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82831356 上传时间:2021-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为端午节制作手抄报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本站wtt整理了“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六年级学生端午节手抄报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拓展阅读:端午节习俗【一】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

2、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

3、;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

4、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二】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

5、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端午节风俗习惯【三】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著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於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著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於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农历的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所做成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