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82964370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第 四 章 没 有 细 胞 结 构 的微 小 生 物 病 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2,病毒的发现,(D.Iwanowski),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3,病毒的发现,我国自己制造的电子显微镜,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4,病毒的发现,烟 草 花 叶 病 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5,病毒的形态,现在我们知道人类的流感、艾滋病、动物的口蹄疫、鸡瘟、植物的烟草

2、花叶病以及非典、疯牛病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病毒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1、没有细胞结构,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表示。,2、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特点:,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6,病毒的种类,根据他们他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噬菌体,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7,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8,病毒的种类(植物病毒),豆科黄萎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

3、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9,病毒的种类(细菌病毒),T4 噬 菌 体,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0,各种病毒,冠 状 病 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各种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2,各种病毒,天 花 病 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3,各种病毒,登 革 热 病 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4,各种病毒,

4、脊髓灰质炎病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5,病毒的结构,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6,病毒的结构,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7,病毒的生活,病毒是如何 进行繁殖的?,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8,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危 害,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9,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益 处,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20,练习:,1、病毒的生活环境必须是( )

5、 A.水中 B.空气中 C.活细胞内 D.土壤中,2、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又叫(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病原体 D.噬菌体,C,D,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21,练习:,近年来,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的疯 牛病,其致病因子是( ),人吃 了这种病牛的肉,会得( )病。,朊病毒,克雅氏,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22,登革热简介:,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6、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型病毒。,生物第二单元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23,天花简介:,天花传染最易扩散,自发热起至痂盖脱落止均有传染性,而且在任何年龄都有易感性。不过,一个人患过一次天花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2天。发病急,体温骤升至3940,有烦躁、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寒战、呕吐、便稀等症状,神志清楚,偶发性谵妄、惊厥及衰竭表现。经24天皮疹出全。皮疹为离心性分布,头面部、四肢近端较多,驱干较少。最初为暗红色小丘斑,数小时后即有丘疹。经23天丘疹期,渐为水疱状即为痘疱,周围红晕。至58天疱疹灌浆,渐成脓疱,有痛感,周围红晕加深。此时温度再度升高,称“化脓热”。至1014天,体温渐渐下降,脓痂逐渐干缩,或破裂结痂,终成痂盖。再经24周,痂盖自然脱落,有痒感,并留下疱痕,也就是麻点。所以,如果患了天花,不死也得脱层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