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82849371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木兰诗第一课时单元2学科语文年级七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 了解乐府诗;疏通文意,弄清故事内容。3.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感受人物的魅力。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疏通文意,弄清故事内容。难点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电视剧木兰的剧照让学生猜是谁看,猜 激趣,引入讲授新课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

2、事。介绍乐府诗: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称“乐府”。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乐府诗”诗经、楚词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其人: 花木兰是古代河南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多年,屡立战功。凯旋回朝,天子封官加爵,木兰不受;扬鞭催马,回归故乡。唐朝初年,追封为“孝烈将军”,建木兰祠,并立碑塑像,流芳千古。字词学习:注音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红妆 著 帖花黄 傍 姊妹 云鬓胡骑 十二转范读诗歌学生读根据课下注释,口

3、译课文古今异义、重点词语提示,让学生记笔记户:门;杼:织布的梭子;唯:只亿:思念;军帖:军中的文告;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多数;爷:指父亲。阿爷:指父亲;愿:愿意;为:为了;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鞯:马鞍下的垫子;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市:市场旦:早晨;但:只;溅溅:水流声;胡骑:胡人的战马;啾啾:马叫的声音。戎机:战事;度:越过;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晚用来打更的器具;铁衣:铠甲。天子:就是前面的可汗;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强:有余;尚书郎:尚书省的

4、官;驰:赶马快跑。郭:外城;扶将:扶持;红妆: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磨刀的声音。著:穿;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帖:同贴;花黄:古代女子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同伙;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叫“火伴”。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靠近、临近;走:跑。成语: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重点句子翻译: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段落内容概括:愿代父征出征准备 奔赴战场十年征战还朝辞馆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详略情况竟读课文练习:1.下列诗句中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闻机杼(zh)声昨夜

5、见军帖(ti)B.但闻燕(yn)山胡骑(q)南市买辔(pi)头C.可汗(k hn)大点兵 愿为市鞍(n)马D.朔(shu)气传金柝(tu) 当窗理云鬓(bn)2、下列诗句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贱贱B.策勋十二传,赏赐百千强C.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D.雄兔脚扑溯,雌兔眼迷离3.下列各组语句中红色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木兰当户织(对着门织布)万里赴戎机(战场)B.问女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出郭相扶将(扶持)C.关山度若飞(越过)愿为市鞍马(集市)D.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双兔傍地走(依傍)用原文填空: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木兰从军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木兰一家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语句是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 读,补充笔记读,注音听多种形式读课文勾画,笔记抽同学翻译引导归纳笔记分组竟读做题,回答文常了解基础积累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记忆重点句子概括内容辨别详略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所学布置作业1、思考为什么那样安排详略?2、背诵诗歌。巩固,为下文铺垫课堂小结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