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典话题作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3076215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经典话题作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高一经典话题作文高一经典话题作文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诚实,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守信,它变得悦耳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高一经典话题作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1 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有感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文明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与天地共存,和日月同光。青春接力,强国有我! 回溯百年,中国少年,挥袂则九野生风,高呼驱除鞑虏,卫我中华;五四青年,慷慨则气成霓虹,呐喊矢志夏兴,独立自主。而当今,吾辈青年当传先驱之勇气、承先辈之风骨,以青春之名,对五星红旗庄严许诺:强国有我! 先贤历史终须

2、记,回眸远望正当时。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愿君可见,樊锦诗“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的热爱与执着;何建明先生为南京_全纪实著书立说;假如同宝会说话中铜壶斑驳的身体上印刻的令人迷醉的时代。回望,是青年人的智慧和担当,五四运动承载的无畏精神、首创锐气是青年勇立潮头的锦囊,历史是人类的宝藏。 “汗青古籍中采撷智慧,追昔抚今中神交千古。”青春的我们目光与历史相撞,承五四之风,携历史而行,方可一路坦荡。 继往开来迎现代,巧思创新促发展。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只有不断地革故鼎新,敢为人先,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国际社会中立于潮头。当彩虹无人机翱翔天际,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青年创适奇迹;当港珠澳大桥连通此

3、彼,中国智造再上新的阶梯;当嫦娥奔月、天眼开启,少年中国已然焕发生机。五四,教会新一代中国青年先锋精神,以无畏利剑,拭破黑夜无际。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它才有希望。”青春的我们脚步涉足未知的与土地,传五四之志,携创新而行,方可一路开创。 风宜长物放眼量,胸怀天下气昂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华夏五千年教会我们大气风骨,五四运动更是昭示出团结立量。中美贸易战打响,美国步步紧逼,华为却大气表态:为全世界研发科技。若美国继续合作,华为愿减量生产。这是中国人的长远目光和恢宏气度。五四,告诫中国青年众志成城、开放包容。 “天下大同,美美与共。”青春的我们胸坏吞云吐雾之志,继五四之气,踏清风而

4、行,方可一路芬芳。 “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拭长空。”对于五四,我们其实去古未远。百年前有志青年学生的振臂高呼里,有无畏担当之勇气,有忠诚爱国之热血,亦有革故创新之精神,团结包容之心胸。而今,百年沧海桑田已逝,吾辈当承先人风骨,铭记过去,创造现在,包容未来,让中国青年的精神沃土厚重如初。 百年五四,千载风骨,青春接力,强国有我!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2 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且只生长于热带。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由于本土无法种植橡胶只能依赖进口,于是爱迪生提出:“能否从植物中提取类似的成分?”在这一设想提出后,美国研发出了人工合成橡胶。 大学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

5、创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当下,创新应被大力提倡。 创新往往源于现实的挫折与对未来的希冀。正如大树有对远方的向往但又无法移动,这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使其以新办法实现愿望。对国家强大的希望与邦联现实的混乱使美国弃邦联而采联邦。同样,有着对人民更好生活的向往,让中国选择改革开放而非固步自封。 所以欲先创新,要打破固有的“差不多”这类得过且过的思想,更要打破旧有的温床。人是有惰性的,而国人思维体系中又有保守、谨慎的一面。正如鲁迅先生所叹,“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人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创新的思想保证应是对更幸福生活的追求,有了对未来的追求才会有对现实的不满,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以跳出旧生活。而仅是主张有

6、口饭吃,也就无从创新了。 创新以自我革命形式实现。大树的新办法并非仙人传授,果实也不是上帝为其所挂,而是自出心裁。当代社会竞争加剧,时代飞速发展,只有能创新者可以胜出。反观百年老店柯达,虽率先研发数码相机,但死守胶卷不放,最终黯然破产。究其根源,在于其公司以其成熟胶卷技术为傲,而不愿轻易改变。 这说明创新需要一个自我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外在动力是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内在动力是体制内部具备的发展认知,而后者更重要。要实现对旧有的突破和否定绝非易事,虽有外来压力,人们也可选择逃避,只有内在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才可以促使人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推动革新,又反作用于这种创新思维。今日无数大型企业

7、秉承创新理念,斥巨资于研发,而创新带来的成果又使企业焕发新生。 创新最终引向成功。大树以果实让鸟兽将种子带向远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在现实中,创新作用远不止此。创新一方面给创新者带来了物质效益,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努力后精神上的力量的增强。此外,一人的创新起到的带动作用可以激发全社会对创新的兴趣,从而引发万众创新,极大地带动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进步。 “日新之谓盛德。”大树用新办法实现了对远方的探索,而智力足备的人类更有理由去开拓创新,打开新未来。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3 “文”是对应“武”而言的,两者都是讲人和人,机构和机构,阶层和阶层,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武”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

8、说了算,大家对抗,而“文”则是不妨大家坐下谈一谈,“文”的本意里有纪录双方诚信的意思,就比如我们现在说签个合同,签个条约之类,大家合作;总之武是摧毁,文是建设。 所以文明不过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较明显,至少多过“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愿意建设而非摧毁。因此每天喊打喊杀的,大体不能算文明人。 孔夫子说“郁郁乎文哉”,就是说“文”是发展、生长、具有亲生命性的,因此孔子才会“制礼”“礼”的本质是要人们克制“武”的倾向,所谓“克己复礼”,也就是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文”的目的。 为了让人能够更好滴遵“礼”,孔子还强调说要通过“作乐”来调整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这样他就能很好滴达成“克己”

