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

上传人:黑*** 文档编号:183144125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三部分,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第一部分(2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

2、要求回答问题。(6分)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 y ()立不倒、奋勇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诠释了凝聚中华民族磅礴伟力的伟大精神。 我们可以把此次战“疫”体现的精神概括为:“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 ”的奉献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的奋斗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精神。伟大精神形成向心力,增强战斗力,凝聚起 的强大合力,激励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坚 y ( )持守、慷慨趋赴,以坚强意志、必胜决心打赢这场没有 xio()烟的战争。(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2

3、)将下列词语填在恰当的位置。(3分)A砥砺奋进、自强不息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1)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2)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4)浊酒一杯家万里, 。( 渔家傲秋思)(5)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 ) (8)泰山的高峻,总让人并不满足于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雄视一切,发出“会当凌绝顶, ”的感慨。3名著阅读。(

4、7分)(1)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3分)沈琼枝住在王府塘房子里,也同房主人娘子去烧香回来。沈琼枝自从来到南京,挂了招牌,也有来求诗的,也有来买斗方的,也有来托刺绣的。那些好事的恶少,都一传两,两传三的来物色,非止一日。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庄非熊却也顺路跟在后面,看见他走到王府塘那边去了。庄非熊心里有些疑惑。次日,来到(A)家,说:“这沈琼枝在王府塘,有恶少们去说混话,他就要怒骂起来。此人来路甚奇,(A)兄何不去看看?”(A)道:“我也听见这话。此时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难而来此地?我正要去问他。”选段中A的名字叫什么?结合原著中这个人物的故事,

5、说说他的性格特点。(3分) (2)所谓信仰,就是相信并奉为准则或指南的某种主张、主义等。重读名著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平凡的世界,任选其一,谈谈书中某一主要人物的信仰的具体表现。(4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情境对话。(3分)晚饭后,小苏打开当天的苏州日报,读到一则消息: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景点的枫桥景区,将从12月8日起免费开放。爸爸:这真是个好消息,等你放了寒假,我们可以去“枫桥夜泊处”“铁岭关”“景区古镇”这些景点免费游览了,我还特别想去看看寒山寺里那个藏经楼呢。小苏:爸爸,您看这两张示意图,您想去的这几个地方不全免费啊!爸爸:小孩子眼尖!那这几个景点哪些是免费的?哪些是收费的?小

6、苏: 第二部分(4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5分)【甲】 咏史六首陈胜吴广乐雷发假号偷名只可怜,在抛钱镈弄戈鋋。比头燕雀应相笑,鸿鹄元来是项燕。注释钱镈(qin b):古代两种农具名。后泛指浓具。戈鋋(chn):戈与鋋,两种兵器,亦泛指兵器。元:同“原”。【乙】 秦门陈涉周 昙秦法烦苛霸业隳,一夫攘臂万夫随。王侯无种英雄志,燕雀喧喧安得知。【注释】隳(hu):毁坏;崩毁。5简要分析甲诗中的对比手法。(2分) 6两首诗都写到了燕雀与陈涉的关系,试作比较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甲】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

7、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候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选自贾谊过秦论)【注释】汤、武:指商汤、周武王。正:同“政”。【乙】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

8、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选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故 先 王 者 见 终 始 之 变 知 存 亡 之 由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2)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10请根据甲文的相关内容,分析说明乙文中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的依据。(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

9、完成1114题。(9分)校服能否好看些?材料一:统一的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学生言行,还能有效杜绝学生间的攀比。但是,有人坦言,校服式样往往会引来学生抱怨,“没有型”“款式太土”。光明日报微博发起的调查显示,“不喜欢”的原因中,82.3%的人选择了“款式设计”,81.3%的人认为“校服并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每次在街上看到孩子们穿着并不很得体的校服时,全国中小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主任潘波总会感慨,社会发展起来了,但校服还没跟上:“有不少校服配色特别怯,无法体现学生的蓬勃朝气;面料也不轻薄、吸汗;款式肥大、不符合青少年人体特点,甚至做工也很粗糙。”一套美观、

10、适合学生的校服,需要具备哪些要素?从服装专业的角度,潘波给出了答案:面料、色彩、款式、工艺都是评价校服优劣的重要标准。材料二:尽管一直被质疑,但为什么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面口袋”校服没有被淘汰?其主要原因是,一些能力强、资质优的生产商和面料商并未进入校服制作领域。记者曾在浙江某小型服装加工厂,看到七八个工人正在制作印有昆明某学校字样的校服。这批订单共有千余件,包括了运动短袖和衬衫套装。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校服制作的利润很低,只能以销定产,有订单来了才能做。所以,小订单制作时间相对较长。”漂亮的校服往往伴随着高价。英国伦敦、日本东京一些小学生的置装费折成人民币要1000元左右。但记者发现,我国

11、多省市校服限价标准不足百元。比如,2017年,南昌市中小学夏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60元,春秋装每套最高不得超过80元,学校只有获家长委员会许可自主采购时才可突破限价。“限价令”遵循了均衡原则,照顾到不同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优质企业的进入意愿。以一套定价80元的夏季校服计算,厂家会把成本控制在50元左右。因为还涉及量体、调换等服务,这50元就要分摊在面料、加工、服务三个环节,其售后质量及服务水平体验感较差。材料三:6月2日,雄安新区向全球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要求设计元素有创意,款式色彩体现新时代青少年形象气质。既要充分考虑体现地域特色,又要兼顾不同校园文化背景。“符合形象气质”“考虑地域特色”“体现校园文化”,这些要求可视为对校服标准的解读。然而,很多人认为校服的功能仅仅是用于统一识别,而校服本应承载的礼仪熏陶、唤起审美意识等功能往往被忽视。 北京市中小学校服研发中心设计师周游感觉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意识到校服的美育功能,开始向他们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寻求帮助,“每接触到一所学校的设计要求,我们会提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