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83132149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7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学案14文化传承与创新(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 (1)含义及表现: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的多样性。 (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民族文化,必要性: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是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 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 的必然要求。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既要认同 文化,又要尊重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反对文化霸权主

2、义,反对守旧和封闭主义,也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的,世界的,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繁荣,本民族,其他民族文化,2.文化传播 (1)途径:主要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等。 (2)手段: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 、 、 、电子和 等发展阶段。 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3)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口语,文字,印刷,网络,大众传媒,(1)多角度分析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增进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加强相互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及要求。积极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态度及要求。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

4、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 (1)特点: 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 的精神纽带。 (2)影响(或作用):具有双重性。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性,稳定性,民族性,民族生存和发展,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 ,发展是继承的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5、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 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 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 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 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教育,三、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6、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 的发展,促进 的繁荣。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对传统文化“ 、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社会实践,灵魂,社会实践,民族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2)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4.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1)不同 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 。 (2)在此过程中,必须以世界 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

7、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 。,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博采众长,优秀,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克服“ ”和“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需求,发扬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实践,精神文化,长处,优秀,易错点1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典例1 】(2009江苏)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

8、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这表明( ) 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 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错因分析 该题考生易错选A、B、C,原因在于对尊重文化多样性存在误解。“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D项符合题意。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可为我所用,A项片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B项错误;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C项错误。 纠错心得:尊重文化多样性:(1)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

9、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2)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3)应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4)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易错点2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典例2 】(2009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B. C.D.,B,错因分析 该题考生易错选。京剧是我国国粹,优秀剧目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

10、课堂渠道,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题意,当选。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具体分析,片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错误,因此答案为B。 纠错心得: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对传统文化要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易错点3 文化创新是文化创作者的事,与一般群众无关 【典例3 】文艺工作者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是因为 ( )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艺创作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和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A.B. C

11、.D.,A,错因分析 错选是没有弄清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只能来自于社会实践,而不是创作者的聪明才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正确,选A。 纠错心得:人民群众与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作者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因而,认为

12、文化创新与一般群众无关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易错点4 我们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学习和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典例4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 是一种学术浅薄的表现。这启示我们 ( )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必须承认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承认各国文化存在优劣之分 学 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要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B. C.D.,A,错因分析 错选是把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错误地理解为要把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反对文化中心主义,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

13、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选A。 纠错心得:如何进行文化交流和借鉴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但是,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预测: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近几年来,中华文化逐渐走向世界,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外文化年不断举办,高考可能会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具

14、体事例,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典例1 】(2009广东单科,不定项)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 )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解析 此题可以利用排除法。A说法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是错误的;三字经是传统文化,其英译本入选“儿童道德丛书”成为现代文化,故D符合题意;B、C很容易判断是符合题意的。,BCD,预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考命题的重点,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

15、化以及现实生活中保护传统文化的实例命题是高考重要的考查方式。可能会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复习备考中注意将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文化创新整合起来理解。 【典例2 】(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相关链接】曹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

16、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应全面分析,既要正面立论,说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批驳错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预测:文化创新如何进行 文化创新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重点,可能会结合现实生活中进行文化创新的成功实例,让考生表述他们是如何进行创新的,或者是就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提出建议措施。 【典例3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