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_****候 文档编号:182964876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攀在树梢上的童年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

2、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我的童年时代,没有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

3、”的毛虫蛰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1第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_2第段,画“_”的句子中“皮”的意思是( )A表面的,肤浅的B顽皮,调皮C由于受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听谓”的3“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波浪线画出

4、这些苦头。4文章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B既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又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5文章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二、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雕塑一般的姿势“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

5、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

6、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这,你想过吗?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猝发(_)_潸然(_)_颓然(_)_昭示(_)_弥留(_)_2在文中找反义词。挺拔如松(_) 重于泰山(_) 站有站相(_)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_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_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_,母亲的“姿势”则是_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惊心动

7、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B“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的精神。C“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三、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惟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

8、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1这是“我”在(_)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藉。2用“_”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_句。3天窗象征什么?_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_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花蕊里的蜜蜂化君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ng chng)澈、明净。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

9、,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样子有些好笑,却又让人不禁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熠(y)熠烁烁的腿和须忽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被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往旁边爬转几下,(继续 持续)它精彩的表演。“演”字一出,心里不禁生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工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反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断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 瞬间)都记录下来。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

10、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抓挠着的后腿了。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那片喇叭花田一朵一朵都被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

11、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小黄花的茎(jng jng)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机灵,腾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节选自新青年2018年第12期)1用“”在文中( )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2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3给画“ ”的部分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_4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_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_五、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12、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叶圣陶表达的是多么准确生动呀!请你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贴巴拉触)。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爬山虎 。2画“_”句子中“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_ 3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这样写的好处是( )A这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都是弯曲而尖细的,有相似点。B因为爬山虎是向上爬的,所以作者想象成一条蛟龙,“爬山虎的脚”就比作成了“蛟龙的爪子”。4读了选段,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_六、 阅读短文。我想和你们一样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朗的笑容,这样的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同学们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不会去背诵它。在我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