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183137153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监理实施细则(PDF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基坑开挖深基坑开挖支护支护工程工程 监理监理实施实施细那么细那么 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体建筑 24 层,裙楼 4 层,地下 1 层,设计为框架剪力墙构造,建筑物 高度为85.3m, 总建筑面积为 36316.2m 2, 地上建筑面积 30038 m2, 地下建筑面积 6278.2m2。 地下根底开挖深度为-7.45m,局部开挖深度为-10.25m,地基根底为钢筋混凝土筏 板根底,以天然地基为持力层。 二、环境概况二、环境概况 施工现场四周环境复杂建筑物稠密 1、基坑东侧为 1 栋已建 1 层建筑,砖混构造,浅根底,建筑外轮廓线距地下室外 墙边最近处约 6m,需保护。 2、基坑

2、北侧为 1 栋已建 34 层建筑,砖混构造,浅根底,建筑外轮廓线距地下室 外墙边最近处约 8.5 米; 该侧西边围墙外有一配电柜, 围墙外有雨、 污水管及自来水管, 需重点保护。北侧西半段外为渔市口路,路边距地下室外墙约 5.5 米。 3、基坑西侧围墙外为东大街,紧靠围墙为沿街商铺,在基坑施工前搬迁,街道一 侧为人民商场,为 34 层建筑,框架构造,该侧地下室外墙距其外墙边最近处约 15m 需重点保护。 4、基坑南侧有 2 栋已建 23 层建筑,砖混构造,浅根底,建筑外轮廓线距地下室 外墙边最近处约 10m 该侧围墙外道路下埋有电缆,需保护。 三、基三、基坑平安等级坑平安等级 综合本基坑挖深,

3、 周边环境等因素, 确定本基坑的平安等级为二级, 重要性系数 1.0 四四、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土类型属中压缩性、中硬场地土,属根本稳定区。场区内无液化土层分 布。场地地下水常年最高水位埋深为 1.5 米,年变化幅度为 1.0 米左右。 五五、工程特点、工程特点 1开挖面宽,开挖深度大,开挖时间要求紧。故只能用分段分层开挖,根据进度 需要,视施工现场条件的可能,适当考虑局部工序搭接进展。 2本工程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上部杂填土中,下部土层为隔水层且含水量小,基坑 所在场地地表土体已被下挖约 23 米, 场地标高-2.00+0.00; 基坑挖深 4.3m6.8m。 现场查看发现坑内

4、根本枯燥,本工程不做专门的止降水措施,采用坑内布设明沟加集水 井的方式明排坑中地下水。 六六、实施监理工作、实施监理工作依据依据 1?建筑构造荷载标准?GB500092001 2、?建筑地基根底设计标准?GB500072002 3、?混凝土构造设计标准?GB500102002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标准?GB500862001 5、?建筑地基根底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02 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建筑桩基技术标准?(JGJ942021) 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5、 10、?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ECS96:97) 11、设计文件及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标准 1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3、已批准工程基坑监测方案 14、已审批的基坑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基坑支护方案 15、已批准的工程监理规划 七七、土方开挖控制要点土方开挖控制要点 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须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对各种可能发生的 情况进展预估和对策分析,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认可后严格遵照实 施。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平整场地,去除和搬迁施工区域内地上,地下所有障碍 物,做好防洪、排洪工作保证场地不积水。 3、设置测量控制网,水准点要求设在不受基坑影响之处。 4、采

6、用机械开挖,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 0.5M。 5、在开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时空效应,遵循分区、分层、对称、平衡的原那么。 6、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坡率应不大与 1:1.2;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 3 米, 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工程桩位移、 破坏及现场人员伤损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 7、坑底土方留 300 厚人工开挖,不得超挖,尽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8、机械进出口通道处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设置配筋混凝土面层,不得在支 护构造顶部直接碾压。 9、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基坑周围地面超载,基坑顶部严禁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 在 20kPa 以内,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行走路线及停靠地点。 10、弃土

7、应及时运出,如需堆土或留作回填土用堆土坡脚至坑边距离及堆土高度应 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 11、基坑开挖至设计土面后,应对坑底找平,如有小部份超挖,应用 C15C20 毛 石混凝土回填处理,并整实至与地基土根本一样密实度,及时施工排水沟和集水井及垫 层。 八、八、基坑支护基坑支护施工施工控制要点控制要点 根据基坑挖深、地质条件及现场施工条件,采用人工挖孔桩悬臂支护、土钉墙支护 及局部放坡开挖;坡面挂网喷细石混凝土封闭措施。 1、进场材料 1水泥: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钢筋:一级钢筋 HPB235,二级钢筋 HRB335 3钢材:Q235 4焊条:E43 系列型焊条 5砂:土钉灌浆用砂采用细

8、沙,粒径不应大于 2.5mm,使用前应过筛,其含泥量 按重量计不得大于 2%,喷射混凝土用砂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宜大于 2.5,含水率 5% 7%,含泥量3% 6石子:粒径12mm 2、人工挖孔桩施工 1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等级 C30,护壁混凝土等级 C20。 2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校核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以保证桩的垂直度。 3孔顶护壁要高出地面 20cm,防止地面杂物,石子落入孔内和地表水流入。 4孔周围堆放泥土应离开孔口 2 米以外,堆高不得超过 2 米,并要当日清运不 得过夜。 5纵向主筋与水平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钢筋笼可分节放入孔内,采用焊接连 接,焊接长度 10d,接口必须按标准要

