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2849575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学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12.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词。2、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

2、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 作者作品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3、 写作背景陈亮来访稼轩,两人痛饮,促膝畅谈,谈起时局形势,共商抗金北伐大计。陈亮气愤异常,朝廷权贵只知歌舞升平,苟且偷安。中原沦陷已历经六十余年,再不北伐讨虏,收复失地,中原百姓就难见复国的一天了。提起中原百姓,辛弃疾不禁想起了当年在山东沂蒙山的战斗生活,想起了豪爽的耿京。便取出宝剑递与陈亮看,并给他讲述耿京的事情。陈亮不禁赞道:“想不到草莽之中竟有如此豪杰!”大有恨不相识之感。

3、酒至酣处,陈亮舞起宝剑,辛弃疾引吭高歌,歌的便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作此词寄陈亮,以共勉。四、释题1、“破阵子”是什么?明确: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题目。五、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字音。2、说说自己对整首词的理解。六、小组合作,提出质疑。1、“醉里挑灯看剑”作者为什么“醉”?醉后为何“挑灯看剑”?由此体现出什么?明确: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因为宝剑伴着他征战杀敌,是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2、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明确:出兵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酒食,军营里

4、奏响了悲壮粗犷的军乐。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词人检阅着各路兵马,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斗志昂扬的战士,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无不彰显着气氛的肃杀,将士们准备出征。3、 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明确:用典。引用“八百里驳”与“素女鼓五十弦”的典故。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吃肉奏乐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4、 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明确:虚实结合,实写词人醉后灯下“看剑”。虚写“梦回”军营生活及点兵出征的场景。5、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确: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5、法,把弓弦声比作雷声,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示例二:用典。引用“的卢”的典故,写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突出惊险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渴望驰骋沙场,恢复旧日山河的决心。示例三:侧面描写,以马快弦急烘托战斗的激烈,刻画了出征英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精神。6、文学性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确: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使人心惊不已。7、梦境中作者重点回忆了哪两个场景?明确:(1)军营生活:分食烤肉、演奏军歌、检阅军队雄壮的军容、高昂的士气(2) 作战场面:战马飞驰、弓弦巨响战争的激烈8、梦境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用题目中的

6、一个字概括,是什么呢?明确:壮:(1)题材上:雄壮的军营生活(2)情感上: 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语言风格:豪迈雄壮9、“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10、“可怜白发生!”“可怜”一词什么意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可怜:可惜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感慨。七、全班讨论,解决疑问。八、有感情地品读这首词。九、背诵这首词。十、本文主旨(内容小结)这首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军中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抑郁悲愤之情。十一、文本特色构思巧妙,虚实结合词的前九句浑若一气贯之,密不可分,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往事消融,回归现实,情感一落千丈,从豪壮激昂跌落为深沉痛苦的悲叹。这是词人的独特创造,强烈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诗词填空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作者爱国激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直接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词句是:2.辛弃疾尽管已是“白发生”,却依然眷恋着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表现这种眷恋的情结的词句是:3.下阕中描写战斗场面的句子是:答案及解析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