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182831992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5,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4)六年级下册语文书课文苏教版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 王志芳 一、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家章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朴实无华、豁达开朗、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学生初读便能感受到天游峰高而险的特点对扫路人勤俭、豁达乐观的形象及生活态度也有体会。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品析人物形象

2、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和写景描写对表现老人个性的作用学习多种方法表现人物。 三、设计理念: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其要表达的意蕴每个词语都会饱含作者的情感和充盈生命的呼吸所谓词语有情感词语有温度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住重点词句联系具体语境揣摩其内涵、辨析其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本文时我通过与天游峰对话、与扫路人对话、与作者对话这三个交际场景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设身处地的触摸文本中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体会、琢磨侧面烘托的方法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教学中把课堂教学主阵地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

3、说话、评价等形式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动笔、动口又动脑在活动中去感知去理解去感悟去升华去创造。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2难点:品味文中老人话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重点练习:理解词义;积累描写景物的生动比喻;结合最后一段写话。 五、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颇、褪”等6个生字理解“望而却步”“豁达开朗”等词语。 3抓住老人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品读体会游峰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课文中写景对人

4、物品质的衬托作用学习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 六、教学准备:PPT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反复朗读大体理清文章思路。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师板书题目: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交流预习情况。 (2)师补充介绍。 天游峰号称“武夷第一胜地”海拔410米峭壁千寻高拔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 “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徐霞客 2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学生谈谈初读感受相机纠正字音。 (2)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武夷山 天游峰 颇有节奏循声清爽 扫帚 层层叠叠 气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废 精瘦 瘦削 黝黑 慈善 炯炯有神 褪色 自在悠闲说罢 朗声大笑 豁然开朗 扑棱棱 3默读全文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游览天游峰偶遇扫路人扫路人不怕劳累豁达自信“我”受到鼓舞顿生敬意 第一段:(12)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境以及我登上山峰

6、时的喜悦。 第二段:(3)我下山沿着小路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412)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5对课文初步了解后你能解决哪个疑问?你又有什么新的疑问?(老人扫天游峰为什么不感到累?老人为什么不舍的离开?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老人真能活到这么大岁吗?)三、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削、禁、宿、量、散、佛(3)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的字词。 望而( )步: 大汗( ): ( )有神: ()天立地:(4)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我游兴未尽( )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 ( )这位老

7、人已经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这里(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你已经答应了他的要求( )应该认真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天游峰扫路人语言、外貌、环境等描写感受这一人物形象特点。 2借景抒情借文中笑声的写法迁移至30年后的扫地声突现人物主旨。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1.出示词语准确朗读写了什么? 一根银丝、飘飘悠悠、层层叠叠、顶天立地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充满自信、豁达开朗(谁?)2.这是怎样的扫路人?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 三、解读“天游峰”体会侧面描写。 1布置自学:课文几处写了天游峰?

8、(2处)把2处写天游峰的句子找出来。圈画关键词句简要写出感受体会。 2出示两处句子: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指导朗读体会写法相机板书:险、高采访学生看图感悟武夷山的高险。 三、解读“扫路人的外貌”感悟人物形象。 1天游峰如此高、险扫地的环境不同难度就不一样。登天游峰不易扫天游峰更难。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学:找外貌描写的句子自读圈画关键词句并简要写出感受体会。 2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

9、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一处穿着第3节)“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第二处长相第8节)相机点拨: 这2处写外貌的句子在文中能否互换位置。(不可以。远看、近看;粗看、细看。)看插图结识这位扫路人再齐读这两段话。 四、解读“扫路人的语言” 按顺序交流 1第一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相机点拨:天游峰这么高这么险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台阶每天扫一个来回真的不累?为什么他连说2个不累?(看来这两个不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必要的反复。强调了老人的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2过渡:老人觉得不累还有原

10、因请听第二处他的语言。出示句子: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交流:学生相机板书。 师点拨:这是什么句?反问句、排比句。师生接读体会。 3对话:“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交流学生相机板书:豁达、开朗、自信 五、解读“扫路人的笑声”练写 1教师与学生读11、12小节范读最后一节。 老师朗读的一小节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谁帮他来回答。 2总结板书学生读板书。 3作者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笑声这是细节正面描写了天游峰的扫路人;课文又通过环境的描写天游峰的高、险侧面烘托了老人的性格特点(板书:正面描

11、写 侧面烘托)主要特点是什么?圈“豁达”。 4你能否模仿笑声的写法也用侧面烘托、细节描写来写扫地声。(不写对话、不写相见透过扫地声感受老人特点)5续写:30年后的一天我再一次来到天游峰耳畔传来了熟悉的扫地声 6即时评点学生的写话。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写话。 2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板书设计: 15 天游峰的 扫路人 险 高外貌、语言、笑声热爱生活、自信健康、豁达开朗侧面烘托正面描写 教学后记: 天游峰的扫路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个质朴而又自信的老人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文章写作极具特色:抓住特征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刻画细致入微不仅说明了老人生活俭朴且表现了老人乐观、豁达的个性。另外通过写景衬托人物品质。课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苦衬托出老人顽强不息的精神。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