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2868633 上传时间:2021-05-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 体针后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临床报告 摘要目的:观察体针后留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体针后留头针时配合饮水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结合头针法治疗。两组1次/日,24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4.09%,明显高于对照组62.17%。结论: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治疗体针后头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疗效优于单纯体针加头针疗法。 关键词 体针后头针 饮水训练 中风吞咽困难 20062010年运用体针后头针时配合饮水训练治疗中风吞

2、咽困难患者81例,经过临床观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1例患者中,男50例,女31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6例;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417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CT、MIR确诊。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 纳入标准:发病10天以上,年龄4075岁,神志清楚,无精神障碍

3、能够配合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中风急性期神志不清或智能障碍者;针刺严重晕针者;治疗不能按疗程完成中途脱落;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重症糖尿病及精神病史;合并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或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能配合治疗。 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体针后,留头针的同时配合饮水训练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配合头针法治疗,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28天后统计结果。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对症治疗。针刺方法:体针:以十四经穴为主。处方:人中、风池、哑门、风府、内关、合谷、太冲、金津、玉液、足三里、三阴交、舌三针。头针:采用国际标准化头针分

4、区法取穴区为主,辅以靳三针。处方: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顶旁2线、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针刺操作:体针操作:以石氏醒脑开窍法为主。医者手及穴位皮肤用2%碘伏常规消毒后,人中向鼻中隔方向速斜刺进针约3分,用雀啄手法强刺激至眼球湿润为度,内关行雀啄法使针感放散至前臂,上2穴每天治疗1次,人中不留针,内关留针;风府向下透哑门;风池向对侧鼻尖;舌三针针尖向上刺达舌根部,三针指向舌根呈扇形展开,患者自觉局部有酸胀等感觉即可,留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约0.5ml;三阴交针尖向内沿骨膜向后刺,针感放散至小腿内侧;其余体穴常规针刺,留针穴位留针40分钟。留针同时接G-6805针灸治疗仪。头针操作:

5、用左手固定患者的头部,头穴区常规2%碘伏棉签消毒后,右手持2寸毫针,快速以150夹角进针,针尖沿皮快速刺入达帽状腱膜下后,以右手拇指掌面与食指绕侧面持住针柄,快速小幅度捻转200次/分钟,行针约1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针1次,重复4次,共计40分钟。康复训练法:在留头针的同时进行。医者嘱患者做下颌及喉部吞咽动作,反复进行约10分钟后,让患者进行吞咽水的训练,用茶匙慢慢喝下1030ml温水,如此反复进行23次;之后,嘱患者做进食训练,直至留针结束。 疗效判断标准:吞咽困难采用洼田式饮水试验评定3: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

6、,饮水试验评定级以上。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论 中风后患者的吞咽障碍常见于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以后者多见。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是因为双侧皮层或皮层延髓束的神经元损伤所导致,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中风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45%。吞咽障碍除了影响患者的正常食物摄入,无法保证全身营养状态外,还可引起呛咳、发生肺内感染,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吞咽困难在一

7、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在治疗上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而有效的方法,现代医学以鼻饲和胃造瘘管以及静脉营养等维持治疗。中风后采用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此时,进行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生理,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有极大的意义。研究表明,头针疗法可以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脑水肿,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早期应用头针治疗是可行的,而且临床研究也表明,早期应用针灸及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几年在常规西医对症,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体针整体调整,头针有针对性的靶向治疗,在留头针的同时,结合洼田氏饮水康复训练等训练方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观察到无论在改善症状,减轻后遗症,及早恢复患者的自信心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中医整体观的优势和长处且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3 赵峻,译.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