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3147927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 八佰和那些著名的战役相比,这只是一场小小的战役,而且是败仗,只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场有观众的战役。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1 8月21日,电影八佰在全国上映。人们有理由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历史上的八百壮士,就上演了一部悲壮的真实大片: 一支中国孤军,在日军围困中以寡敌众、死守不退,日军一波一波的疯狂进攻,都被勇士们击退。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2、这是1937年惨烈的淞沪会战中之细节。历史细节,唯有放在历史中观察,才能让人更加真实地理解。 当时的背景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不敌日军海陆空一体的凌厉攻势。10月26日,大场失守,上海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为防止被日军围歼,决定放弃现有阵地,全面向苏州河南岸转移。但是,当时蒋介石决定留一支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北岸坚守,最终选择了毗邻苏州河的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实则只有452人,一个营,他们来自第88师,由524团团副谢晋元率领。在日军已经占领的苏州河以北区域留下1个营坚守,已无太大军事价值。在蒋介石眼中,这支孤军的意义是:让外国人看看,我们还是有部队坚守在上海市区的。 蒋介

3、石满心希望:国联大会11月3日就要在布鲁塞尔开幕了,这个会议,一定要做出制裁日本的决定啊 1937年9月22日,淞沪会战正打得难解难分之际,蒋介石在南京就即将召开的国联大会回答巴黎晚报记者提问时,说过如此一段话: “若列国仍又不采取及时措施,遏制日本之侵略,则不但各国对中国原有之贸易为之消减,即各国在东亚之领土,亦必受严重之威胁。故对日制裁,非所以独助中国,亦所以保护国联会员国及相关非会员国本身之利益。本人深信各国远大眼光之政治家,必当有见及此,遵照会章制裁日本,以尽其义务矣。” 一个弱国的悲剧,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难时强国会“尽义务”出手援助。 当淞沪会战局势日渐对己不利后,蒋介石的选择是:要

4、坚持跟日本人打下去,哪怕是象征性地打,也要坚持到国联大会召开,由国联出面干涉、调停。 这又是弱国的悲剧: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与坚决的战斗意志与强敌对抗,却幻想通过外交斡旋来达到目的。 国联大会11月3日如期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要求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停止提供贷款和军需物资,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但与会各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关系,除发表泛泛的谴责之词外,谁都不愿率先制裁日本。 经过3个星期的空谈,11月24日会议通过了九国公约会议报告书,会议拒绝了中国政府关于制裁日本的正义要求,强调九国公约和平原则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敌对行动,采取和平程序。 这

5、份报告书,形同一张废纸。而这份报告书出炉之时,淞沪会战已经结束,日军兵锋,直指瑟瑟寒风中的南京。 心存幻想,又怎能坚决斗争? 八百壮士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历时3个月之淞沪会战的尾声。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蒋介石耗费心血训练的20个德械师全部葬送在黄浦江畔,中国雏形的空军也折损了大半战机,海军舰只几乎全部自沉封锁长江航道,抗战初期库存的弹药装备全部耗用在淞沪之战 从史料中能够读出:中国军人的血气之勇与武器装备、战术理念、战略思想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缺乏步兵与炮兵、战车的协同作战训练,不适应日军的海陆空立体作战。 那时的中国,确实是一个弱国,不仅仅是军事

6、上的“弱”系统性的弱。 八百壮士作为蒋介石“打给外国人看看”的象征,最终成为中国人面对强敌不屈抗战的象征。 事实上,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并不是“打给外国人看看”,外国人靠不住。他们以一腔热血,不畏死亡,在全体中国人当中树立了一座坚持抗战的精神丰碑,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八百壮士的结局,同样悲壮。 血战4个日夜后,他们受命退入租界,却被英军缴去武器。这支孤军全靠上海市民接济。他们照样出操和训练,但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的升旗仪式中,遭到租界军人的袭击,4死11伤。他们却只能通过绝食来抗议。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出操时遭受叛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36岁。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7、,日军进入租界,将这支孤军全部拘禁,押至各地做苦工,最远的被押送到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士们有些逃脱,有些死于折磨 这支孤军的悲壮,是当年弱小的中国的悲凉。 所幸,现在的中国,再也不是当年的中国了。 这恰恰就是历史予今天的意义。 八佰这部电影不仅刻画专业军人的形象,强敌来临,从不退缩,自杀式防止敌人进攻,到现在我心里还在哽咽。逃兵老算盘、老铁,从开始瓜怂,变成一个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士,值得我们学习。谢团长、齐家铭对老兵的教育,对一堆逃兵的言传身教,都值得每个管理者学习。宁知不可为而为之,坚守仓库四天四夜,特派员来劝说为了保存火种,谢团长才放弃四行仓库。 河对岸枪林弹雨,河这岸声色犬马。堂堂的中国人在

8、自己的国土上,不能保护自己,反而让侵略者保护,可悲之极。现在的中美关系恰恰就像八佰,不能寄托于他国周旋,我们要自己争取合法利益,绝不能妥协。在国际交往中,强权才是真理。强权需要强大的国力,因此在中美谈判中,要保护华为、字节跳动,不能牺牲企业利益,换来暂时的和谐。中美之争,是谁做老大之争,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妥协代表着新的广场协议。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2 截止到我发布这篇文章的一刻,八佰的票房已经高达6亿。即使大部分影院的上座率只限于百分之五十,任何人也可以预见到电影票房的持续增长。八佰的最终成绩会告诉我们,在人人焦虑不安的“后疫情时代”,一部新映画电影最高可以斩获多少票房,而这个数字将