9、求错开。 6钢筋笼外侧需设置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不小于 50mm 。 7出露地表桩段可采用砖模。 8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每根桩的浇筑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浇灌时 混凝土自由落下高度小于 2 米,成桩后不得有断桩、混凝土离析及夹泥出现。 9桩顶混凝土超灌长度为 0.8 倍桩径,凿除泛浆后的桩顶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 要求,桩顶以上出露的钢筋长度到达设计要求。 10桩位水平偏差50mm; 桩径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0.5%;充盈系数 1.1;沉渣厚度150。 11桩顶应嵌入圈梁 100mm,状体纵筋应伸至圈梁顶。 12桩间土体采用挂钢丝网喷细石混凝土护壁。 3、

10、土钉墙支护施工 1土钉孔径 100mm,孔内注浆体强度等级 3d 强度不得低于 10MPa,28d 强度不应 低于 30MPa。 2土钉布置形式:三角形。 3网片钢筋:8, 间距 200mm。 4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厚度:80100mm,坡顶混凝土外延 1.0m,作好护 坡顶排水。 5土钉锚杆 HRB335 级热轧带肋钢筋 25,钻孔直径 100。 6挖土应按土钉垂直间距挖土并修坡面。机械挖土时应预留 0.1m,之后人工修 整,根据边坡土质情况,可采取全面或分段挖土支护。 7按设计孔深,人工或机械成孔。 8按配比制浆,注浆采用底部注浆法,注浆管应插入距孔底 250500mm 处,随 浆

11、液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为保证注浆饱满, 孔口宜设止浆塞或止浆袋。 9网片筋应顺直,按设计间距绑扎结实。在每步工作面上的网片筋应预留与下 一步工作面网筋搭接长度。 钢筋网应与土钉连接结实。 埋设控制喷层混凝土厚度的标志。 10按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干料。为使回弹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喷头与受喷面 应保持垂直,喷头与作业面间距宜为 0.61.0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射时应控制 用水量,使喷射面层无干斑或移流现象。 11喷射混凝土终凝 2h 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 37d 。 九九、监测、监测 本基坑周围紧邻已建建筑和地埋管线,基坑北侧、西侧紧靠道路,为保证道路、已 建建筑及地埋

12、管线在基坑施工期间的平安,该支护方案的实施应有施工监测配合实施, 实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及进度。 本基坑监测等级为二级。 一监测内容 1、支护构造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沿人工挖孔桩桩顶圈梁、土钉墙段坡顶每 隔 1015 米设置一观测点。 2、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在支护构造外侧土体中埋设测斜管,测斜管长同桩长, 间距 3050 米。 3、建筑物沉降监测:在建筑物的角点部位及其它适当的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每 栋不少于 6 点。 4、道路沉降观测:沿路边每 1015m 左右设置一观测点。 5、地埋管线位移监测:视现场情况布设,可利用检查井或模拟 式测点作为 监测点。

13、二技术要求 1、施工期间应根据监测资料及时控制和调整施工进度方法,尽量减少基坑的开挖 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监测仪器的选择应考虑最大可能需要的量程,选用满足平安监测要求的仪器。 3、仪器安装埋设前应进展检验和率定,绘制检测点安装埋设详图,并按照方案和 埋设要求做好埋设准备。 4、所有监测点安装完毕后,应及时绘制准确测点位置图,并对监测点加强保护, 预防意外破坏。 5、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发现异常现象,加强监测。 三观测要求 1、在土方开挖前,须测得初读数。 2、基坑开挖到底板浇筑完毕后三日,支护构造顶部水平、竖向位移及土体深层水 平位移需一日一测。 3、底板浇筑完毕后三日到施工

14、至主体构造0.00,支护构造顶部水平、竖向位移 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23 日一测。 4、临近建构筑物、道路沉降监测一日一测。 5、地埋管线位移须一日一测。 6、施工期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频率;暴雨洪水期间应加强监测频率。 四报警值 1、支护构造顶部水平位移:位移速率4mm/d,位移总量40mm。 2、支护构造顶部竖向位移:位移速率3mm/d,位移总量25mm。 3、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位移速率4mm/d,位移总量70mm。 4、周边建筑物沉降:位移速率3mm/d,位移总量30mm,差异沉降L/1000。 5、道路沉降:位移速率2mm/d,位移总量15mm。 6、地埋管线位移:报警值需征询

15、相关部门意见。 (五)质量监测 1、人工挖孔桩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 少于总桩数的 30%, 且不少于 20 根; 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缺陷可能影响桩的 水平承载力时,应采用钻芯法补充检测,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2%,且不少于 3 根。 2、每一典型土层设 3 根专门用于测试的非工作土钉,土钉采用液压千斤顶进展抗 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同一条件下,试验数量不得少于土钉总数的 1%,且不少于 6 根。 3、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采用钻孔检测。面层厚度检测钻孔数每 100 一组,每 组不少于 3 点;面层强度检测钻孔数每 500 一组,每组不少于 3 点。

16、 十十、质量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 1、了解地质情况和地下管网、构筑物情况,认真编制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方案, 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平安交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采取有 效措施防范,必要时现场商定调整技术参数应急施工。 2、提前计算施工用材料量,以便备料。 3、根据水泥浆和混凝土的强度及工艺要求,提前做好配合比的试配和优选。 4、严格按照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精心施工,技术人员跟班指导作业,确保每道工序 符合要求。 5、严把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的质量关,原材料应具有合格证。 6、对每个施工环节严格把关,质检员必须对工作认真、及时到位,对施工质量进 展监视检查,检查合格前方可进展下道工序施工。 7、设专人对坡顶水平位移、坡顶沉降观测点进展测量,每天将测量结果反响给责 任工程师以指导施工。 十一十一、平安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平安生产、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该支护工程具有离周边建筑物近、地质条件复杂、穿插作业、工期紧等特点,平安 工作十分重要,严禁施工中在坡顶堆放材料及重物以免造成未成形的坡体滑移,各级管 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1、施工现场必须认真贯彻“平安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公路与桥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