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

上传人:d****e 文档编号:183075410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分泌代谢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指南目 录2型糖尿病3一、疾病相关情况3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3(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3(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3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41型糖尿病5一、疾病相关情况5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5(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5(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6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6(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6(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6甲状腺功能减退症7一、疾病相关情况:7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7(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7(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8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8(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8(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

2、机构上转标准: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9一、疾病相关情况9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9(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9(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0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10骨质疏松症11一、疾病相关情况11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11(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1(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2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12(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2(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2132型糖尿病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

3、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二)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三)临床特征: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或无明显症状,或因其他症状就诊而发现,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外阴瘙痒、反复感染等;少数以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起病或因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症状就诊而明确诊断。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初发糖尿病无

4、急性及严重慢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l/L;2.排除饮食、运动等因素所致,反复发生低血糖(包括脆性糖尿病);3.妊娠糖尿病;4.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5.糖尿病分型有困难者;6.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者;7.血糖波动大的患者;8.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急性代谢紊乱已纠正;2.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稳定,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4.严重高血糖的患者经治疗后随机血糖16.7mmol/L;3.反复发生低血糖的病人;4.血糖波动大的患者;5.反复发生酮症/酮症酸中毒的

5、病人;6.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病人;7.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急性代谢紊乱已经纠正。病情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治疗,病情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3.血糖波动大,或反复低血糖者病情已稳定,已经制定治疗方案。(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糖尿病有急性并发症,不能处理,或经处理效果不好者;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有困难者;3.糖尿病伴发其他疾病者;4.糖尿病伴有妊娠;5.当时医疗机构认为诊断及治疗有困难。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6、)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二)分类: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病变所致;中枢性甲减:因垂体或下丘脑病变所致。(三)诊断标准:具备甲减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增高,FT4减低,原发性甲减即可以成立,进一步寻找甲减的病因。如果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减低或者正常,TT4、FT4减低,则考虑中枢性甲减,进一步寻找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四)临床特征: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便秘、月经不调、肌肉痉挛等。同时可累及肌肉与关节、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情况下可引起黏液性水肿昏迷,临床表

7、现为嗜睡、低体温、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四肢肌肉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休克、肾功能不全危及生命。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亚临床甲减(仅TSH升高,FT4水平正常),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2.病因明确且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病因不明确的甲减、中枢性甲减患者;2.临床症状较重,或已发生甲减并发症的患者;3.特殊情况下的甲减患者,如甲减合并妊娠、儿童甲减患者;4.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原发性甲减病因明确,并发症已基本控制,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者;2.病因明

8、确的中枢性甲减,其他内分泌靶腺受累情况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病因虽然明确,但经过替代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原发性甲减患者;2.中枢性甲减患者怀疑有其他内分泌靶腺受累患者;3.有并发症的甲减患者,如黏液性水肿昏迷、甲减性心脏病(心包积液或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病变等;4.甲减合并其他疾病(妊娠、严重高脂血症、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5.原因不明的甲减患者;6.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因甲状腺组织增生、功能亢进,产生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所引起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兴奋

9、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简称甲亢。(二)临床表现:神经过敏、烦躁失眠、手抖;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乏力、怕热、多汗、体重减轻;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周期性麻痹(男性);女性月经稀少等。少数重症肌无力(1%)。淡漠型甲亢:常见于老年患者:乏力、厌食、抑郁、嗜睡、体重减轻。体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软或韧,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部分病人可伴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等。实验室检查:T3、T4、FT3,FT4、TSH,TRAb阳性。(三)诊断标准:有甲亢症状,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伴有突眼、胫前粘液性水肿,T3、T4、TSH,TRAb阳性。二、门诊分

10、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确诊甲亢(Graves病),无甲亢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肝功损害),无抗甲亢药物不良反应者;2.已制定抗甲亢治疗及合并症控制方案,病情稳定且较轻者;3.当地医疗机构已开展甲状腺激素测定。(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不能鉴别甲状腺毒症者;2.口服抗甲亢药物后,病情反复,或较快出现甲减者;3.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肝功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4.甲亢伴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等,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合并症者;5.需要做I131治疗者;6.妊娠合并甲亢者;7、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甲亢合并其

11、他严重并发症患者; 8.当地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有困难者。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甲亢伴严重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严重肝功损害)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2.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3.I131治疗后,病情好转。(三)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甲亢伴严重合并症(浸润性突眼、粘液性水肿、甲亢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严重肝功损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严重合并症;2.口服抗甲亢药物后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严重肝功损害、严重皮肤过敏等;3.需要做I13

12、1治疗者;4.当地医疗机构诊断、治疗有困难者。骨质疏松症一、疾病相关情况 (一)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二)分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 (三)诊断标准:脆性骨折;骨密度检查: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和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四)临床特征:疼痛:腰背疼痛、周身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脊柱变形;骨折: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已明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且不伴有骨折,治疗方案已确定,病情稳定者;2.已明确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并已经过治疗,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者。(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影像学等检查发现骨密度降低,需要进一步确诊者;2.发现明确的骨质疏松证据(如BMD、影像学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