9、会影响到中国内地往后四个月的新映画电影定档及排片计划。 八佰在上映之前就已经备受争议。尽管这场争议从始至终都和故事本身的价值倾向无关,但忿恨的情感总会给电影蒙上阴影。不过从现有的票房成绩来看,管虎与秦汉合照一事最多只能证明导演的认知存在严重问题,电影里中国军人的浴血奋战并没有受到无辜的牵连。 我在豆瓣上给八佰打了四星,以作鼓励。因为我们国产电影实在太需要这种规模的战争电影,每一部都显得弥足珍贵,成绩优秀的孩子就应该有糖吃。但是八佰并非完美无缺的电影产物,它自身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群像戏叙事混乱不清,是八佰最大的问题。为突出战争的残酷,电影频繁更换负责提供叙事视角的角色,缺乏一个从头

10、到尾穿针引线的人物,造成严重的视点混乱。本可以引以为傲的群像戏反而拖住整部电影的后腿,足以成为让电影成为群像戏拍摄的反面教材。如果你不明白什么叫做在群像戏里安排穿针引线的人物,那你可以看一下陈德森在十月围城里如何处理王学圻和梁家辉的角色,也可以看一下经典影片十二怒汉。 电影叙事讲究松弛有度,尤其是战争电影更讲究群体演员的调度和镜头信息的抓取、文戏和武戏的交叉推进、插叙和倒叙的恰到好处。在这一点上,集结号远远要比八佰做得要好,哪怕是芳华里短暂展现的越南战场长镜头调度,也能够证明冯小刚的导演能力比管虎至少高上一个档次。 与此同时,管虎不断强调保卫战的戏剧性质,可观众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笨。无论是赵

11、子龙的戏剧场景,还是穿梭在枪林弹雨里不死不灭的白马,如此频繁堆砌意象符号,最终只会弄巧成拙,令人出戏。观众并不需要过分重复的说教,特派员与谢晋元的一场谈话已经点明来龙去脉。 管虎尽到的最大努力就是放大战斗激烈悲壮的一面,正规军和逃兵散兵同台登场,战士、兵痞、流氓、黑帮、平民共聚一首,有人英勇无畏,就有人懦弱不堪。面对大银幕上血淋淋的写照,除了肃然起敬和痛心疾首之外,观众很难产生更复杂的情感。唯有观影完毕之后,观众才可能察觉到细微的违和感,对电影故事产生质疑。 这时候就谈到电影的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电影故事应该如何把握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像集结号、活着、霸王别姬、阿甘正传都是优秀的典范,创作者

12、以虚构的人物角色历经真实的大事件,从而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其中的行为细节和个人遭遇又是以人物的性格和社会的背景为依据进行虚构的,因此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融合相当到位。当然,就八佰而言,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早已注定,交战经过也有所记载,于是创作者能够发挥的空间只剩下具体的人物和个体的行为。 然而即使导演在片头和片尾分别注明“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也仍然会有观众像幼儿园小孩似的闹着大喊这个故事不还原、不写实,仿佛其他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部电影,唯有他自己洞悉真相。最极端的观众自然希望以纪录片的形式还原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所有细节,平和的观众需要电影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正常接上历史的轨迹,最随意的观众只求爆炸、火焰和鲜血

13、。 电影的改编应该包含多少真实内容,又应该具有多少虚构创作,全靠着创作者自行摸索,自行领悟。拍电影没有菜谱,一个观众对电影宽容与否,会依据其心情像货币汇率一样实时浮动,于是同一个观众很可能会在认可战狼2里棉被挡火箭的同时,否认八佰里双方军人的残酷交锋。 而正如我一直坚持的观点,观影是一件非常隐私的事情,观众有权利依据自己的想法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就是观众最大的权利,所以观众可以指责电影不够真实,叙事不够全面,战斗不够真实,看不惯“恶之花”参与演出,以及更多更多的批评,这都是观众享有的权利。这也是我为什么对豆瓣电影抱着敬意,在那里,观众对电影的热爱能够战胜强大的资本和疯狂的粉丝。 尽管指出了八佰

14、的诸多问题,但我依然要向各位推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告诉我,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电影院仍然存在于世界上。如果有条件去电影院看的话,那就尽量去电影院。如果有条件去IMAX影厅的话,那就去IMAX影厅。 记得,如果你容易落泪,那就带上一包纸巾。观影的时候戴好口罩,不要摘下。进影院前不要买饮食,只要是稍微严格的影院,都不会允许你把饮食带进去。最后,请不要摄屏,不要带小孩,或者告诉你的小孩在观影期间不要闹。以上是我一些善意的建议,如果你决定去电影院,那么我祝福你可以拥有良好的观影体验。 看集结号的时候,尽管我感受到凄凉、憋屈和刚毅,但也不会有痛心疾首的情绪。看八佰的时候,我好几次都有落泪的冲动。 为什

15、么集结号与八佰带给我的感受会如此截然不同呢? 等待老司机从洗手间出来时,我总算找到答案。 不是因为我想要去厕所。 而是故事后续未来的问题。 集结号的时间点已经是1948年,我们进入飞龙骑脸阶段,次年新中国就要成立。凄凉与悲伤的情感是投射在谷子地身上的,投射在单一部队身上的,尽管有更多人可能跟谷子地有相同的遭遇,但这是个人的命运和兄弟的荣誉,从某个角度来说,只要你想活着,总是可以活着的。 八佰的时间点是1937年10月末,淞沪会战尾声,上海失守,南京尸横遍野,中国饱受苦难,亡国灭种的危机近在眼前。现在我们知道八年后,中国就能扛过去,但当时的人,恐怕无法预料自己要扛多久时间,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吧? 电影八佰观后感中学生范文3 夜深了人静了,指尖在手机滑到一篇报道时突然停下,大致内容是:电影八佰或许就是想通过回顾那段悲惨的记忆,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主旨,历史无法改变,但可以铭记,过往无法改变,但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