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3002085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一、 阅读理解。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

2、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

3、“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

4、,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1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_)(2)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_)2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几种文字之一。B我国在语音学上无法统一的方言,在文字使用上却是基本统一的C文中所举“日”“月”是汉字“六书”中的象形字,“休”是会意字,“盲”是形声字。D科学地学习汉字的方法是将汉字的“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学。3“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一句中提炼一个短语填在

5、横线上。完成2013年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宣传标语:“书写的_,民族的未雨绸缪。”4选文第二自然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 _5你认为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的“开发右脑”的主张,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_6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根据你的想象和联想把下列几个字分类。鸟 固 虎 采 转 看 象形字:_会意字:_形声字:_二、 课外阅读。父亲的礼让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困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

6、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雀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我一本正经的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我说:“比我强不到那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 )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 )钱 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

7、,说我年纪轻轻地不学好,我觉的一肚子委屈。 父亲到外面招呼和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没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的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

8、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 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摘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11期)1给带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2在文中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礼让-(_) 承担-(_) 哭泣-(_) 忽然-(_)4从文中找出二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并选择其中一个成语造句。(_) (_) _5课文结尾说“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你知道当初的父亲那么做的理由吗?_6读完此文,你懂得了什么?_三、 课内阅读。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 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

9、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51“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中“它们”指的是_,这个句子用了_的修辞方法。5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的句子?_53读了这段文字,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_四、 课外阅读。空城计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

10、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

11、路退去。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你等怎能知道!”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1)起因:_(2)经过:_(3)结果:_2用“”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3用“”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_五、 课外阅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文/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姓徐,名锦澄。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

12、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檀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的抹,整页整页的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的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体味,你的原文是软爬爬的,冗长,我给你勾掉了一大半,你再读读看,原来的意思并没有失,但是笔笔都立起来了,虎虎有生气了。”我仔细一揣摩,果然。他的大墨杠子打的是地方,把虚泡囊肿的地方全削去了,剩下的全是筋骨。在这删削之间见出他的工夫。如果我以后写文章还能不多说废话,还能有一点点硬朗挺拔之气,还知道一点“割爱”的道理,就不能不

13、归功于我这位老师的教诲。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每每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我不禁还怀着深深的敬慕之意。1从文中找出两组反义词。(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迎刃而解:_3第二自然段中的“果然”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请把相关句子摘抄下来。_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肯定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