材料展现的是古印度石刻,古印度不属于西方国家,排除C项;材料展现的是宗教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交融,并未体现社会习俗,排除D项。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江南地区实施“应变十策”:安民造册、招辑流亡、管理诉讼、治理土匪、兴办团练、整饬军纪、保障农业、兴修水利、减赋限租、招贤之制。这些举措( )A获得了民众普遍支持 B使江南地区长治久安C扩大了政权统治区域 D其意在应对社会危机【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制定的措施是为了“应变”,说明制定这些举措的目

8、的是为了应对社会危机的出现,故选D项;材料谈论了措施的具体内容,但并没有显示措施的效果,排除A项;列举措施的具体内容并不一定能保证措施的实施效果,排除B项;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并非完全一致,其效果如何还需要补充更多史料,排除C项。7下图是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英、美、德、法四国在华洋行数量统计图,据图判断甲应该是(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70年代英国是侵华的主要力量,因此英国在华洋行占绝大多数,故A项正确;该时期美国参与侵华,但此时美国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故乙为美国,

9、排除B项;仅次于美国的为德国,故丙为德国,排除C项;最少的丁为法国,故排除D项。8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 )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 B掌握了有利地形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 D贯彻了群众路线【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的指导方针是全面抗战路线,充分发动群众,据此依据材料“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是无关项,排

10、除。C也是无关项,排除。故选:D。9下表是1934年有关医事纠纷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医事纠纷发生的临床科别及数量外科2例,妇产科8例,内科5例,儿科2例,传染科2例,眼科1例,皮肤科1例医事纠纷发生地及数量上海8例,江苏5例,安徽3例,广东2例,广西1例,江西1例,浙江1例医事纠纷案的判决结果医师胜诉11例;有初判失当,重审有罪1例;初审无罪,又被判罚金,后被判决无罪1例;和解1例;未结案7例A医疗发展存在半殖民化倾向B西医的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C医疗技术水平存在地域差异D医事纠纷的审理程序不规范【答案】B【解析】材料与医疗发展存在半殖民化倾向无关,排除A项;医事纠纷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

11、性,不能说明医疗水平存在地域差异,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医事纠纷的审理程序,排除D项;根据临床科别可知是西医,根据医事纠纷案的判决结果可知多数纠纷是医师胜诉,这说明当时中国病患或其家属大多对西医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故B项正确。10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讨论,自然科学界的许多学者也通过座谈会或撰写文章,用自然科学史上的大量事例和自身经验说明科学原理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才最后确立起来的。据此可知,这次讨论( )A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肯定科学及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C正常学术争论转向文化革命 D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答案】D【解析】材料“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积极

12、参与讨论”“科学原理是通过实践不断检验才最后确立起来的”说明这场讨论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在当时冲破了长期“左”倾思想的桎梏,形成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答案为D项;从材料信息看,这场讨论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关于科学与科学家地位及作用的信息,排除B项。11罗马法中个人独立的历史逻辑与古希腊哲学家斯多葛哲学的理论逻辑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存在一种与自然并行不悖、永恒不变且适用于所有人的正确理性,这是一种遍及宇宙的普遍的法则。由此可知,罗马法的“自然法则”来源于( )A罗马的自然观 B罗马的逻辑学 C基督神学理论 D希腊哲学思想

13、【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中个人独立的历史逻辑与斯多葛哲学的理论逻辑是一致的。斯多葛哲学属于希腊的哲学思想,故选择D项。材料无法体现罗马的自然观念,排除A项。逻辑学由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创,排除B项。基督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与材料的时空不符,C项排除。12有西方学者指出,“在政治上,那些主要的宗教改革家都倾向于支持世俗权力;虽然路德不是诸侯驯服的工具,但也不像人民有时推断的那样(从他反对农民的著述中引用的话)是人民的敌人。” 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 )A打击了教皇权威 B传播了人文主义C忽略农民的利益诉求 D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答

14、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要的宗教改革家工具”可知,宗教改革家都倾向于支持世俗权力,此举将会打击教皇权威,故选择A项;题干强调宗教改革的政治影响,而传播了人文主义侧重于思想文化层面,故排除B项;路德是否忽略农民的利益诉求,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主张与上帝直接对话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D项。13下表是15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据此可知,新作物的传播( )时间玉米和马铃薯传播情况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开始在欧亚非大陆传播16世纪玉米在欧洲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粮食作物17世纪玉米已经传遍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18世纪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在中东地区,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等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A完全取代了原有农作物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C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发展D促进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玉米和马铃薯的传播情况,从开始传入到广泛种植,再到成为主要食物,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但并没有完全取代原有农作物,故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作物的传播对人口的影响,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14图3是1921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柱状图。据图可知,这一经济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