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2849637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黄河颂》学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黄河历史、地理知识和黄河精神的内涵。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二)能力目标:1、学习感情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2、整体把握诗歌的主体部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教学设计与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了解

2、背景,走进作者。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汇报,教师课件展示,进行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 欣赏黄河颂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字词积累,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四、研讨探究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做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幅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些特征?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3在“颂”

3、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哪一个词语统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4最后一段尾声主要写了什么?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体思想是什么?五、小结课文六、欣赏黄河颂音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朗诵并学唱黄河颂2拓展延伸提高教学设计与步骤: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二、学唱黄河颂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五、延伸阅读、深化主题1、诗词积累(1)欣赏学生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古典诗词。(2)教师小结补充。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还。李白将进酒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焕豋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豋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2、作业设计(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2)阅读诗歌的诗词部分,完成下面练习。“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的“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