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上传人:Wo****C 文档编号:182895427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螳螂捕蝉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2、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3、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听说训练,指导复述1、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

2、念,每组四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四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2、(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3、(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学生都开心地笑了):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4、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全对的打个“”。(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教师将几位同学的听写作业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扼要地评点。)5、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从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

3、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6、(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刚才学生听写的五组词语。)7、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8、同学们听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4、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9、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师:(惊喜地)你们听出些什么来了吗?(师:对!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动听了。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师: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10这个故事就叫(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二、读文明理1、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教师让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谁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少年的那句话给吴王的启示最大。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句话为什么能给吴王以启示呢?(提示:

5、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谁像螳螂,什么是蝉,什么是黄雀。)3、师:这句话让吴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生说)(出示:听了少年的一番话,吴王恍然大悟:)是呀!吴王是个聪明的大王,他明白了(学生齐读句子)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就是少年要告诉吴王的一个道理(齐读)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这也是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人们的一个道理(齐读)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身后隐伏的祸患。三、质疑感悟人物形象1、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提的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

6、讲这个故事呢?)2、师小结:少年表面上是讲趣事,实际上是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3、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你们觉得应该怎样演?(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三、演故事四、拓展同学们,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1、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

7、事讲给别人听。2、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劝动吴王吗?请你谈谈你的想法。3、再读读其他的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明白了什么。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背景师:公元前475年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虽然这个时期距今天很久远,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却可以常常接触到表现战国时期内容的故事或成语。1、请学生交流自己自己搜集的战国时期故事、名人、成语。2、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部分成语。(秦晋之好,围魏救赵,窃符救赵,纸上谈兵,退避三舍,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卧薪尝胆,三令五申)3、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内,谁记得多,记得牢。4、从这些成语中,你读懂了什么,感

8、受到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谈话: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有许多诸侯王志在天下,他们把能通过战争,打败周围诸侯国,掠夺财富,侵吞土地,从而壮大自己,作为一生的目标(课件出示:战国群雄地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天下大势)。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过渡:吴王就是其中一位,这次吴王决定(出示文中句子,教师引读)出兵攻打楚国,可吴国大臣却纷纷表示反对。1、请学生猜大臣反对的原因。(教师简评)2、出示补充材料: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多达上百个。有许多诸侯王志在天下,他们一心想着发动战争,打败周围诸侯国,掠夺财富,侵吞土地,从而壮大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诸侯国之间相互防范又相互拉拢,

9、结交盟友,组成盟国。如此一来,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大小诸侯国都不敢轻启动战端。一旦有国家挑起战端,打破平衡,往往也不得不面对周围其他诸侯国的攻击。3、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再说吴国大臣反对伐楚的原因。过渡: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为了拯救千万吴国百姓,作为正直的大臣就该劝说吴王打消念头。4、师生活动(大臣劝阻吴王)一劝:学生劝说,教师对学生的劝说理由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劝说时的语气进行朗读能力的指导。二劝:教师引导分析吴王性格特点,体会吴王的固执。(诸位大臣的劝说有礼有节,语重心长,但我是吴王,我是一国之君,我一言九鼎,就是错了也要错到底,谁再劝就把他拉出去砍了。)师:现在还有想劝我(吴王)的吗?(

10、学生举手)师:他还想劝?什么都不用说了,来人把他先拉出去砍了。(进一步感受吴王的固执)三劝吴王:师:现在还有谁敢劝的吗?师:你明知会死,为什么还要来劝?(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鼓励学生坚持真理,坚持正义)师:你很勇敢,也极具正义感,但是我是吴王,我的决定绝不更改。小结:想着天下大势,听着吴王固执的言语,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此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周围诸侯国乘虚而入,吴国兵败的场景)三、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过渡:(激趣设疑)一切似乎已不可更改,课时几天后。(出示文中语句:吴王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1、读了这句,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2、学生浏览课

11、文,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吴王改变了主意?(结合学生汇报,板书课题螳螂捕蝉)3、以前你听说过螳螂捕蝉的故事吗?谁来讲讲。(教师评价。在肯定学生的同时,突出复述时存在的不足)4、指导复述故事(1)出示词语:(悠闲自由自在高高在上拱着举起啄食)(2)正音,指导书写其中难写的生字。(3)学生说这组词语的规律。(这些是描写文中动物动作的重点)(4)请学生用上这些词语,再来讲故事。(教师评价)(5)揭示学法。(抓住描写文中人物的重点词语进行复述,能使故事更精彩,更吸引人)四、感悟故事道理1、听了故事,你有没有发现文中四个人物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关系?2、用上“只知道却不知道”描述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12、。小结:是啊它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3、固执的吴王听了这个故事就改变了决定,这个故事与吴国攻楚有什么联系呢?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吴国像故事中的螳螂,楚国像故事中的蝉,它们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2、朗读指导,读中体现吴王的恍然大悟(再次出示: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五、认识少年,学习智劝过渡:面对固执的吴王,大臣以死相劝,却毫无用处;少年讲述了一个故事,就拯救了千万生命,少年真是了不起。1、同样劝说吴王,结果却迥然不同,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13、?2、从文中描写少年的语句中寻找少年的特别做法?(在花园转了三个早晨;将劝说的理由藏在吸引人的故事里)3、少年的这些做法与他取得的成功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面对固执的人,要懂得智劝。4、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智劝故事。(教师点评故事中人物的机灵之处,突出智劝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结:(结合板书)今天我们学习了螳螂捕蝉的故事,认识了一位聪明、爱国的少年,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能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知道在劝阻别人时,如果直接劝不行,就换个方式,去智劝。六、课外作业古今文对照,试着理解。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

14、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4、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

15、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二、自学课文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读,正音劝阻 瞄准 毫不介意 螳螂捕蝉 隐伏 不堪设想 乘虚而入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诸侯2、理解词语意思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毫不介意:一点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祸患:祸事;灾难。四、理清课文脉络1、再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五、学习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2、交流:(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大臣们的意见正确、考虑周到。(3)吴王主观、专横。(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指导读4、齐读六、作业1、描红2、家作:抄词、默词、朗读课文。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