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2837446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值得参考借鉴!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 物理学并不研究自然界现象的终极机制(或者根本不能研究),我们只能在某些现象中感受自然界的规则,并试图以这些规则来解释自然界所发生任何的事情。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扬州中考物理考点解析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

2、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

3、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中考物理考点解析 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5、。(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6、。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中考物理考点 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

7、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1)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

8、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

9、)、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二)、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1)、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2)、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

10、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电压值,再用它们的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次更换不同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更换定值电阻后,定值电阻

11、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不变,措施是通过调节滑片,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8、判断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度的技巧: 关键是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 (1)、若两灯泡串联,则电阻大的亮; (2)、若两灯泡并联,则电阻小的亮。 9、求实际功率的技巧: (1)、用公式P实/P额=(U实/U额)2 P实实际功率 P额额定功率 U实实际电压 U额额定电压 (2)、先用公式R=U2额/P额求出用电器电阻,在用公式P实=U2实/R 或P实=I2实/R 或 P实=I实U实来求. 10、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电阻的求法 (1)、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 I额=P额/U额 (2)、用电器电阻: R =U2额/P额 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