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

上传人:天火 文档编号:183055945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点预测三 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点预测三以中国疫情防治与疫苗研发背景考查历史上的医学与疫病防治-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押题训练1.春秋时期,秦医不仅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睡虎地秦简中有关于“丙与里人及甲等会饮食,皆莫肯与丙共桮(杯)器”的记载。据此可知,秦国医学()A.产生于长期的战争环境中B.占主导地位的是官方医学C.注重实践与理论间的联系D.形成完整的疫病预防体系2.在李时珍以前,我国医学书籍上记载的药物品种繁杂,名称混乱。李时珍上山采药并阅书八百多种,对古籍本草书上的药物加以鉴别和考证,经过近三十年辛苦劳动,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该书()A.凝聚了中外医学工

2、作者巨大的心血B.旨在鉴别和考证药物名称C.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医药学成果D.由李时珍组织太医院完成3.“种痘”给不少人留下了童年的回忆。下图描绘了中国古代旱苗法的场景。这一场景反映出()A.种痘法在古代得到普遍推广B.中医十分重视探索疫病防治的方法C.中医在疫病防治上成效显著D.种痘方式违背了现代医学接种规律4.明清时期,中医研究进一步发展。明代使用的人痘接种术,开创了免疫学的新纪元;清代学者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提出对于脏腑解剖的新见解,纠正了古代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的中医研究()A.推动了人口的持续增长B.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C.丰富了传统的

3、医学理论D.深受西方实证科学的影响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经有了“虫”“蛊”“疟疾”的记载,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和汉书等都有部分疫情记载,五行志里也记载了传染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形。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本着“国以人民为本”的思想,鼓舞民众防治疫病的信心,注重防治结合。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西汉时碰到疾疫,也采取了及时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两宋前后设有各种职能不尽相同的医疗机构,如养济院、福田坊、将理院和安济坊等,主管医学教育和药材经营;明朝涌现了大量传染病学的专家,他们总结经验,分别出版了专门研究瘟疫、痘疹、麻风病、梅毒和疟疾等传染

4、病的医学专著,向各州县推广,宣传预防、医治疫病的知识。摘编自王立群历史视角看瘟疫材料二公元前430年,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正处于战争的胶着状态中,搅动整个希腊古典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一场瘟疫席卷整个雅典并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淡水资源缺乏,老城区以神庙为中心,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遵循自然状态延伸,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的分布显得比较杂乱,习惯在公共场合交流、运动、参政、学习.缺乏集中社区的概念。虽然雅典人在疾病爆发初期就开展积极自救,但医护人员因缺乏防疫护具而纷纷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渐渐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积极调查疫情,同时探寻病因及

5、解救方法,利用烈焰产生的隔绝与净化空气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扩散。这也成为今天预防瘟疫的重要手段。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雅典防疫措施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政府与雅典防疫措施产生的背景,并对防疫效果及作用进行评析。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医西传始于十六世纪,1575年,西班牙人在福建首次接触中医和草药。这一时期也是中西方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随着郑和船队停止远航,大明帝国失去了对外开拓的机会,失去了与世界主动交往的动力。同时,西方世界正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人文主义者声势浩

6、大。路易十四时代刻板的气氛开始退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西方人积极探索通往东方的航道,逐步构建起遍布全球的殖民网络,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他们便成为影响中西文化交流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摘编自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材料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1615)中介绍中国医学:“中国医疗技术的方法与我们所习惯的大为不同。他们按脉的方法和我们一样他们用的药物非常简单,例如草药或根茎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在中医西传史中有着开创性的贡献,他撰写了中国植物志中国医药概说中国诊脉秘法等著作,涉及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等方面。法国籍传教士钱德明著有中国药物,介绍了中国草药。有部

7、分传教士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甚至在治病过程中保留了很多迷信观点。中医西传后,针灸理疗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英国著名医生佛洛伊尔受到中国脉学的启发,发明了脉搏诊测器。摘编自何娟中医药西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中西方社会在对外开拓方面的表现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医西传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简析中医西传的影响。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宋代灾害与瘟疫多发,针对突发的灾情与疫情,政府需要采取相应救急措施予以应对。寿安院记载:“国朝置福田院,恤穷疾。与天地同一好生。常平仓专使为凶

8、荒疾疫设,将以救民病。”考虑到疾病的传染性问题,宋朝相关机构规定:“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军民在路遇疾,往往客店户恶其扰人,又虑传染,多是不肯安着。本府已告城内外客店户并军巡地分,遇有经过人病患,仰即时具状,经提督官,随即押下,差医人诊视,给药医治。”宋孝宗年间,战争引发疫情,朝廷“令和剂局疾速品搭修合合用药四万帖”“令医官局差医官巡门诊视,用药给散宋朝的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摘编自杜箐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防抗疫情的举措及其取得成效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防抗疫情的影响。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仁宗时,因京师大疫,仁宗命

