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82956138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美学与艺术,第一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第一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一、艺术的概念分析,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艺术”的词源发展,威廉斯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中简要地梳理了它在英文中的前世今生,对其摆脱与实用技艺的关联而转化为一个现代概念的过程进行了必要的说明。在词源学上,“art”一词最初指的是更为宽泛意义上的技艺。 1746年,法国美学家巴托才第一次使用了“fine art”(美的艺术)这个概念,所谓“fine”(美的)这一界定,清楚地表明了艺术

2、与“非美的”各种技艺的差异。这意味着艺术活动最终作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价值领域,既在实践层面将具有天才特质和创造力的艺术家(artist)与普通的手工艺者(artisan)区分开来,又在理论层面成为人们需要独立研究的重要知识领域。 19世纪,这个词组通过去掉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并以单数形式代替表示总体的复数形式,最终压缩概括成为art。,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古希腊,Ars,技艺,中世纪,Liberal Art,自由艺术,18世纪,艺术的命名,启蒙时期,巴托 Fine Art,鲍姆加通 Aesthetia,狄德罗 Art,文法、修辞、逻辑、音乐、 算术、几何、天文,“艺术”观念的演变,第六讲 审美艺

3、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意指涵盖一切艺术门类的艺术活动; 比如艺术史中的现象、事件或作品, 或某一特定艺术门类,比如造型艺术。,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宏观的抽象概念:,具体的意义指向:,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关于艺术概念的探讨,有必要做一些限定:,其一,我们当然不是在比喻性的意义上来讨论这样一个关乎艺术本体的理论问题。 其二,它不是对个别艺术门类的考察,而是对一个作为复数概念的宏观艺术的讨论。 其三,这里的讨论,主要是以启蒙运动之后逐渐确立起来的艺术

4、内涵为依据的。,3,2,1,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启蒙运动以来的“艺术”观念,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1、艺术是一种技艺。 2、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技艺活动。 3、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技艺活动。 4、艺术的概念是发展变化的。,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艾布拉姆期论艺术的四要素 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

5、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郦稚牛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二、艺术的功能分析,1,净化说与补偿说,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1.1 净化说 由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具有一种“使情绪得到净化”的功效。一般认为,艺术所起的净化作用主要在于:通

6、过艺术活动来缓解、引导和宣泄过于强烈的情感或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的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这意味着艺术的“净化”功能实质上是强调艺术活动中所升华的一种审美愉悦感。,1.2 补偿说 “补偿说”则在从人类精神世界的另一维度,对艺术的内在功能进行了必要的说明。这一维度从人心的内在需要出发,认为从艺术那里,可以寻找、补充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从而满足潜藏于心的精神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理解这一观念很有启示意义。,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1,净化说与补偿说,马洛斯:人类需要依次概括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

7、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性、超越性的需要。人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会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美学社会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他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未能,其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右图为“需要层次论”的金字塔结构。,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2,娱乐说与救赎说,1.1 娱乐说 “诗无涉教谕,仅在娱乐”,所谓娱乐,是一个与游戏密切相关的概念。艺术本质、艺术起源等基本艺术理论问题中,都涉及游戏这一概念。一般而言,强调艺术的游戏性、娱乐

8、性,实际上也是在强调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功利目标。,1.2 救赎说 “救赎”一词,原本是一个宗教术语,它指的是将人从世俗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走向天国。西方社会的宗教意识一直十分强烈,但是自启蒙运动之后,宗教开始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期,它对人的救赎意义也在不断弱化。救赎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在生活的理智化和合理化的发展条件下,艺术正越来越变成一个掌握了独立价值的世界。无论怎样解释,它确实承担起一种世俗的救赎功能,从而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从越来越沉重的理论与实践的理性主义的压力下拯救出来。,马

9、克斯韦伯(德语: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三、艺术的形态分析,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古希腊人以身体劳作的强度,将艺术区分为“自由的”与“粗俗的”两种。,中世纪所盛行的“自由”艺术与“机械”艺术之分,前者包括七种样式语法、演说术、辩证法、代数、音乐、几何学和天文学;而后者则包括造型艺术在内的所有手工技艺。,文艺复兴时代,虽然早期艺术观念以及分类习惯仍被保留,但已开始出现思考新的形态分类方式的努