9、。比如音乐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也可以让人振奋起来。此所谓中国的“礼乐文明”,很有建设性。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说什么“文明入侵”/“文明的冲突”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说文明总是这么具有侵略性,那么这个文明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也就是缺乏韧性的。 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间分裂、战争远多于承平之时,异族外强入侵占领亦有之,为何能依然屹立不摇,不似其他文明古国到如今只成为断壁残垣、历史追忆?这种韧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们文化中“礼乐文明”强调文而不非武的内核本质。 再观今日之世界,二战之后建立的全球文明体系正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国家之间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走向对抗,地区之内利益愈发难以平衡走向分裂,宗教冲突、种族冲突、

10、贫富冲突,各种极端思潮走上前台,“文”在消退,“武”在滋长。 人类历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为“武”上台压制了“文”。这一次,能否坚持文明的韧性可能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4 美国作家梭罗说:“从圆心可以画出多少条半径,即生活方式就有这样多。”如是言,生活固然多样,但其都被死死钉在同一个圆心上。 任何一条半径都是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人必须走向圆心,无法出逃。 人之多,固然生活方式多样,在面对不同的人生之路,则各取适合的方式前进。蒙田认为“世界是多样化”,没有两样东西是完全相同的,正对照着每一条圆半径,没有两条半径是完全相同的。多种多样的人生,也仅是从生到死的一次

11、美丽旅行。 半径可以不同,人就不能走同一条直线吗?如果每个人的路相同,那就失去人类可贵的“个性”。莎士比亚的“一千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1984中温斯顿冲破封建体制的决心等都将随机械复制而消失殆尽。倘若有那一天,世界必然是寻求思想自由到“能讲出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一般的可怕世界。 个性之繁,本就是人类的愧宝。早在_教盛行,思想控制的中世纪,就有但丁、薄伽丘之流大言人性的伟大,十五世纪佛罗伦萨的街头早已有一批又一批的学者讲述道理,用著作打开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打破对个性的限制;亦如明清后期,中国的思想家们在面对皇权的专利垄断以及奴性控制之时,发生呐喊,将中华的读书人从高不可触的儒家云端,

12、拽到民生国政的现实中来。个性之贵,究其本源,是人与人各有不同,因而各个性独一无二,走上的路亦不与旁人重复。 但千万条路中,当每个人用其各自的方式前行的时候,终点都是圆心。但伟人都不会因知道道它的终点而停下的脚步。正如许多普通人一般,幼年时孟子也会受外界影响,而孟母三迁使其获得良好教育,他才能在儒学上获得“亚圣”之称;像大多数黑人一样,奥巴马幼年生活也颇贫困,但他母亲在一天仍打许多工的情况下,仍一大早起来为其上课,并希望他不再受歧视与贫苦困扰。最终他可以入住白宫。也许失去指导,他们也将如大多数人碌碌一生,但他们都有母亲指导,轻轻将半径调拨一下,他们的人生便有了别人不能拥有的光彩。在自己的个性上发

13、出其特别的光芒。 人生的终点必然是死亡,我们不同的半径都指向同一个圆心,并不想着距离圆心多远,而是用付出浇出荣耀,无问西东。 高一经典话题作文5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们悄悄地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珍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怀着一份爱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纪念。 沙滩上有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犹太人民族的故事。在二战_迫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时候,犹太人们仍抱着复兴的希望,他们从不放弃,从不妥协,他们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来自于哭墙。那堵饱经历史沧桑的哭墙,记录着民族的苦难与过去,光荣与梦想。每一个犹太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

14、来到哭墙下,纪念自己的前人,正是这份纪念的心情,让这个民族保存着自信、坚韧,让他们再一次在地平线上高高站立。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居里夫人对民族的怀念。居里夫人一生清贫,在年少求学之时已离开祖国。在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追求多年之后,她终于在金属中提炼出“钋”这种放射性元素。她知道这元素将带给她数不尽的荣誉,而她,这位感恩的科学家,立即想到以“Po”来命名这元素,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或许正是这份时刻惦记着祖国的心情,让居里夫人一直不懈努力着。之后,她又提炼出“镭”,并成为少数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沙滩上有一颗感恩的贝壳,那是作家三毛心中的那棵“草”。三毛在异地求学时曾经失落无助,就在这

15、时,有一位陌生的同学送给她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并鼓励她振作起来。三毛的心灵十分感动,她在有人送我一棵草中写到:“草会枯萎,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位不知去向的同学。我只有把这份帮助人的心,这份感恩的心传递开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三毛用她的真切行动做到了,她用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感情,感动和滋润着读者们的心灵,这便是她的纪念方式。 有人从黄河的各水段中采集不同的样板,来纪念创造灿烂华夏文化的先人;有人羁旅在外,仍随身带着泥土,纪念自己的祖国;而我们,在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总会带着思念,去纪念为我们幸福献出生命的烈士们。怀着一份感恩,怀着一份信念,我在沙滩上拾取几颗贝壳,珍藏在身,纪念历史,心中已准备好,创造未来。 第10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