9、太医和药,内侍拿出犀角二本,析而视之,其一“通天犀”。内侍李舜举请求留下供皇帝御用,仁宗曰:“吾岂责异物而贱百姓?”竟碎之以和药。又命官办旅馆和私家旅馆一律免收10天房费,以收治染疫者,并“令太医择善察脉者,即县官授药,审处其症状予之,无使贫民为庸医所误”。摘编自徐仪明论孟子“仁术”说对北宋儒医文化发展的影响材料二1910年10月,中国东北鼠疫爆发。据载,“该次之疫,遍布东三省,延及华北,染疫而死者几六万人”。清政府与日本、俄国建立了防疫合作关系,并任命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的伍连德博士出任防疫全权总指挥官。伍连德努力推行现代医学的防疫手段,至1911年4月,疫情得到控制。在伍连德联络下,世界上第一

10、次国际肺鼠疫会议于1911年4月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会议对鼠疫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鼠疫防治做出重大贡献。摘编自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始末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1949年10月,察哈尔省鼠疫爆发,毛泽东亲自电请斯大林派遣防疫队来华协助防疫。1950年2月,党和政府发动全国军民联合开展了春季防疫运动,成绩显著。1952年,为反对美国细菌战,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保卫国家的高度,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应对严重疫情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卫生防疫机制:成立疾疫防控决策领导机构、建立各级卫生防疫队、实行疫区封锁和国内交通管制等。经

11、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等发生蔓延的情况逐步减少甚至绝迹,人民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全国城乡人口也逐步上升。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仁宗的抗疫措施所体现的治国理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抗疫措施的特点,并说明促使清政府积极应对鼠疫的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防疫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及意义。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花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死亡率高。天花在中国防治古已有之,唐代医书中就有天花的论治。金代有了天花的发疹病专著。李时珍本草纲目列有预解、

12、内托、外治三部分,详细总结痘疮的治疗。16世纪中叶,中国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最初的种痘术还很粗糙,副作用大。到16世纪中后叶,人痘接种术已有改进并广泛推行。人痘接种术的主要方法是用天花患者的痘流研粉成痘苗,吹入健康小儿鼻中,使其感染,是谓旱苗法。此外还有痘衣法、痘浆法(较危险)、水痘法等。接种后的小儿症状比较轻微,反应过后可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人痘术的推广有效地预防了天花,中国的人痘术很快传遍世界。摘编自张箭天花的起源、传布、危害与防治材料二18世纪初,人痘接种法传到了英国,由于歧视东方国家科技,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受到英国人的冷遇。英国乡村医生琴纳研究了中国的人痘接种法,经过20年大量试验,

13、18世纪末琴纳发现接种牛痘能够预防天花。牛痘比起人痘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然而牛痘术受到英国部分保守派人士和著名学者的非议,他们担心接种牛痘的人会和动物处于同样的地位,这严重影响了牛痘术的推广。19世纪初,牛痘术传入中国,受到各级开明官员的鼓励,一些社会名流亦纷纷题词、味诗,广泛宣传牛痘知识,很快牛痘术取代人痘术。摘编自张培林琴纳发明牛痘术的科学方法论意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预防天花的特点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痘术在中英两国受到不同对待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琴纳发现牛痘术中得到的启示。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材料孙思邈,唐朝著名医药学家,也是养生的实践家,百岁时犹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孙氏少年多病,七岁读书,即日诵千言。七十岁时完成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年近百岁时又完成第二部巨著千金翼方,这两部书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特别重视妇幼保健,是创建妇科的先驱。他在千金要方中首列妇科三卷,儿科一卷,把妇儿科放在首位。作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百岁老人之一,他把老庄学说中的“静功”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动功”结合起来,辅以食疗,倡导卫生,从而使我国的养生之道向前推进了一步。孙思邈十分重视水质的洁净与健康,关于消化道传染病,强调对水源进行消毒。他终生以慈悲之心钻研医学,曰“人命至贵,有贵千金

15、”,在行医生涯中,他始终至精至诚,身体力行。千余年来,他大医精诚的形象始终被人们深深仰慕。摘编自王淑玉大医精诚孙思邈(1)根据材料,概括孙思邈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思邈取得巨大医学贡献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在救死扶伤和医学实践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防疫和养生等方面形成了秦人自己的医学理论”等说明春秋时期,秦国的医学重视医学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故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医学产生于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官方医学占据主导,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仅仅提出有关防疫和养生等方面的医学理论,并未形成完整的疫病预防体系,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经由自己长期的阅读、考察、鉴别和考证,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这一巨著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系统总结了16世纪以前医药学的经验和成果,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本草纲目并未涉及外国医学工作者的心血,故排除A项;本草纲目除记载大量药物名称外,还收录了很多药方,故此书不仅仅是为了鉴别和考证药物名称,更是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故排除B项;D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3.答案:B解析:根据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