10、力。归入艺术中的类别在不断扩大,同时,如今被我们视为真正的艺术样式的那些类别,也开始逐渐改变其社会地位,并有可能作为一个整体被聚合起来。,启蒙时期:法国美学家巴托在对艺术所作的概念分析过程中,以“美的艺术”将音乐、诗歌、绘画、雕刻以及舞蹈聚合在一起。,2,1,3,4,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康德:依据不同理论视角,对艺术的形态给予了不同的理论概括。其中“最富原创性的一种,便是他主张尽可能按照人类表现和传达其观念和情感的方法,来区别艺术的种类”。 黑格尔:立足于他的哲学体系,一方面将艺术区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三大类,这一承续艺术史脉络的区分,并未涉及具体的艺术门类,

11、而是适应建构其哲学大厦的一种思辨选择。另一方面,他又在此基础上,对包括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诗歌等在内的各门艺术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5,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四、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从逻辑上说,“何为艺术品”应该是“何为艺术”之后的一个更加微观的

12、理论问题。 前者对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进行追问 ,后者关乎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就艺术的本质属性问题而言,一方面,所有关于艺术本质的理解,最终都需要借助艺术史的事实来说明自身,而一切艺术史最后都可以化约为艺术品;另一方面,人类对艺术的功能诉求、形态把握,最终都只能在艺术品那里找到立足点。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艺术品都不失为探讨艺术本质问题最为可靠的一个参照系。,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我们立足于西方现当代美学与艺术,围绕“审美对象”、“观念对象”和“制度对象”三个关键词,来对“何为艺术品”问题给予不同维度的解答。,所谓审美对象,直观理解当然就是指令人产生

13、审美愉悦感的特定对象。在传统美学理论中,它也被理解为与“审美主体”相对应的“审美客体”。但是在西方现代美学那里,审美客体这一术语并不能准确表达现实存在的复杂审美现象。西方现代美学倾向于选择使用审美对象而不是审美客体,目的就在于打破美学理论中的上述认识论模式,并在存在论和价值论的视野中探究各种审美现象。,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一方面,艺术作品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的。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审美对象都是作为艺术作品而存在的。就前者而言,它强调了艺术作品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某种客观存在的物理事实。例如梵高的名画星空

14、。,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艺术作品的特性:人工性。布洛克说:“堪称为艺术品的事物必须是由人制造出来的,或者至少也应该某个人精心保存和使用的。这就是说,它的构造方式必须是或看上去是某个人或某些人刻意而为。”也就是说,能够被称为艺术品的东西,必须是有人参与到它的形成过程之中的东西。,莫奈:日出印象(1872)。印象主义画家善于捕捉自然光照瞬间的色彩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

15、,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人工制品都可以看作是艺术作品呢?,人工性只是艺术作品的基本特性之一。所谓“美的艺术”,作为一种近代艺术观念,在启蒙时期达到了理论上的成熟阶段。以实用为基础的各种技艺及其产品,由此与非功利的、超越性的艺术活动和艺术品划清了界限。比如,我们应当将星空而不是将木匠打造的一张用来休息的床当作艺术品。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事实上,这种观念恰恰带有某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色彩。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一件艺术品的身份,并不都是从一开始就确立起来的。有相当一部分所谓艺术品,在其产生之时都有明确的实用目的,换句话说,都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但是随着时间的

16、推移,人们却可以理所当然地将它们视为艺术品。,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五、艺术品作为观念对象,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观念对象,现代艺术的一个核心诉求就是对传统艺术观念的颠覆。这种诉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悖论式的文化困境。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反复被人提及的标志性人物和作品,无疑还是马塞尔杜尚和他的泉。,杜尚的泉和有胡子的蒙娜丽莎,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艺术家与艺术品的关系问题:海德格尔的阐释,“按通常的理解,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的活动,通过艺术家的活动而产生。但艺术家又是通过什么成其为艺术家的?艺术家从何而来?使艺术家成为艺术家的是作品。因为一部作品给作者带来声誉,这就是说,唯作品才使作者以一位艺术的主人身份出现。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不可或缺。但任何一方都不能全部包含了另一方。”,梵高农鞋,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二讲 艺术与艺术品,海德格尔解读农鞋,“从鞋具磨损的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