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2965745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语文版三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 课内阅读。海底世界(节选)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 ),有的像小鸟一样( ),有的像小狗一样( ),有的还好像人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1文中的括号里一次填入的拟声词正确的一项是( )A啾啾 嗡嗡 汪汪 B嗡嗡 啾啾 汪汪C汪汪 啾啾 嗡嗡 D嗡嗡 汪汪 啾啾2这段话主要是写的是( )A海底的植物 B海底的动物 C海底的声音3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1)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2、。 (_)(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_)4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海底动物_的特点。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枣 核(节选)县官叫着说:“快给我绑起来!快给我绑起来!”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衙役们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县官说:“把他塞进钱裕里,背到大堂去!”县官坐了大堂,把惊堂木一拍,说:“给我打!”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

3、“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1当衛役们打不到枣核时,县官气成了什么样子?请你用“ ”画出。2当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去照顾县官时,枣核是怎么样走的?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_3你觉得枣核是个什么样的孩子?_三、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蜡烛看着正在燃烧的蜡烛,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你看,蜡烛通体洁白,不停地燃烧着,在这漆黑的夜晚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它的一生是dun zn( )的,却又是高尚的。它照亮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老师的品质不也正像蜡烛一样吗?他们从不企求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埋头苦干,为培

4、养接班人gng xin( )毕生精力。一些老师虽然已经到了暮秋之年,但是他们还是如夕阳一样把生命的每一缕光都洒在祖国的繁花嫩叶上。他们像蜡烛一样,“油不尽,光不灭”,愿在有限的岁月,“燃烧”自己,放出光辉。我赞美蜡烛,更赞美老师。1看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词语。2“蜡烛的高尚”是指_。3文章中“燃烧”打引号是_A表示引用语言 B表示专用名词C表示讽刺,嘲笑,说反话D表示特殊含义4文章中“繁花嫩叶”是指_;“油不尽,光不灭”中的“油”指_、“光”指_。(从文章中找出)5找出短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蚂蚁和蜜蜂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

5、少蜜蜂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连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东,飞到西”蚂蚁很忌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蜜蜂,我问你一个问题。”“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是啊 人们为什么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

6、呢 小蜜蜂沉思了一会又说 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 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蚂蚁听了,口服心服,再也不忌妒蜜蜂了。1把“可人们只夸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改为陈述句。_2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_3第二自然段采用(_)语气来朗读。4整篇文章中,先写(_),再写(_),最后写蚂蚁(_)5给第8自然段加标点。6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五、 课外阅读。香山的红叶秋天,香山公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遍布山坡的红叶。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长圆,有的扁圆,还有的像五角星。颜色也不相同,青的嫩青,黄的鲜红,有的已经是褐色,姿态万千,绚丽多彩,就像千万只

7、五彩斑斓的蝴蝶。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惹人喜爱了。凉爽的秋风吹过,叶子发出阵阵柔和的“沙沙”声。树林轻轻摇晃,好像在向人们招手、点头:“欢迎,欢迎。”游人们仰头凝视着山上 不禁赞叹道 多美呀 香山的红叶1给短文的最后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2短文第3句写了红叶的_。3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五彩缤纷(_) 赞扬(_) 凝望(_) 凉快(_)4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完成填空。短文写了_里的红叶,通过描写这些红叶的_和_,以及_吹过的美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香山红叶的_之情。六、 课外阅读。燕子一对黑色的燕子,撞在我的玻璃窗上。我连忙把窗子打开,这一对小客人,却又忽然不见了。窗外是一片绿色的春天

8、我在窗口等着,等待这春天的使者,这幸福的使者。我的心也在发芽,也像迎着春风的嫩叶,在枝头上无穷地眺望。燕子终于又回来了,衔着泥草,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在我的房角上,造起一个小小的房子。一会儿,它们又出去了,又回来了,并且吱吱地叫着,仿佛它们在这新地方发现了工场,找到了工作,在向我(报抱)告它们的快乐接着,它们又出去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衔来了一条又肥又绿的虫子,饱饱地吃了一顿吃完了,它们在窗外唱了一会儿歌,又到它们的工厂去了。这中间也回来过一两次,不是衔着泥沙,就是抬着树枝燕子,燕子,我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变得如此矫健的!也知道你是在劳动中,吸取了太阳的光亮,才使你黑色的羽毛变得如此闪亮的。甚至

9、你那火红的嘴唇,也是涂上了太阳的颜色,才变得如此艳丽的!啊,你是春天的使者,劳动的使者!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矫健_ 艳丽 _2第2自然段中,“春天的使者”指的是( )A春风B桃花C燕子D泥草3燕子忙忙碌碌飞来飞去的原因是( )A燕子在忙碌地建窝B燕子受到惊吓C燕子开心春天的到来D燕子喜欢在窗外唱歌4下列哪一项不是燕子衔回来建窝的材料?( )A泥草B虫子C泥沙D树枝5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_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新寡到乞丐 选自鲁迅的祝福(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有一年冬初,四叔家里更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10、,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个寡妇。但看她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间,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頰上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11、;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沦为一个乞丐了。1短文的作者是_,节选自他的作品_的一部分。2鲁迅原名_,是我国伟大的_、_和_。3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生动、形象。鲁迅在写祥林嫂的外貌时精雕细琢突显了人物形象。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时的外貌,先是写_,再写她的_,写出了特色。4卫老婆子带祥林嫂进来了,头上_,乌裙,_,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但两颊却还是红的。5到了鲁镇,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外貌没多大变化,只是两颊上_,

12、顺着眼,眼角上_,眼光_。6请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的外貌描写用“_”划出。7从哪里表现出她是个乞丐的模样?_8看了这篇短文,在写人时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_9四婶为什么留下了祥林嫂?请用“”划出。10鲁迅雕刻的祥林嫂的外貌形象给人以心灵的触动,用生动的外貌形象来展现祥林嫂悲惨的命运。你读了这些短文有什么感触呢?_八、 阅读短文。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小男孩儿, 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 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就是这篇作文,( )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老师 给了他最高分, 在班上( )朗诵了这篇作文,并写下了批语: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小男孩儿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